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0653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8 8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核心概念词提示核心概念词提示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明朝时期:内阁、票拟、司礼监、郑和下西洋、倭寇、戚继光、鞑靼、瓦剌、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大顺政权2.清朝时期:康乾盛世、奏折制度、军机处、郑成功、尼布楚条约、噶尔丹、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理藩院、十三行

2、一、基础知识整理一、基础知识整理1 1、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强化、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强化2 2、对外关系:从宣威到边患、对外关系:从宣威到边患3 3、内陆边疆:从战和到战败、内陆边疆:从战和到战败1 1、盛世之像:边疆与民族、经济与民生、盛世之像:边疆与民族、经济与民生2 2、盛世之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盛世之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 3、盛世之危:内在发展乏力、外在压力日增、盛世之危:内在发展乏力、外在压力日增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2.明朝内阁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拥有决策权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提示提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3、,只是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3.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4.清朝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5.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1.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摘自必修教材P73)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专制政体。2.阅读必修教材P73“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指出明政府在海防方面需面对的新问题有哪些?提示提示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3.明

4、朝统治者由支持“下西洋”政策转向采取“海禁”政策。(摘自必修教材P73)如何认识这种政策转向?提示提示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难以长期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难以长期持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倭寇及欧洲殖民者的侵扰促使持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倭寇及欧洲殖民者的侵扰促使了海禁政策的实施。反映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走向没落。了海禁政策的实施。反映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走向没落。4.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摘自必修教材P79)为什么?提示提示土司具有一定的割据性;为了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地方的管理,加强土

5、司具有一定的割据性;为了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1.重要观点重要观点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想一想想一想明史记载,对竭诚

6、朝贡者“皆倍偿其价”,可见明朝朝贡贸易坚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提示提示厚往薄来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倍偿其价。2.关键图表关键图表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比较项比较项宰相宰相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官阶官阶高高低低下属机构下属机构系统、完备、隶属关系明确系统、完备、隶属关系明确无法定的下属机构无法定的下属机构权力来源权力来源王朝的官僚制度所赋予王朝的官僚制度所赋予皇帝的信任和支持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地位地位法定的最高行政官员法定的最高行政官员皇帝的顾问和侍从人员皇帝的顾问和侍从人员想一想想一想明朝的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何区别?提示提示明朝的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是民主政

7、治的明朝的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产物。3.重要概念重要概念秘密立储制度秘密立储制度皇帝写下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皇帝写下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匣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另书一份密封于匣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嫡长观念的约束,并彻底排除了统治集团或个人的干扰,储君人选,打破嫡长观念的约束,并彻底排除了统治集团或个人的干扰,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想一想想一想清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提示

8、加强皇权,保持政权过渡的稳定性。加强皇权,保持政权过渡的稳定性。4.重要史实重要史实隆庆开关隆庆开关隆庆开关指隆庆元年隆庆开关指隆庆元年(1567年年),隆庆皇帝,隆庆皇帝(明穆宗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海禁的解。海禁的解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想一想想一想

9、为什么说隆庆开关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提示提示隆庆开关标志着明朝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从此民间隆庆开关标志着明朝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个新时期。5.重要概念重要概念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方式的制度,世灵童方式的制度,1792年正式设立。该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年正式设立。该制度用

10、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最终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世人选,最终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想一想想一想1727年后,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的官员是什么?提示提示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二、核心素养提升二、核心素养提升主题一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主题一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视角视角1 1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动(皇权加强的主要表现)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动(皇权加强的主要表现)史料一史料一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

11、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思考思考(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提

12、示提示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效率。史料二史料二世宗时,因西北用兵,设立军机处世宗时,因西北用兵,设立军机处,后遂相沿未撤。从此以后,机要的事,后遂相沿未撤。从此以后,机要的事务,都归军机,务,都归军机,唯寻常本章,乃归内阁唯寻常本章,乃归内阁。军机处之权,就超出内阁之上了。六部长。军机处之权,就超出内阁之上了。六部长官,都满汉并置

13、。而吏、户、兵、刑四部,尚侍之上,又有管部大臣,以致互相牵官,都满汉并置。而吏、户、兵、刑四部,尚侍之上,又有管部大臣,以致互相牵制,事权不一。制,事权不一。吕思勉中国简史思考思考(2)据史料二,指出清朝中枢机关的特点。提示提示军机处与军机处与内阁并置;军机内阁并置;军机处参与决策,内处参与决策,内阁成为文书机关;阁成为文书机关;中枢长官满汉并中枢长官满汉并置;机构重叠,置;机构重叠,事权不一。事权不一。皇帝皇帝内阁内阁工工部部六部六部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南南书书房房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军军机机处处过程过程(清

14、初皇太极)(清初皇太极)(康熙)(康熙)(雍正)(雍正)皇权受限皇权受限皇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发展皇权发展到顶峰到顶峰1.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集权加强的全面体现)(明朝集权加强的全面体现)(1)全面改革官制中央: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立秘书咨询机构“内阁”,经内阁“票拟”后,再由皇帝“批红”。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2)改革科举制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

15、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的影响(1)积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2)消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实施,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总之,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视角视角2 2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史料史料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

16、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藩台)按察使按察使(臬台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上面再加巡抚总督

17、,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抚,则是意在对内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思考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提示提示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

18、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目的在于防止内部动乱。到正式建制;目的在于防止内部动乱。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以及土司等地方行政制度。(2)发展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级,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掌军事,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清代: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行省;行省以下大都承明制,长官称知府、知县;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2.历史

19、解释历史解释明清督抚制度的演变与影响明清督抚制度的演变与影响(1)明初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这种分理其政的办法,削弱了元代行省过大的权力,避免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2)明初置督抚,主要是从中央监察地方,以补“三司”不足的角度出发的,但督抚在行使监察权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地方政务,并日益常态化与制度化,在事实上成为地方“三司”的上级,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清朝建立之后,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3)督抚在抑制武臣之专横、维护中央集权、整饬武备、巩固边防等方面曾经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督抚制度的确立,不仅在地方政治体

20、制方面出现了新的制衡关系,而且由于督抚的“双层性”,从而使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时期时期中央体制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地方体制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先秦先秦(萌芽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传贤”变成变成“传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周王既,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王成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期,分封制崩溃。世

21、官制:选官范世官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继承祖上的权位秦朝秦朝(创立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军政大权。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战国至汉初实行战国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按军军功爵制:按军功大小授爵。功大小授爵。西汉西汉(发展发展)中外朝制:汉武帝重用身

22、边的侍中外朝制: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从、秘书等,建立“中朝中朝”,分割,分割相权。相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七国之乱之乱”;汉武帝颁行;汉武帝颁行“推恩令推恩令”,设置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置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两汉察举制、征两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九品辟制;魏晋九品中正制。中正制。隋唐隋唐(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23、保证了皇权独尊。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科举制:积极作积极作用明显;用明显;明清文明清文化专制,实行八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股取士;钳制了;钳制了思想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时期时期中央体制中央体制地方体制地方体制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宋朝宋朝(加强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

24、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科举制:通过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有利于官吏,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央集权。明清文化专制,明清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实行八股取士。元朝元朝(加强加强)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25、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最高军事机构。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明朝(强化强化)内阁制: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制: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为提高效率,后期设督集中到中央。为提高效率,后期设督抚。抚。清朝清朝(顶峰顶峰)军机处

26、: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军机处: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督抚制:主管一省或几省的封疆大吏。督抚制:主管一省或几省的封疆大吏。巡抚侧重文职、民政,总督侧重军政。巡抚侧重文职、民政,总督侧重军政。主题二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主题二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视角视角1 1 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史料史料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

27、,继承汉唐“守在四守在四夷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

28、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思考思考据史料,指出明朝边疆管理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提示提示举措:遵循举措:遵循“守在四夷守在四夷”、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意义:巩固了边疆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意义:巩固了边疆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1)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清朝前

29、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贵族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3)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4)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

30、的措施。版图开拓巩固设台湾府与俄签约;设三将军设立盟旗;设将军设伊犁将军册封、派驻藏大臣中央:理藩院内地:督抚制度因地制宜 版图开拓巩固明朝形势图明朝形势图(14331433年)年)喜喜 马马 拉拉 雅雅 山脉山脉视角视角2 2 从开放走向闭关从开放走向闭关明清的对外交往明清的对外交往史料史料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断其生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市

31、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隆庆年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者甚众。,商贩或移居于吕宋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思考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提示提示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

32、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流,促成制度变革。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后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朝对外

33、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史料一史料一 从乾隆后期到道光二十年从乾隆后期到道光二十年,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开始显露出来。以土地为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开始显露出

34、来。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无法承受日益过剩的人口主的自然资源无法承受日益过剩的人口,以至乾隆盛世还未落下帷幕以至乾隆盛世还未落下帷幕,酝酿已久的社酝酿已久的社会危机便爆发出来。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迁。人口稠密区会危机便爆发出来。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人口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在那里定居生活。人口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

35、力与阶级矛盾交织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交织,使得嘉道时期的社会更加动荡不定。使得嘉道时期的社会更加动荡不定。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素养提升盛世下的危机素养提升盛世下的危机【思考】【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及带来的社会影响。提示提示现象:人地矛盾突出。影响: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生活贫困,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引发人口大规模的迁移,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史料二史料二 英国派往中国的通商使团英国派往中国的通商使团 时间时间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结果结果伊丽莎白时期伊丽莎白时期1583年、年、1596年年纽伯利、伍德纽伯利、伍德夭折夭折詹姆士时期詹姆士

36、时期1610年、年、1613年年不详不详夭折夭折乔治三世时期乔治三世时期1787年年凯茨卡特凯茨卡特夭折夭折乔治三世时期乔治三世时期1793年年马戛尔尼马戛尔尼失败失败乔治三世时期乔治三世时期1816年年阿美士德阿美士德失败失败史料三史料三 中国在中国在18421842年对西方开放之前的年对西方开放之前的8585年中年中,广州是唯一的对洋商开放的口岸广州是唯一的对洋商开放的口岸中国人的对外贸易态度衍生自封贡心态。中国人设想中国人的对外贸易态度衍生自封贡心态。中国人设想,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因此仁慈

37、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因此,通商是通商是一种特权一种特权,中国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中国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的奋斗(2)史料二和史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史料二和史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实质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实质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现象现象:英国对中国通商需求强烈英国对中国通商需求强烈,中国狂妄自大的心态。中国狂妄自大的心态。实质实质:英国工业革命展开英国工业革命展开,迫切需要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中

38、国农耕文明下自给自足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农耕文明下自给自足,闭关自守。闭关自守。影响影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中国西方西方政治政治经济经济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封建君主专制顶峰封建君主专制顶峰农耕经济繁荣农耕经济繁荣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始向工业化转变开始向工业化转变海外扩张海外扩张思想文化思想文化轻视科技,文化专制轻视科技,文化专制重视科技,思想解放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马克思14-18世纪时期的中国社会世纪时期的中国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