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54 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唯物辩证法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题型解读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唯物辩证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矛盾分析法的基本观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涉及体现类、依据类、措施类和意义类等题型。选择题考查涉及面较广,一般以单一选项或组合式选项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哲学观点的理解;非选择题的考查与现实结合紧密,依托情景素材,多角度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一般依托名言警句、漫画或热点焦点素材来考查。 在命题内容上重视对重点原理和方法论的考查,如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发展的前进
2、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内涵及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 (2017 全国卷 , 20) (2017 全国卷 , 21) (2017 全国卷 , 22) (2017 全国卷 , 40) (2017 全国卷 , 22) (2017 全国卷 , 40) (2017 全国卷 , 39) (2017 天津卷,12) (2017 北京卷,38) (2016 全国卷 , 21) (2016 全国卷 , 23) (2016 全国卷 , 21) (2016 全国卷 , 39) (20
3、16 全国卷 , 20) 2019 高考会结合 “ 一带一路 ” 倡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合作大国关系和生态治理等热点问题考查联系的特征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系统与要素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以社会热点事件为素材,或者以漫画、诗句等为载体,考查发展的实质、趋势、状态等知识;以精准扶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素材,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以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重大社会变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及具体的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热点为素材,考查辩证否定的特点、实质及其方法论意义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015 全国卷 , 23) (
4、2015 全国卷 , 21) (2015 全国卷 , 22) 分值: 4 18 分 角度一 对联系观的原理的综合考查 对此知识点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结合现实热点材料对单个原理进行考查,【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如 “ 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 ?”“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 ?” 等;二是对多个原理进行综合考查,如 “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 ? ”“ 运用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 ?”等。题型涉及体现类、措施类、认识类、原因依据类等。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理解联系观的内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和原理,要熟知
5、每一个原理及其方法论的表述。 (2)明确联系的特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系统优化的方法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3)解答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非选择题时,要判断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地位和作用,还是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4)根据材料信息筛选出知识点后,按照 “ 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 ” 的思路逐层分析回答。要注意的是,有的问题侧重原理应用,有的问题侧重用所学知识逐层分析材料。 角度二 发展观的原理的综合考查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一般会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要求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时
6、还会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说明问题,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涉及措施类、认识类、说明 (体现类 )、依据类等,如 “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 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 ?”“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 ?”“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 ?” 等。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解题时需要明确具体的材料适合用哪条理论。 (2)有关发展观的试题,往往会结合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有关事实来综合考查。 角度三 矛盾观的
7、原理的综合考查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往往会综合考查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 盾的主次方面等知识,如 “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 ?” 等;还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结合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进行综合考查,如 “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 ?” 等。题型涉及措施类、说明 (体现 )类、依据类、认识 (分析 )类等。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知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涉及 “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 ” 时用得较多。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涉及
8、 “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户籍制度改革 ”“ 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 ”“ 试点工作 ” 时用得较多。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主次矛盾在涉及 “ 老虎、苍蝇一起打 ” 时用得较多。 (4)矛盾的主次方面在涉及 “ 网络的优劣 ”“ 文化市场的好坏 ” 时用得较多。 角度四 创新意识的综合考查 以非选择题考查此知识点时,既可以对单个知识点进行考查,如 “ 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 ?” 等,也可以综合考查所有辩证法知识,如 “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 ?” 等。题型涉及启示类、依据类、分析说明类等。 创新意识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有: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
9、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等。一般要求分析创新的唯物辩证法 依据 (原因 )时,可以从上述知识中筛选出相关内容。 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首先应明白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原理。 联系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发展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 矛盾观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 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革
10、命批判精神。 (2)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若题目限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等分析问题,答题时应注意不要超出相应的知识范围。 例 (2017 全国卷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 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
11、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 “ 保冷 ” 这一被称为 “ 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 ;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 “ 西达本胺 ” ,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 ?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 “ 走钢丝 ” 。潘建伟说: “ 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 王晓东将 “ 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获取 人类知识的创新 ” 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 “ 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 ” 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 “
1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 (2)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 解析 第 (1)问属于归因类试题,一方面要注意哲学方法论的语句,另一方面要概括这些科技领航者的做法。由 “ 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 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 概括出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由 “ 十多年的时间 ”“ 历经 14 年 ” 概括出坚持不懈;由“ 世界性难题 ” 概括出攻坚克难的毅力;由 “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 ” 概括出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整个材料突出创新,结合创新的要求可以概括出批判性思维;
13、要创新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第 (2)问指出了探究的主题 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可直接调用教材中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从破 (批判性思维 )和立 (创新精神 )两方面思考。 答案 (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2)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 (2018 广东惠州调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面临着许多国家都曾经历的问题,即如何处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这些年来,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旅游景区,因开发造成景观和环境破坏、遗迹破坏等情况越来越突出。比如,厄瓜多尔加拉帕戈 斯群岛上世纪 70 年代申遗成功后,旅游开发带动收入上涨,却因疏于保护而遭到严重破坏,一度被列入 “ 濒危遗产 ” 。在中国,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