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前专项练习(10)文言文阅读(一)杨大眼,少有胆气,跳走如飞。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阵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
2、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首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选自魏书,有删改)1、下列句中的“之”与“至于攻阵游猎之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君子之行 B. 以我酌油知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又数刀毙之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杨大眼年少时有胆量,有力气,能像飞一般的快跑,并且善于推荐自己。B.杨大眼妻子潘氏,擅长骑马射箭,大眼对妻子十分赏识,常和妻子打仗狩猎。C.杨大眼作战勇敢,冲锋陷阵,毫不迟疑,威名远扬,令敌胆寒。D.杨大眼出任荆州刺史时,曾经射杀蛮人以警告诸蛮,因此蛮人不敢为乱。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善骑射 善: 自诣军省大眼 诣: 恒身先兵士 恒: 衣以青布而射之 衣: 4、翻译下列句子。(4分)(1)绳直如矢,马驰不及。(2分) (2)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2分) (二)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释】太学:京城最高学府。汝南:古地
4、名,今河南境内。告:告假。过:拜访。克:约定。白:告诉。馔(zhun):饭食。升堂:登上大厅。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1)式谓元伯曰 (2)至其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抱薪救火 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使欲玺者制地,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选自史记魏世家)【注释】我:文中指魏国。芒卯:人名,
5、魏国的将军。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欲玺:想要升官。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使欲玺者制地:让想要升官的人统治国土。事: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请予秦南阳以和( ) (2)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3)且夫以地事秦( ) (4)是则然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2)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四)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6、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陶后
7、鲜有闻( ) (6)便欣然忘食( ) (7)余以为妙绝(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晋陶渊明独/爱菊B. 世人/甚爱牡丹C. 荷花为/雨所洗D. 余忆年/少时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用原文填空(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2)赏荷,可品其
8、神美。甲文称莲为“ ”(四字),乙文赞荷为“ ”(四字)。 (五)苻融验走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遇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晋书符融传)【注释】苻(f)融:字博休,苻坚的弟弟。姥(m):年老的妇人。孰是:哪一个是(贼)。正色:板着面孔,态度严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路人为逐擒之( ) (2)乃俱送之( )(3)贼遂服罪( ) (4)盖以贼若善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
9、面句子的意思。(1)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2)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3、苻融认为跑在后面的人是贼,其依据是什么?(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4、苻融通过验走而查清了事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注释】卞(bin)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馆竖子:旅馆的童仆。须:等待。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馆竖子止之( ) (2)
10、两虎方且食牛( )(3)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4)卞庄子以为然(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2)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3.“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一句中的“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前专项练习(10)文言文阅读(一)杨大眼,少有胆气,跳走如飞。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大眼妻潘
11、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阵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首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选自魏书,有删改)1、下列句中的“之”与“至于攻阵游猎之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君子之行 B. 以我酌油知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又数刀毙之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12、)A.杨大眼年少时有胆量,有力气,能像飞一般的快跑,并且善于推荐自己。B.杨大眼妻子潘氏,擅长骑马射箭,大眼对妻子十分赏识,常和妻子打仗狩猎。C.杨大眼作战勇敢,冲锋陷阵,毫不迟疑,威名远扬,令敌胆寒。D.杨大眼出任荆州刺史时,曾经射杀蛮人以警告诸蛮,因此蛮人不敢为乱。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善骑射 善: 自诣军省大眼 诣: 恒身先兵士 恒: 衣以青布而射之 衣: 4、翻译下列句子。(4分)(1)绳直如矢,马驰不及。(2分) (2)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2分) 【答案】1、A 2、D3、善于 擅长 到.去; 常常 穿4、(1)绳子绷得像箭杆一-样直,骏马奔跑也追不上(他)。
13、(2分)(2)杨大眼时常指着她告诉别人:“这就是潘将军。(2分)【译文】杨大眼从小有胆量气力,快跑像飞一般。当时北魏高祖准备南侵,让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出征的军官,杨大眼前往应征。李冲没有答应他,杨大眼便说:“尚书大人您不了解我,请接受我给您献一手绝技。”便拿出一条三丈来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然后用力奔跑,只见绳子在脑后飘起,如射出的箭一般直,(奔跑速度快得能人)连奔马也追赶不上。旁观者无不惊叹欢呼,李冲说:“千百年以来,还没有听到过有跑得如此之快的人。”于是提拔杨大眼担任军主。当时少数民族首领樊秀安等造反,朝廷下诏命杨大眼为别将,隶属都督李崇,讨伐平定叛乱。杨大眼的妻子潘氏,长予骑射,自己到军营中
14、探望杨大眼。不论攻战还是游猎,大眼都让妻子身着戎装陪在左右,两人有对一同冲杀在战场,有时并驾丽行在山林。杨大眼常指着她告诉别人:“这就是潘将军。”自己担任大将,常常身先士卒,冲杀在战场,出生入死毫不迟疑,凡抵挡他锐气的人,没有不挫败的。南梁前后所派攻魏的将领,军队尚未渡江,皆早已心怀畏惧。当世时,人们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都认为不亚于三国时的关羽和张飞。再后来,杨大眼任荆州史,常常把蒿草捆绑成人的样子,给它穿上青布衣,作为靶子用箭射。召集蛮人首领指草人给他们看,说:“你们如果做贼,我们按政令就像这样杀你们。”于是蛮人不敢再作劫掠、偷盗的事情。杨大眼在任两年后去世。 (二)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
15、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释】太学:京城最高学府。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告:告假。过:拜访。克:约定。白:告诉。馔(zhun):饭食。升堂:登上大厅。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1)式谓元伯曰 (2)至其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
1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1、谓:对说;告诉;(2)至:到2、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3、巨卿信士,必不违约。【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17、。(三)抱薪救火 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使欲玺者制地,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选自史记魏世家)【注释】我:文中指魏国。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欲玺:想要升官。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使欲玺者制地:让想要升官的人统治国土。事: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请予秦南阳以和( ) (2)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3)且夫以地事秦( )
18、(4)是则然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2)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答案】1、 (1)求和(2)停止(3)况且(4)这2、 (1)想升官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2)况且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干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3、示例: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不但不能消除灾祸,反而会使灾祸继续扩大。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灾祸的消除。【译文】(安釐王)四年,秦军打败魏军和韩军、赵军,杀死十
19、五万人,魏国的将军芒卯逃跑了。魏国的将军段干子请求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来求和。苏代讨魏王说:“想升官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如今大王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让想升官的人控制国土,魏国的土地不送光了就不会停止。况且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干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魏王说:“这是对的。尽管如此,可是事情已经开始实行,不能更改了。”(四)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20、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陶后鲜有闻( ) (6)便欣然忘食( ) (7)余以为妙绝(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是“用在主语和谓
21、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晋陶渊明独/爱菊B. 世人/甚爱牡丹C. 荷花为/雨所洗D. 余忆年/少时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用原文填空(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 ”(四字),乙文赞荷为“ ”(四字)。【答案】1、(1)多(2)洗(3)更加(4)亲
22、近而不庄重(5)少(6)高兴的样子(7)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2、C 3、B 4、(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1)雨中: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2)花之君子 花中仙子【乙文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作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
23、。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五)苻融验走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遇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选自晋书符融传)【注释】苻(f)融:字博休,苻坚的弟弟。姥(m):年老的妇人。孰是:哪一个是(贼)。正色:板着面孔,态度严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路人为逐擒之( ) (2)乃俱送之( )(3)贼遂服罪( ) (4)盖以贼若善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
24、面句子的意思。(1)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2)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3、苻融认为跑在后面的人是贼,其依据是什么?(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4、苻融通过验走而查清了事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1)捉住(2)一起(3)于是(4)跑2、(1)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啊,可以让这两个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人就不是贼。(2)原来那个贼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必定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并)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贼。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4、示例: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译文】前秦的苻融,担任冀
25、州牧。有个老婆婆在路上被抢劫了,(她就拉长声音)高喊:“捉贼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贼捉住了。(谁知)贼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一个是(贼),于是便将他们一起捉送到衙门。苻融(了解案情后,)看看他们笑着说:“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啊,可以让这两个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人就不是贼。”(他们跑完)又回到街门里来,苻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是真正的贼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贼于是就认罪了。原来那个贼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必定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并)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贼。(六)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
26、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注释】卞(bin)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馆竖子:旅馆的童仆。须:等待。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馆竖子止之( ) (2)两虎方且食牛( )(3)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4)卞庄子以为然(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2)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3.“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一句中的“果”有什么表
27、达效果? 【答案】1. (1)阻止(2)将要(3)名声(4)对的2. (1)两只老虎正好将要吃牛,它们(吃的时候)一定会为了鲜美的食物而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2)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果然一下子获得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3.“果”字证明了馆竖子的话具有预见性,突显了他的聪慧。【译文】卞庄子想要刺杀老虎,旅馆的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好将要吃牛,它们(吃的时候)一定会为了鲜美的食物而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赶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样必然)一下子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两只老虎争斗。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果然一下子获得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