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借力与自远” 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虞世南蝉中有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江仙柳絮中有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虞世南、曹雪芹的诗句启示我们思考“自远与借力”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诗歌材料型审题要求我们立足诗歌理解,挖掘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可以尝试这几种方法:1.意象分析法。虞世南诗中主要意象是蝉,这个蝉声音传播得很远,因为他“居高”。这里的“居高”是“位于高处”,但与曹诗相比,貌似也是“借力”借助树的高度。但不同于曹诗中的“柳絮”需要借助风力才能“上青云”
2、,蝉是活物,是主动飞到高处的,掌握自由的主动权,而柳絮只能被动地被吹到天上。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远”是优于“借力”的。毕竟好风可遇不可求,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知人论世法。虞世南敢高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是纯粹的道德俯视,而是出于自身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这位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高人,曾是前朝无名之辈,却最终凭借他卓越的才华与德行赢得美名,可见文人风骨是何等可贵;曹诗中的薛宝钗作为封建社会一介女子,只能凭借出身、美貌、关系来求得一席之地,实属无奈。“借力”之道体现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智慧。3.古为今用法。在普通人皆可成才却容易困于名利、流于浮躁的今天,虞世南的经历为新时代青年的
3、自我发展提供了一种名为“风骨”的精神堡垒。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要善于借力,更要靠自己的实力取得“借力”与否的自由权,做一个有尊严有温度的“人”。参考立意:自远方能更远;善假于物前,先做个君子;自远起步,借力飞行例文向前,自有微风拂面一考生红楼梦中诗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个野心勃勃的柳絮期待一阵风起,直上青云。从客观角度看,柳絮遇到好风,时也运也。然而好风可遇不可求,时穷无力将如何?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借力不如自己蓄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被时代所青睐,闻者自彰。孔子曾问弟子们一个问题:“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我们总会在碰壁之后怨天
4、尤人,唯独不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实际的价值让他人来赏识自己?要知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流水“不盈科不行”,一步一个脚印,它认真做水该做的事,却演绎出了惊天动地的成就。做人亦如此,与其一味等风,不如努力蓄积力量,做自己的风。这阵风无实力支撑则不稳。虽说姜太公垂钓也是一种“等风”之举,但其成功之要更在于其才智本身。古有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曾是前朝无名之辈,本可以凭借哥哥虞世基的势力平步青云,却选择闭门读书,终凭卓越的才华与德行赢得美名。他以自己的实力为风,才有底气喊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豪言壮语;今有避开父亲盛名,努力走自己求知路的陈延年两兄弟,这是一条坎坷的路,却是一条
5、踏实的路他们用自己的实力争取了主动权,创造了稳定之风,他们不借风,他们只生产风。这阵风无远志领路则不持久。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直上青云的目的是为了那个受人景仰的青云之高度,还是为了追求对自身的价值之实现?前者上云则止,日久必下。更有甚者,日惧其下,是以滥为,当今社会诸如“仿李子柒网红”“当红网文写作”等投机主义行为皆如是,投机者借他人之风获得了暂时的高度,却要承担因价值缺失而随时坠落的风险;后者前路虽漫漫却有道可循,青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生命价值便可持续。因为在诗和远方的召唤下,我们不会停止飞翔。这阵风无景行之德则不怡人。让人愉悦的风才是好风,这样的风充满浩然正气。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也许会遇到挫折与不公,能借力而起自然不是坏事,但若一味求利而不择手段,不仅声名不保,还可能失去为人之尊严。西汉的卫律与苏武便是典型:一个小人得志于“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的富贵,一个坚守着“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清苦,但历史评价他们高下的却是气节。人人都想借好风,我言好风不可求。那么,不必等风来,向前,自有微风拂面。评点:作者开头从材料引出论点,再从孔子的问话出发分析自远的重要性,随后用三个分论点来论证,思路清晰。素材丰富,尤其课本素材运用十分娴熟,论证过程中素材紧扣论点阐述,让观点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