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空坐标1368年1644年1840年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王守仁的心学本草纲目小说兴盛京剧郑和下西洋明中后期倭寇、西方势力侵扰郑成功收复台湾鞑靼与明议和 清打击噶尔丹、大小和卓明设行都指挥使司清设驻藏大臣明朝清朝前中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废丞相、设内阁“海禁”、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滋长阻碍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阶段,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国家疆域的基础。(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2、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发展,中国较西方相比,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3)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呈现出强烈的专制色彩;另一方面出现了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文化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京剧)成为文学艺术主流;传统科技依然领先,出现总结性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出现西学东渐,但未产生近代科学。阶段特征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题13、14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
3、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危机。选择性必修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明清时期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明清时期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变化,认识明清时
4、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2.知道张居正改革。知道张居正改革。3.了解明清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明清了解明清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明清时期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时期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政治变化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目的影响原因设立加强皇权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设立内
5、阁宦官专权职责机构权力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中国古代宰相制的兴废历程归纳总结(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2)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3)明太祖时期,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链接选择性必修1P23明朝张居正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结果(1)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2)明朝中后期,政治
6、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明朝张居正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结果(1)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图解历史一条鞭法示意图辅以征收银两,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概况影响背景郑和先
7、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造成巨大破坏戚继光抗倭葡萄牙、荷兰占据澳门、台湾概况影响背景过程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3.内
8、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明朝:蒙古族筑长城防御战争和议与册封贸易交流为防御鞑靼、瓦剌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明朝:藏族明朝:女真族封授称号机构管辖机构管辖封授官号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明清易代女真族建金清朝建立明朝的灭亡清军入关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9、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1644年,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二、清朝前中期统治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奏折制度中枢秘书机构变化文字狱形成作用军机处内阁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链接选择性必修1P32-33明清时期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科举考试形式内容程序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乡试每三年在各省
10、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举人”“贡士”“进士”(2)官员考核明朝清朝考满考察考课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官员监察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监察职能没有改变。链接选择性必修1P6明清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1)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
11、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2)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3)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2.疆域的奠定(1)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东南东北北部和西北部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清朝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1757年,清朝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
12、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南清初,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时,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2)边疆统治的特点专职机构: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灵活政策: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清朝疆域范围图解历史3.统治危机的初显内部危机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危机闭关锁国背景表现背景概况
13、评价清朝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探究1: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特别是清代,致力于维护满洲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其制
14、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只得靠强权,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等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控制)。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探究2:明朝民族政策的影响(1)积极影响实行“因俗而治”,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维护和巩固了边
15、界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融。(2)消极影响在具体执行中,有时单纯依赖征服,有时又一味强调政治安抚,未能真正做到“恩威兼施”。“恩威兼施”需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由此而导致的繁重徭役,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为镇压各地方的起义,又削弱了边境的防务力量。把主要力量用在北部边防线上,而忽视了海防建设,尤其是影响了统治者对边患的认识,意识不到西方殖民者来华的根本目的是殖民掠夺。探究3:清朝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探究4: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特点(1)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清朝前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
16、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3)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4)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措施示例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
17、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等探究5: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措施举例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把持;隋唐实行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加强监察机制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续表)【构图解史构图解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探究6: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选官制度、监察与谏议制度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