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3929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题二时空观念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壹考考点点贰叁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核心素养突破核心素养突破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背景: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结交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2)创立:曹魏创立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

2、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4)标准的演变:从初创时期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5)影响:创立之初抑制了地方大族,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促成了门阀士族的形成,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1)背景:随着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形成: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3)完善: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4)影响:(5)意义: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2科举制 从汉到明清,我国选

3、官制度在主要标准方面由家世、财产、从汉到明清,我国选官制度在主要标准方面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于公开、公正。选拔方式由举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于公开、公正。选拔方式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渐趋严密、科学。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二、三省六部制1沿革(1)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3)发展: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2内容三省三省六部六部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

4、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1)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2)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3机构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4影响(1)三省协商政务,集思广益;职责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相权三分,相互牵制,避免权臣独揽大权,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赋税制度魏晋隋唐赋税制度的变化魏晋隋唐赋税制度的变化租调制租调制魏晋魏晋时期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北魏时期时期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

5、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租庸租庸调制调制唐初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意义: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租庸租庸调制调制天宝天宝年间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两税法两税法780780年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6、,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四、核心素养突破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1)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高低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日趋腐朽,无法适应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2)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适应这一阶级关系的变化,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产生背景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产生于隋朝,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

7、元各朝继承并完善,明、清时期衰退,并在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发展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 影响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吸收,消极影响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

8、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全国2020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考查点 宋代科举制的完善各项分析 选择C:材料反映了宋太祖时期,针对科举录取中的徇私行为,“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为常制”,说明宋代完善了考试的录取程序。排除A:材料针对的是科举录取过程中

9、的徇私行为,并未提及世家大族特权。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殿试成为常制的过程,不是确立省试的权威。排除D:材料体现的是完善科举录取的程序,并未涉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题干引用史料,说明了宋太祖时期殿试成为常制的原因背景。可以看出,殿试的开始是为纠错而进行的,后来成定制就是将这种纠错制度化,即殿试的设立发展完善了科举制。答案答案 C C 2全国甲2021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10、考查点 明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各项分析 选择D:根据材料可知,地方官员在科举考试中的出身不同,受到的待遇也不同,这体现出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排除A:材料强调官员科举出身等级与仕途待遇的关系,并没有说明官员士绅之间的关系。排除B:材料未体现士人的舆论左右地方政事。排除C:科举出身等级和行政能力无关。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明代,浙江桐乡县的秀才对当地官员不同出身的态度,体现了科举考试名次的重要性,解释了明代科举制对政治与文化的影响。答案答案 D D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深化理解唐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深化理解唐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1 1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

11、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丰富和完善,到唐代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制,更加法律化和制度化,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执行皇帝的命令。唐代三省制在发展不久后逐渐向二省和一省转变,三省合属议事、办公、职能取向统一,体现了皇帝对权力的集中和控制。分割性:分割相权。专制性:加强君主专制。制约性:具有制衡色彩,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制约君权。科学性:保障皇权独尊,调动宰相的积极性。规范性: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成熟性:皇家事务从政府部门剥离。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

12、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提高唐朝办事效率。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深化理解唐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深化理解唐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2 2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割据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割据(1)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三级。(2)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1天津2021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D丧失决策大权考查点

13、 唐代的政治制度各项分析 选择A:结合题意可知唐武宗强调的是唐朝礼法等应延续汉魏以来的做法。排除B:唐武宗强调的是学习前朝制度,是对其继承,但并没有反对改制创新。排除C:唐武宗时,唐朝虽然出现藩镇割据,但材料并未涉及藩镇。排除D:唐武宗虽然令官员“参议”政事,但唐武宗并未丧失决策权。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材料利用唐武宗的敕书内容,“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可知,在礼法方面,唐武宗让群臣商议后再决定,体现了唐朝政治制度继承前制的特点。【2022湖北】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

14、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答案:D【2022湖北】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薄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 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直烧毁,不得需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答案:A【2022全国卷】3.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

15、,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2022广东卷】图1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2022湖南卷】据下表可知()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答案:A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2022浙江】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考点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