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4572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0.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时空观念两汉两汉阶段特征政治汉初,承袭秦制,创行郡国并行制;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设刺史,设中外朝,行察举制;北击匈奴,设西域都护府;西汉后期,外戚把持朝政;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党锢之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经济汉初,休养生息;武帝时,小农经济发展,手工业进步,国家强化对工商业的控制,城市受到政府严格管控;开辟丝绸之路;东汉初,光武中兴;两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庄园豪强势力壮大。文化汉初

2、,推行黄老学说;武帝时,“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正统;隶书流行,汉赋兴盛,数学、医学、农学、史学取得进步。1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西汉初年的统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n s,同一颜色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治国思想:黄老之学,清静无为黄老之学,清静无为治国政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1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西汉初年的统治(1)思想上:

3、尊奉黄老无为思想。(2)经济上: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黄老之学:黄老是战国时出现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其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君主应“无为而治”,即顺其自然,尽量减少主动行为和干预,而达到治世。1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西汉初年的统治(3)政治上汉高祖:“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初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

4、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刘邦在统一战争过程中一共分封了十个异姓诸侯王:三个外诸侯王,是后来封的不受汉帝的控制:闽越王亡诸、南越王赵佗、南海王南武侯织。七个内诸侯王,受汉帝直接控制: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赵王张敖、淮南王英布。因功封王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白马之盟时共有9位王。楚王刘交高帝弟,吴王刘濞高帝侄,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辉、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均为高祖子。因亲封王

5、汉初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n 分封制的历史影响n 秦代郡县制的继承n 秦代灭亡的教训n 尊重东方六国习俗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了39个,仅齐一国就占有7郡,而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1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

6、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西汉初年的统治(3)政治上汉高祖:“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之乱,后被平定。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1西汉建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西汉初年的统治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

7、)廪庾(ln y,指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后汉书食货志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西汉的强盛推恩令: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西汉的强盛皇 帝中 朝外 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 卿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有事上

8、报皇 帝尚书令侍中常侍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有事上报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西汉的强盛中外历史纲要(上)推选标准:“孝”和“廉”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作用:扩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汉朝重要的入仕途径。军功爵制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

9、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西汉的强盛刺史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巡视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作用: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

10、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西汉的强盛西汉五铢钱西汉五铢钱秦秦“半两半两”钱钱煮盐业:招募民众煮盐,由官府提供煮盐的铁锅“牢盆”,煮成之盐由官府收购,进行专卖。冶铁业:产铁的郡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大规模推行,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

11、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盐铁官营”桑弘羊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均输平准均输平准(一)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无市籍(汉代商人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并规定凡二缗(一缗为一千钱)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说二百文)。一般小手工业者,每四缗抽取一算。这叫做“算缗”。(二)除官吏、三老和北边骑士外,凡有轺车(即小马

12、车)的,一乘抽取一算;贩运商的轺车,一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取一算。(三)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罚戌边一年,并没收财产。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这叫做“告缗”。(四)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家属占有土地和奴婢,敢于违抗法令的,没收其全部财产。算缗、告缗算缗、告缗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思想: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西汉的强盛董仲舒材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2:“

1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3:“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材料4:“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以及阴阳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强化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缓和阶级矛盾“施行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私学官学汉代学校系统

14、做官中央官学太学太学地方官学郡国学察举制察举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开拓疆域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西汉的强盛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即漠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夺去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屯垦戍边、移民开垦的农业区。通

15、过和平交往和战争,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正式进入了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开拓疆域开拓疆域铸铁、铸铁、凿井凿井金银金银 漆器漆器丝绸丝绸 瓷器瓷器四大四大发明发明香料,香料,珠宝珠宝皮货,皮货,药材药材乐器,乐器,歌舞歌舞天马,天马,佛教佛教原为打压匈奴的战争之路成为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东西文明交流之路张骞通西域开拓疆域开拓疆域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开拓疆域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16、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2意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西汉的强盛外戚干政政治黑暗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流民问题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政权被推翻。东汉的兴衰25年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1王莽改革与政权被推翻(1)王莽改革背景:西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结果: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

17、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王莽政权被推翻: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东汉的兴衰2“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2)主要措施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释放奴婢。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思想上:重视儒学。东汉的兴衰措施目的(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 重视儒学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与民

18、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东汉的兴衰2“光武中兴”2“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2)主要措施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释放奴婢。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思想上:重视儒学。(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东汉的兴衰3东汉政权的衰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逐渐长大,

19、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影响:外戚和宦官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东汉的兴衰党锢之祸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一些正值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东汉的衰亡东汉的衰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3东汉政权的衰亡(2)豪强地主势力扩展东汉的兴衰(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

20、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政治上影响地方政权经济上自给自足规模大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豪强地主经营豪强地主经营“田庄经济模式田庄经济模式”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强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概念阐释田庄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建立了家族田庄。田庄是东汉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自给自足的一种组织形

21、式和经济实体。(2)黄巾起义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爆发: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因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结果:起义军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1史学(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1)汉赋:一种介于

22、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辅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两汉的文化温馨提示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文化成果,如史学巨著史记,气势恢宏的汉赋等。这些成就都表现出汉朝人充满自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磅礴气势。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3科技(1)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出现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造纸术:105年,东

23、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两汉的文化识图说史汉代虽然已有纸,但使用范围小,竹简仍是主要书写工具,出土的大量汉代简牍证明了这一点。图为居延汉简分类内容影响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文学汉赋、乐府诗、五言诗科 技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数学 九章算术其他蔡伦改进造纸术周髀算经;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农学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医

24、圣”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两汉的文化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史料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孟祥才山东思想文化史史料二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

25、历史学科素养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说明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给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2)史料二主要阐述了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新儒学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封建政府更加关注百姓的生计,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董仲舒的新儒学产生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将董仲舒的思想加以实践的。提示(1)影响:有利于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被奉为正统,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2)实践: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将儒家经典作为官

26、方教材;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历史解释历史解释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维护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学科素养2汉代政治发展的特征(1)统治集团更新“布衣将相”的局面形成。刘邦及其开国功臣大多出身低微,在汉初

27、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标志着春秋以来统治集团的更新大体完成。士人政府出现。汉武帝时代,察举制度和旨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学制度(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使“士人政府”的新局面形成。(2)世家大族崛起。察举制施行,选官标准逐步从品德才能变为族望门第,大族大姓左右社会舆论,操纵选官,增强了世家大族的力量,通过入仕,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3)外戚干政。汉代对外戚的重用,以及皇帝年幼继位,导致汉代外戚干政现象。3两汉文化的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大一统秩序更加稳定,促进了文化的统一;两汉是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国

28、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汉的文化具有多样性。(2)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两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国广泛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路传入中国。同时,中华文化不断外传,甚至西传至欧洲。(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中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医药学独特的辩证理论体系。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可见汉文化不仅在当时誉满宇内,而且泽被后代。(4)气势恢宏。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29、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儒学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学科素养1

30、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答案:B解析:根据“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规定是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将地方封国进行拆分,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推恩令弱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故排除A项;推恩令与是否巩固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无关,故排除C项;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故排除D项。模拟考题2汉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

3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高祖强硬B“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C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民族关系。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国力衰弱,无力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此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取得胜利,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3中国数学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A注重实用性 B研究领域狭窄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服务于农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的数学成就。根据材料“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可知中国古代数学注重实用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