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4584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0.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阶段特征政治屈辱线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末新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

2、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时空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结局及历史意义。难点: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义和团运动的救亡意义与局限。1.1.背景背景(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戊戌维新变法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

3、制考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当时的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何特征?为什么?原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策略:借孔子权威减少阻力。课堂探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课堂探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2022天津高考真题)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

4、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深化拓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9C70/80s)(1)代表人物:王韬王韬(清末学者清末学者)、郑观应、郑观应(清末实业家清末实业家)等等(2)主张:政治:实行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3)评价: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5、;突破了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了“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的束缚,的束缚,使使“西学东渐西学东渐”的内涵从器物方面转移到的内涵从器物方面转移到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方面方面 局限:无完整、系统的理论;无实践活动局限:无完整、系统的理论;无实践活动2.(后期)成熟维新思想(19C90S)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外衣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外衣托古改制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通议,伸民权、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变法通议,伸民权、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近代著名史学家;饮冰室文集近代著名史学家;饮冰室文集谭嗣同:仁学仁学;宣扬自由宣扬自由、平等观念平等观念,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批

6、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严复:翻译翻译天演论天演论,用,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阐明中国变法的必要性。阐明中国变法的必要性。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2 2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2)过程: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3)结果: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4)意义:“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为大连署以上书,与

7、斯会其苦者凡千三百余人其书之大意凡三事 一曰拒和,二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仇旨则以变法为归。梁启超戊戌政变记(5)发展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著书立说,自下而上著书立说,自下而上推动推动变变法。法。建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建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等成立团体成立团体:强学会和保国会:强学会和保国会创办创办报刊报刊:中外纪闻中外纪闻、时务报时务报等等著书立说:康有为著书立说:康有为的的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宣传维新思想,进行舆论动员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

8、法通议(2022上海高考真题)“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此语旨在倡议A引进科学技术B繁荣报刊事业C创办民间社团D改革社会习俗【变法准备】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内容(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4)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派封建顽固势力(1)双方:“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祖宗之法不变”,不然则为“违背天理”3 3百日维新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2)开始: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

9、书。(3)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京师大学堂,开办新式学堂。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了封建官僚体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局限性:没有涉及到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

10、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反映了光绪帝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实业救国(4)结果:戊戌政变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戊戌维新运动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南海瀛台中南海瀛台戊戌变

11、法:资产阶级变法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变法戊戌政变:封建宫廷政变戊戌政变:封建宫廷政变(5)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弱小(软弱、妥协性)。顽固派地主阶级后盾封建思想深厚精于政治权术维新派维新人士光绪皇帝无兵无权人少势微没有社会基础缺乏严密组织缺少政治经验慈禧太后官僚贵族大权在握势力强大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6)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7)历史意义爱国性: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

12、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启蒙性: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运动具有救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从目的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性质上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从推

13、行者看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从推行范围看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从涉及领域看维新运动的特点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4、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2022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一模)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西方近代

15、工业文明的影响(2022四川绵阳三模)戊戌政变后,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计划废黜光绪,这一计划遭到列强反对而未能实现。守旧派本就坚决反对“西学”,现在更加痛恨“洋人”,大清王朝的政治走向“维新变法的反动时期”。据此可知当时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自强B反帝思潮与政局变动交织C慈禧太后坚决捍卫主权D排外意识弥漫于社会各界二、义和团运动1 1原因原因(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兴起。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义和团团民义和团团民 义和拳(义和团前身)是与煽动1796年1804年叛乱的反清秘密教派白莲教相联系的

16、八卦教的一个分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这个反朝廷的秘密团体呈现出了排外色彩,它发誓要杀死外国人及其中国帮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册)2 2兴起: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名词解释扶清灭洋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2022内蒙古包头二模)义和团揭帖,大多以精于象纬之学,料事如神的预言家刘伯温碑记的形式出现。图

17、4所示揭贴部分原文为:“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 A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B利用揭帖广泛的发动人民C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D主张推翻腐朽的清政府3 3概况:概况:(1)1898年,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2)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3)1900年,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4)慈禧太后采用“招抚”办法,企图控制利用。(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逃亡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4 4主要事迹主要事迹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5 5失败原因:失败原因:(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18、,联合镇压。6 6性质: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先抚后剿招抚利用镇压剿灭7 7评价评价积极性: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局限性: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材料一则各国于此一役,知民气之不可辱;有此数功,则我国民精神可从此振刷矣。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

19、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历史解释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的农民运动。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作用:都沉重打击了西方侵华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2)不同点组织程度及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且组织程度较高,坚持斗争多年,势力发展范围大;义和团运动

20、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纲领,没有建立政权,组织程度较低,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斗争时间也较短。主要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2022四川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一模)“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2022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三模)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

21、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切勿加中国以不公平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A改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B使西方列强平等地对待中国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三、八国联军侵华1 1原因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战争形势图联军在乾清宫内联军在乾清宫内2 2经过经过(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

22、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4)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出逃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奕劻与李鸿章与列强议和。2 2经过经过(5)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6)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前检阅联军部队。这是对清王朝最大的侮辱。八

23、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庚子大事记七月二十一日记 慈禧慈禧宣战后,宣战后,英国深恐波及其势力范英国深恐波及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围的长江流域,策动东南各省督府刘坤一、,策动东南各省督府刘坤一、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互保,经买办商人盛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互保,经买办商人盛宣怀从中牵线,宣怀从中牵线,东南督府与各国列强达成东南督府与各国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东南保护约款,划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划

24、上海租界归各国共保,长江及苏杭归各省督府保护。他们称保,长江及苏杭归各省督府保护。他们称慈禧宣战诏令是慈禧宣战诏令是“义和团挟持下的矫诏义和团挟持下的矫诏”,违抗清廷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违抗清廷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影响:使东南免遭战火;影响:使东南免遭战火;体现地方汉族实力派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体现地方汉族实力派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为清朝灭亡埋为清朝灭亡埋下下伏笔伏笔(各省在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各省在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妥协投降,削弱抵抗侵略妥协投降,削弱抵抗侵略的的力量;力量;思考: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思考: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成什么样的影响?(202

25、2天津高考真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2022山东模拟预测)光绪末年,地方督抚愈来愈频繁地与各国接触,并且自借外债,用这些钱来办新政、建军队、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对这种情况,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嗣后各属与各国领事交涉,须将详细情形,详明上司,转报农工商部立案”。这说明晚清时期A旧有政

26、体阻碍社会转型B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C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1 1辛丑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1)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2)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奕劻(右一)、李鸿章(右二)与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及荷、比、西班牙等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四、民族危机的加深2 2内容及危害内容及危害条约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

27、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它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行。(2022上海普陀二模)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关于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该漫画应该创

28、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B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C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D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列强贪欲行径战争战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时间时间1840-18421840-18421856-18601856-18601894-18951894-189519001900目的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市场日本对外扩张,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展开辟道路维护在华利益;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瓜分中国国家国家

29、英国英国英国、法国英国、法国日本日本英法美俄德意日奥英法美俄德意日奥条约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影响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度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半封建社会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方式:方式:经济侵略经济侵略:政治侵略政治侵略:文化侵略文化侵略:军事控制军事控制:趋势:趋势:赔款数量越来越多赔款数量越来越多割地面积越来越大割地面积越来越大通商

30、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以华治华”倾销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输出资本资本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中国内政和外交在在中国传教、游历等中国传教、游历等驻扎驻扎军队,控制京津军队,控制京津外交:外交: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经济: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件。思想:思想:促使中国

31、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客观上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进程。进程。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掠夺广大中国人民的财富。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掠夺广大中国人民的财富。(2 2)政治上:)政治上:(3 3)经济上:)经济上:(1 1)人民生活:)人民生活:(4 4)文化上:)文化上:1、破坏性2、建设性(另一方面)1、戊戌维新运动2、义和团运动4、民资危机的加深背景:民

32、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梁启超)过程影响: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传播新思想;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反洋教斗争兴起:扶清灭洋;山东、直隶农村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评价:积极性;消极性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经过:大沽口登陆、天津陷落、廊坊阻击、攻陷北京结局:3、八国联军侵华序幕:公车上书高潮:明定国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举措结果:失败表现;原因分析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1.时间:1901年9月7日2.辛丑条约3.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