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探索学习我们知道,像牛顿、伽利略等好多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是都归功于他们爱动手和思考。那么我们怎么从幼儿抓起,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又动脑的习惯,自然,“做中学”就成为我们研究和探讨的科学话题。一、幼儿教师的责任与作用 “做中学”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科学结合。“学”就是研究“怎样学”,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强调对幼儿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引导,体现以幼儿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是“做中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传统学习的深刻变革。科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实践的。本学期我们又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努力把“
2、做中学”实验项目做实、做细,凸显个人的教学风格,创出我园的特色。我们在研究“做中学”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做中学”的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特点,其特点如下: a教师是儿童探究过程中的引领者而非策划者; b问题的答案来自儿童的工作而非教师; c当儿童的探究遇到障碍时,教师以机智的提问引发儿童的思考,而非直接告诉儿童该怎么做; d教师帮助儿童根据他们的探究过程自己建构知识,并通过交流来让更多的儿童关注、分享这些知识,而非以权威的身份来灌输知识; e儿童进行的实验是为了探究未知,而非验证已知。通过“做中学”儿童启蒙教育课程的实施,能够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与操作策略,会研究、肯奉献的教师队伍,并能建立教师
3、的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同时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儿童热爱科学、崇尚道德、尊重事实良好习惯的养成。 怎样更好地使“做中学”在孩子中体现,在教师中实践,在研究中完善,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了更好地认识“做中学”,了解“做中学”,实验“做中学”,我们教研组利用每次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我们从观念上树立“以人为本、以学论教”的思想。我们认识到“做中学”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践、观察、发问和说理,并尝试着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通过自身的经历去理解事物,把握真实具体的东西,从而让幼儿发现世界的奥秘,发现自身的
4、聪明才智。因此,要求幼儿在“动手做”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获得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教育水平。本学期,我们小班组研究的 “做中学”是从生活、科学、数学、等几个方面作手的,虽然我们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我们还是紧密联系共同研究为了上好一节活动而忙碌。有时为了一节活动而真挚不休,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最好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一次次的“争吵”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孩子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每一次的研讨活动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收获,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做中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我们班、小六班、
5、小班双语班所研究的一节生活活动剥剥剥,首先我们小班教研组的所有成员在一起认真研究,讨论出一种实施方法,在我班实施以后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在结合中、大班教研组的思想后在小六班在一次实施后,有是另一中效果。总之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前,加强集体备课,我们各自谈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时,我们发表各自的想法,甚至是争论,但我们始终围绕:(1)、活动过程紧紧指向教学目标。(2)、学习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幼儿怎样学才易于接受,才学得活、印象深、效果好。(3)、活动设计要有情趣,尽可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4)、学习活动的衔接和转换要自然、流畅,要有层次感、
6、主体感,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备好幼儿这一头:幼儿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哪些难题?幼儿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撼?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一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教师去讨论和深思。 3、加强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我校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活动,我们努力深入到幼儿的认知世界,在“动手做”中给幼儿深刻的体验,也努力把每一部分做透、做细,使幼儿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而通过“做”透一到两个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这样就可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做中学”强调儿童,所以我们的教学尤其关注幼儿,伸入到幼儿的内
7、心世界。我们发现,当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交往时就会“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幼儿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在“做中学”实验过程中,教师深深地感受到“做中学”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甚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百科知识的积累直接影响着幼儿“做中学”的成效和进程。因此我们力求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工作中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充电”,并经常主动地向专家请教,以适应“做中学”实验研究的要求。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教研室能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以使我们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二、幼儿教师怎样做好做细随着“做中学”科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以幼儿
8、亲自动手的方式来开展科学教育,已形成一种潮流。怎样选择科学教育主题内容,常常困惑着教师: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是孩子感兴趣的,同时又具有动手性及科学探究性的主题,并能让孩子自己发现、寻找问题。面对这样的困惑,教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盲从,即依样画葫芦地做一遍别人做过的科学活动,没有深入领悟他人的思路与指导思想;依从,跟随同一教研组其他班开展同样的科学活动,没有考虑对本班幼儿的适切性;无所适从,即没有方向,不知道如何确定活动主题。科学活动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为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内容载体。因此,我们把科学教育的内容从教材转向儿童,从关注幼儿的一日生
9、活开始,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了解幼儿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想解决的问题,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确定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开展符合发展目标的科学教育活动。 1.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生成科学活动。幼儿的需要在个体发展中会随时表现出来, 幼儿在一个时期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他们可能表现为新的兴趣倾向、新的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追求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幼儿发展水平的了解,就可能捕捉到合适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关注幼儿之间的交流生成科学活动。幼儿之间的交流能促成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产生,这就为主题的生成和开展奠定了基础,它是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的
10、一个必不可少、无法代替的重要环节。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维持幼儿的兴趣,深化他们的话题,不断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在我实施的小班科学糖怎么不见了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孩子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老师提供了许多的操作材料供他们来“研究”.他们很愿意在不断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发现,来探究问题的存在,能把探究的结果与大家进行分享和学习. 3.关注童言稚语生成科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成人看来很小的事物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幼儿会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话很好笑,但似乎也有道理,幼儿的童言稚语能让成人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看到他们的真正需要,因此教师要用心倾听幼儿的对话,对幼儿幼稚
11、的言语不要仅仅是一笑了之,而应抓住幼儿交流中的问题和困惑生成科学活动,组织幼儿自己去探索,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逐渐领悟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我校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活动,我们努力深入到幼儿的认知世界,在“动手做”中给幼儿深刻的体验,也努力把每一部分做透、做细,使幼儿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而通过“做”透一到两个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这样就可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做中学”强调面向每一个儿童,所以我们的教学尤其关注幼儿,伸入到幼儿的内心世界。我们发现,当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交往时就会“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12、了幼儿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在“做中学”实验过程中,教师深深地感受到“做中学”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甚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百科知识的积累直接影响着幼儿“做中学”的成效和进程。因此我们力求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工作中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充电”,并经常主动地向专家请教,以适应“做中学”实验研究的要求。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教研室能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以使我们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幼儿教育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她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今后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人处世、及人待物、思考问题的方法。所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父母应该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及时的和老师交流、沟通、反馈孩子的进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