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生活化”的科学【摘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可见,生活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源泉,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科学现象,发现、认识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探索和应用科学。【关键词】:生活化、科学内容、科学环境。科学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要让幼儿从生活中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变化,并体验到科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幼
2、儿不宜进行呆板的集体科学活动,可以说,科学教育更适合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这便于孩子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指导和进行个别教育,因材施教。可见,生活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源泉,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科学现象,发现、认识科学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是旨在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因此我选择了“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和“生活化的科学学习”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一、 科学内容“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3、”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包涵多种多样的科学。由于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过于复杂和抽象的科学概念难以理解,为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我们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选择贴近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积极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所在,把握幼儿生活和科学的切入点,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因为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能进行各种有价值的判断:知道重的东西落得快、小的东西落得快等等。因为有生活经验做支撑,物体下落速度
4、的快慢取决于哪些条件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捉空气这一活动中,有的孩子发现用塑料袋能抓住空气,还有的幼儿发现一鼓嘴自己用嘴巴也能捉住空气。幼儿结合自己生活发现的好办法,不仅让教师惊叹,幼儿自己也倍感自豪。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探讨,这样幼儿的兴趣也倍增。二、 科学环境“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意思就是说学校要和社会密切相联系,要把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教育,使教育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同时新纲要也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
5、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基础。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可以成为他们探索、观察的对象。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科学教育的课堂,积极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真切体会科学,使得科学教育的场所更为广阔。一次饭后散步中,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桂花树下,孩子们一个个嗅着鼻子。“哇!好香啊!老师,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孩子们惊奇地问我。吴佳阳说:“老师,我知道,这是桂花的香味。”“嗯,是桂花的香味!”我肯定了她的回答:“那我们来找找桂花在哪儿,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很快,他们顺着香味找到了
6、桂花树,欣喜地指着树对我我:“老师,你看!桂花树,是它发出的香味!”就在这次不经意的散步中,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丰富的环境,体验了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三、科学过程“生活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去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在“玩具动起来”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小朋友都从家中带来了一个电动玩具。涛涛带的是一个“小熊顶伞”玩具,可在装电池时,我发现他把正负极装反了,但我并没有去干预阻止
7、他,而是等他试过以后不行,再向全班幼儿提问:“为什么玩具动不起来?哪里出了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实验后,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当“小熊”边唱着歌边顶着伞在桌子上走来走去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了。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们先带着幼儿到马路上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随意地交谈,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适时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又如在科学活动会变的云中,我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草坪上,要求孩子们自己找一个空地方躺下,仔细观察天上的云的形状、色彩及变化。孩子们看了以后,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好不热闹。有个孩子说:“老师,那朵云象绵羊呢。”我一看,还真象,连忙表扬了她。其他孩子看到老师表扬了
8、她,都来告诉我他们所看到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轻松自然、潜移默化、富有积累性。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各种物体都包含着大量的科学信息。幼儿在与物接触和人的交往中,获得一些科学的感性经验,同时也会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些感性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无系统的,不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成人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使科学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皮亚杰曾经说过:“科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可见,科学的抽象依靠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因此,孩子只有通过自身的
9、操作活动,才能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科学感性经验,建构起初步的科学概念。由此可见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有意识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总之,生活是科学的源泉,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科学现象,发现、认识科学的重要途径。“生活化”的科学就是让孩子“去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有目地、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就能让孩子的科学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现象,既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又可以逐步提高孩子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陈风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