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区,在这一区角中投放发热材料往往是按教师的意图投放的,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活动区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的道具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科学区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宜的材料呢?1、材料应有目的性。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
2、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锁”活动中,我们就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锁或图片,让幼儿自己在玩玩,看看中认识各种锁,了解其用途等。2、材料应有趣味性。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3、材料的丰富性。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
3、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4、材料的暗示性。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此外,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择玩具时的“抢手货”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
4、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科学区的材料应该不断补充和更新。为保障幼儿对科学区的持续兴趣,科学区的材料应该随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兴趣的转移,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填充幼儿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材料。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与材料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人均面积较小的班级在创设科学区时可能就需要与其它区域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把科学区与自然角相结合,也可以把把科学区、数学区、语言区通整为益智区。没有空间摆放开放式橱柜的班级幼儿园,可以把科学探索的材料集中在几个主题箱中摞放,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再取出分组活动。班级科学区的墙壁,可以悬挂或粘贴部分操作材料,也可以张贴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的示意图,还也可以张贴幼儿的实验记录图表,有些弯管实验、传声筒实验材料可以直接固定在墙上。班级科学区主要围绕各种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开展各种探索活动,活动类型主要有观察活动、实验活动、测量活动、操作活动等,准备的材料可参考后面的“科学发现室的创建”那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