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西省周至县陕西省周至县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 N 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 DNA 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答案】B 【解析】 叶绿素含有的元素是 C、H、O、N、Mg,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是 C、H、O、N、Fe,两者 都含有 N,A错误;绿藻和黑藻均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颤藻是蓝藻(原核 生物
2、)中的一种,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B 正确;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发菜细胞中的 DNA 为环状 DNA,菠菜属于真核生物,菠菜细胞中的 DNA为链状双螺旋结构,C错误;核糖体 由 RNA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组成 RNA的成分中有核糖, 质粒的化学本质是 DNA, 组成 DNA 的成分中有脱氧核糖,酶绝大多数是 RNA,少数是蛋白质,所以核糖体、质粒和酶中肯定 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是质粒,D错误。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 ATP 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
3、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 RNA 为模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肌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肌动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 ATP 的水解, 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 ATP 的合成。 【详解】肌糖原是多糖,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 基酸,A 正确;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是吸能反应,都需要 ATP 水解供能,B 正确; 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肌糖原在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上合成, 故二者在肌肉 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C 正确;肌糖原的合成不需要以 RNA 为模板,D 错误。 故选 D。 3.豌豆细胞有氧呼
4、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 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 ,产生的能量促使 ATP 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 ATP 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 H+跨膜运输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说明该 反应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根据图示“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需要载体蛋白”,可知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豌豆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
5、段产生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故细胞色素氧化酶 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 正确;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该过程产 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错误;由题意可知,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 体蛋白的协助, 故为协助扩散, C 正确; 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也能产生H, 同时也产生 ATP, 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故类囊体膜上也可能发生类似 H+跨膜运输过程,D 正确。 故选 B。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
6、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涉及噬菌体侵染实验、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 若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A错误;斐 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但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 能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B正确;重铬酸钾在酸
7、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 绿色, C 错误;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 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的含量, D错误。 故选 B。 【点睛】识记噬菌体侵染实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绿叶 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的原理、材料、试剂和现象,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 断。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下图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 3 个染色体组,12 条染色单体,12 个 DNA C. 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细胞两极发出的
8、纺锤丝 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X、aBXA、AbY、bY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细胞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中央赤道板上, 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其中该雄 性的动物细胞中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 XY。 【详解】图中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少了一段片段 A,而另一条多了一个片段 A,属于染色体结 构的变异,图中没有基因突变,A 错误。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12 条染色单体,12 个 DNA, B 错误。 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上连着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 C 错误。根据图中细胞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可以产生 aBX、aBXA、AbY、bY
9、 四种基因型的配子,D 正确。 【点睛】对图形判断不准确是做错题的原因,错因分析: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异位混淆。2 没有判断出有 XY 性染色体。3.没有注意审题是动物细胞。 6.下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图中曲线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B. 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蜡熟期 C. 脱落酸浓度越高有机物含量越高 D. 生长素和脱落酸共同调节水稻种子的成熟过程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在乳熟期,生长素含量、脱落酸含量和有机物总量都快速增加;在蜡熟期,生长 素含量快速下降;在完熟期,脱
10、落酸含量快速下降;有机物总量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值,并保 持相对稳定。 A、在乳熟期生长素浓度增加,脱落酸的含量也增加,所以图中的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 制脱落酸的合成,A 错误; B、由图可知,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乳熟期,B 错误; C、由图可知,在完熟区脱落酸浓度下降而有机物含量持续升高,C 错误; D、生长素和脱落酸共同调节水稻种子的成熟过程,D 正确。 故选:D 7.某实验小组在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条件下,用金鱼藻做了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假若实验 过程中呼吸速率不变) , 图 1 和图 2 表示实验结果, 其中图 2 表示当 NaHC03浓度为 20 mg/L 时测
11、定的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 (2) NaHCO3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但 NaHCO3浓度过高(如 30 mg/L)净 光合速率反而变小,原因最可能是_。 (3)从图2中可以判断呼吸速率的相对值是_。 e点后温度_ (填“是” 或“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4)如果金鱼藻长期缺乏 Mg,再做该实验时,图 2 中的 b点应向_移动。 【答案】 (1). NaHCO3溶液的浓度和光照强度 (2). 为金鱼藻提供 CO2 (3). NaHCO3浓度过高,使金鱼藻细胞失水,从而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 (4). 5 (5).不是 (6). 右 【解析
12、】 【分析】 分析图:图 1 表示 NaHCO3溶液的浓度对金鱼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 2 为 NaHCO3浓度 为 20 mg/L 时测定的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根据研究目的可知,本实验中自变量为 NaHCO3溶液的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金鱼藻的净光合速率。 【详解】 (1)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据此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可 知: 该实验小组所做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NaHCO3溶液的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 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NaHCO3溶液的浓度和光照强度。 (2)NaHCO3溶液可作为 CO2缓冲液,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提供 CO2,但 NaHCO3
13、溶液过 高(如 30 mg/L)又会导致金鱼藻细胞失水,从而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使金鱼藻的净光合 速率反而变小。 (3)图 2 中,当光照强度为零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此时纵坐标对应的数值表示呼吸速 率。可见,金鱼藻的呼吸速率的相对值为 5。e 点后,净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 增加, 因此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速率因素, 但因实验是在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 所以温度也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4)图 2 中的 b 点所对应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Mg 是合成 叶绿素的原料。如果金鱼藻长期缺乏 Mg,则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反应速率下降,进 而导致光
14、合速率下降,因此,只有增加光照强度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进而保持 b 点所对应 的净光合速率为零。可见,如果金鱼藻长期缺乏 Mg,再做该实验时,图 2 中的 b 点应向右 移动。 【点睛】1、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 化。当自变量增大到某一程度,因变量不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此时自变量不再是限制 因素。 2、Mg 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如果植物缺乏 Mg,则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反应速率下 降,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8.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 A、B和 a、b、c代表相关 结构,、代表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
15、)兴奋从 A 传到 B导致 B兴奋,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_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骨骼肌颤栗, 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 的原理是_。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 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 【答案】 (1). 由负变为正 (2). 下丘脑 (3). (4). 胰岛 A (5). 促进肝糖 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 自身免疫病 【解析】 【分析】 图示是人体内
16、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 为 突触小体,B 为突触后神经元,a 为突触小泡,b 为突触间隙,c 为突触后膜。表示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详解】 (1)静息时,c 处的膜内为负电位,当兴奋从 A 传到 B 导致 B 兴奋时,c 处膜内电 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使骨骼肌颤 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胰岛 A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 物质的转化为葡萄
17、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4)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 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突触后膜(c)上乙酰胆碱 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是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做抗原攻击,该疾 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1、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膜两侧 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环境中使产热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3、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 高,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
18、定。 9.某湖泊湿地地势开阔,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孕育着多种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 植物类除垂柳、杨树等防护林树种外,湖滨处有荻、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浅水处有荇菜、 莲、芡实等浮水植物,深水处有苦草、眼子菜、黑藻等沉水植物。 (l)从消耗氧的角度看,该湿地公园中荇菜与泥鳅的种间关系是_。 (2)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_能力, 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机制。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 (3)下图为该湿地的黑斑蛙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理由是 _。 【答案】 (1). 竞争 (2). 自我调节 (3)
19、. 负反馈调节 (4).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或物种丰富度) (5). 逐渐增加 (6). 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 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与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1)从消耗氧的角度看,该湿地公园中荇菜和泥鳅都消耗氧气,因此生物的种间关 系是竞争。 (2)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湿地生态系
20、统结 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 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决定这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 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一般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根据矩形图可知,该湿地的黑斑蛙数量中,因为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 期的个体数量较少,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点睛】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是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才能维持相对稳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 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种群
21、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 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 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10.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该植物由基因 A、a 控制茎的高度(高茎 和矮茎) ,由基因 D、d 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中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 性) 。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植株和矮茎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所得 F1均表 现为高茎粉红花;让
22、 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不考虑基因位于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_(填“能” 或“不能”)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作出后一项判断的依据是 _。 (2)科研人员对 F2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最好采用_法,即让 F2中高茎红花植株与_植株杂交,请预测结果并指出相应结论: _。 (3)科研人员将抗虫蛋白基因 M 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
23、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 为了确定基因 M 所在的染色体,可让该雄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请补充以下 推论: 若产生的后代中_,则基因 M最可能位于 X染色体上。 若产生的后代中_,则基因 M最可能位于 Y染色体上; 若产生的后代中_,则基因 M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1). 能 (2). 能 (3). 亲本植株进行的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与 性别决定无关 (4). 测交 (5). 矮茎白花 (6). 若子代均为高茎粉红花,则高茎红花 植株的基因型为 AADD;若子代中高茎粉红花植株与矮茎粉红花植株的数量比为 1:1(或子 代出现矮茎粉红花植株) ,则高茎红花植株的
24、基因型为 AaDD (7). 仅雌株具备抗虫性 (8). 仅雄株具备抗虫性 (9). 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 实验,F1均为高茎粉红花,说明两对等位基因是细胞核遗传,且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 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 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 共有 16 种组合,因此 2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Dd。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结合子二代的性
25、状分离比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植株进行的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与性别决定无关,说明 在不考虑基因位于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为 AaDd,则子二代中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 为 AaDD 或 AADD, 可以让其与 aadd 进行测交, 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判断其基因型。 若若子代均为高茎粉红花,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DD;若子代中高茎粉红花植株 与矮茎粉红花植株的数量比为 1:1 (或子代出现矮茎粉红花植株) ,
26、则高茎红花植株的基因型 为 AaDD。 (3)根据题意分析,将抗虫蛋白基因 M 导入该植物一雄株的某条染色体上,让该雄株与雌 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 则说明基因 M 最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且只发生在雄性中,则说明基 因 M 最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 若产生的后代中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 一半不抗虫,表现为与性别无关, 则说明基因 M 位于常染色体上。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本正反交结果相同, 与性别无关确定两对基因都在常染色 体上;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是 9:3:3:1
27、的变形确定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 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11.为调查某地土质状况,科研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培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而其它微生物不能,其根本原因是前者具有 _。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 _作为唯一氮源。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 CO2作为碳源,但可用葡 萄糖作为碳源,由此推测分解尿素的细菌是_(填“自养”或“异养”)型生物。 (2)该研究小组将 10 克土样进行梯度稀释, 在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了 3 个平板(接种量均为 0.1mL),经适宜培养后,3 个平板均没出现菌落,分
28、析可能的原因是 _。 分析原因后, 科研小组用先前制作的未使用的平板重新涂布接种完成实验, 在另外某个稀释 度下涂布接种的 3 个平板, 经适宜培养后均存在多种不同特征的菌落, 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_。 (3)科研小组从同一平板中挑选出 A、B、C 三种菌落进行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接种在分解尿 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经适宜培养后,均能检测到 A、B 菌落却始终检测不到 C 种菌 落。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 推测 C 种细菌与 A、B 等在同一个平板上能生长繁殖的可能原因是_。 【答案】 (1). 控制脲酶合成的基因 (2). 尿素 (3). 异养型 (4). 稀释度过高(或 涂布器灼烧后没冷
29、却) (5). 该土样中有多种细菌能分解尿素 (6). C 种菌落的细菌不 能分解尿素 (7). C 种菌落的细菌可从 A 或 B 菌落的代谢产物中获得氮源 【解析】 试题分析: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尿素分解菌能合成分解尿素的酶(即 脲酶) ,而根本原因是具有控制合成脲酶的基因。通常采用含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进行筛选。若 A、B、C 三种菌落能混合生长在同一选择培养基中,但 C 菌落却不能单独生 长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中,这说明 C 菌落需要的营养成分可能直接来源于 A、B 菌落分解 产生的成分(关键是氮源) 。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的
30、根本原因是具有控制合成 脲酶的基因。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即能 分解利用尿素的分解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不能利用尿素的分解菌被淘汰。 分解尿素的细菌不 能 CO2作为碳源,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由此得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 (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培养后,若有 3 个平板均没出现菌落,可能的原因是稀 释度过高, 导致涂布的菌液中不含分解尿素的分解菌或涂布器灼烧后没冷却, 导致接种液中 尿素分解菌被杀死。 若在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的 3 个平板经适宜培养后均存在多种不同特 征的菌落, 说明接种用的土样中有存在多种尿素分解菌, 而不同分解菌形
31、成的菌落特征不同 所致。 (3)结合题意分析,A、B、C 三种菌落能混合生长在筛选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但 C 菌落却不能单独生长在这样的选择培养基中,说明利用 A、B 菌落分解利用尿素,但 C 菌 落不能单独分解利用尿素,很可能就是 C 种菌落的细菌可从 A 或 B 菌落的代谢产物中获得 氮源。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推测第(3)小题产生的原因:A、B、C 三种菌落能混合生 长在同一选择培养基中,但 C 菌落却不能单独生长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中,这说明 C 菌落 需要的营养成分有直接来源于 A、B 菌落分解产生的成分。 12.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
32、胎干细胞(ES 细胞)对 Rag2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相关过程) 。请 回答: (1)过程将进行培养的上皮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接受细胞核的卵母细胞应处于 _时期。 (2)过程利用的技术是_,当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时,可从其_分 离出 ES细胞,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的特点。 (3)过程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是_,若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构 建_,构建之前可以根据_设计引物,利用 PCR技术对目 的基因进行扩增。为了检测 ES 细胞的 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_技 术。 (4)按此方法和图示技术流程,完成 Rag2基因缺失小鼠的基因治
33、疗涉及的酶有_和 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 酶)等。为检测 Rag2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 细胞中的蛋白质,用_进行杂交实验。 【答案】 (1). M中 (2). 早期胚胎培养 (3). 内细胞团 (4). 发育的全能性 (5). (正常的)Rag2 基因 (6). 含(正常的)Rag2 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 (7). (正常 的)Rag2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对序列或遗传信息) (8). DNA-DNA 分子杂交 (9).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胰蛋白酶 (10). 抗 Rag2 蛋白的抗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干细胞(ES 细
34、胞)对 Rag2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的过程图 解,其中表示核移植过程,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 因导入受体细胞。 【详解】 (1)过程核移植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实验前要把接受细 胞核的卵母细胞培养到 M中期并去除该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2)过程利用的技术是早期胚胎培养。ES 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图中的 ES 细胞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 它在功能上的特性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 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3)图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 细胞)对 Rag2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可推知过程 中获取的目的基因是(正常的
35、)Rag2 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构建基因表达 载体,即含(正常的)Rag2 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步骤中,在构建含有(正常的)Rag2 基因的表达载体时,可以根据(正常的)Rag2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 PCR 技术扩增 Rag2 基因片段;为了检测 ES 细胞的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 DNA-DNA 分子杂交技术。 (4)按此方法和图示技术流程,完成 Rag2 基因缺失小鼠的基因治疗过程需要多种酶,其 中分离、培养 ES 细胞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PCR 技术扩增过程中用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 酶) ,基因导入过程中需要用限制性酶核
36、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因此 该过程需要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 (Taq 酶)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和胰蛋白酶; 为检测 Rag2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即提取治疗后的小鼠骨髓细胞的 蛋白质(抗原) ,用抗 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点睛】1、ES 细胞在形态上的特性是: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的特性是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采用 DNA-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 转录了,可采用 DNA-R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可采用抗原抗体 杂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