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园教师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的保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都提出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教轻保”,忽略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等倾向,本文认为上级部门的引领、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及教师的保育观念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经分析与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的措施与想法,来呼吁大家要重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真正将保教并重落到实处。【关键词】新时期教师 保育工作一、 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
2、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是以保教结合为原则的,而现实工作中往往还是重“教育”,轻“保育”,两者没有很好的做到并重。特别是新时期课程整合之后,教师都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了,忽视保育工作逐渐显现出来。作为第一线的老师,让我们对自己的日常工作也来进行一下反思。如果吃得慢的孩子饭菜冷了,你会怎么办?午睡时如何让孩子睡得更舒适,你是怎么做的?等等;仔细想想平时忙于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午睡时,快点做些事,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午睡质量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我们不但承担了教育孩子,保育这一块,我们平时也在做,但做好了吗?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来重谈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二、保育工作的重
3、要原因所在时代发展进步,新时期各幼儿园都配备了保育员,保育工作理因更加健全、周到,但为何还要重谈保育,原因何在呢?我也就个人观点来分析几点原因:1、有关上级管理部门提“保教并重”,但未落到实处。在我们这个城市,结合新纲要的精神出台,有关上级管理部门设立的 “评教坛新秀”、“选优质课”、“教学大比武”等激励机制无不把教育教学放在首位,以教学质量来衡量与评价一个老师。当然,他们也有提到“保教并重”,但在真正意义上有落实多少呢?这也促使老师追求一些必要的功名利益同时,会忽视保育,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上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我认为这是现在上级引领的一个“偏漏”,有待改进。2、保育员与教师分岗过于明确,
4、教师队伍素质、观念有待提高。以前没有保育员,教师保育教育责任一身担当,如今有了保育员协助工作反而有疏漏。如今的“两教一保”的人事配制反倒有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统一规律缺乏深刻理解和自觉意识,存在保育员只管打扫卫生、孩子的个人卫生,老师只管教学,两者分岗过于明确。如一次,一幼儿身体不舒服吃饭时把东西吐在桌子上,保育员碰巧不在,该老师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孩子等保育员老师来了清扫。还有教师在指导孩子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保育员无法介入配合的现象等都反映出了教师与保育员的合作问题。这也要求帮助教师和保育员的树立科学的保育观念。3、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也是倒至
5、保育工作忽视的原因。我们的教师队伍年轻化,好多为八十代后的年轻教师,现在的身份大多为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但也是家里最小的一员。她们的一些社会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隐现出来。因为在家什么都是父母提她们做了,这代人普遍自理能力差些,想想在家都从未洗过碗,扫过地,什么事情都父母做了。她们在幼儿园会提醒幼儿饭菜不要掉在地上,或给孩子擦把脸或为其增减衣服?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都是保育员阿姨该做的事了。真得给这代人补上如何落实保育工作这一课呀。、三、 解决的措施与想法保育和教育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辨证统一之中。根据纲要要求,在此我也就探索幼儿园保育与教学的
6、关系,以确保教师提高保教质量的问题,提几点措施与想法:1、保教并重,认识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关键,树立现代保育意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的保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何让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孩子,是我们每位教师和保育员所要学习的共同话题。保育工作它不是独立存在于幼儿园工作之中,它是幼儿园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只有保教并重,才能真正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现代保育观使我们的视野拓展到了幼儿的心理保育、营养保育、环境保育以及安全保育等方面。传统的保育观认为保育工作包含幼儿体检、生活作息、膳食营养、锻炼与安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等,将保育工作简单理解为搞好班级卫生,照顾好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因此在工作中“重保轻教”,注重对幼儿的身体照顾,缺少对幼儿心理的关注,注重环境卫生,忽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缺少主动配合教师教育的意识和行为。现代保育观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保育工作更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包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条件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更重视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养成幼儿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