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行为的形成将直接带给孩子今后成长过程中科学态度的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一切都得*教师在主题开展中,对幼儿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关注到了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么,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问题探究才会展现其作用和价值。然而综观我们幼儿园提问的现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没有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批评有余,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又如,一些幼儿头脑中有疑惑、有问题,又不知如何表达,常常词不达意。所以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懂得如何提问,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
2、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的面临的一个重任。营造提问氛围,让幼儿想提问让孩子敢于提问,营造适宜的提问氛围,去激发幼儿的提问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幼儿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呀?”“老师,这朵花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颜色?”这说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如何让幼儿大胆表露和发展?则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幼儿的紧张感、焦虑感,引导幼儿可以随意地问,大胆地问。为了让孩子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必须保持师幼间愉悦的情感交融,给孩子一个好的心理环境。一直以来,课堂
3、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幼儿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只有教师带着微笑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让幼儿感到愿意与老师交流,和老师“共同劳动”。老师可以有意识的问上幼儿一句:“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从而燃起幼儿提问的火花。创设适宜环境,让幼儿善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
4、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要让孩子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必须保持师幼间愉悦的情感交融,给孩子一个好的心理环境。1、心理环境的创设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问题应给予积极应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具体的活动中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孩子的异想天开,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孩子的问题意识就会被肯定与激发,并会努力寻找答案。如: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肯定的目光、鼓励的语言都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
5、乐于表达;活动内容形式的生动有趣、角色的精心设计,都能让孩子放松地与大家交流。2、物质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提问,我们教师不仅要多鼓励幼儿提问,还要创设各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提问的机会,比如主题环境的创设,问题角、自然角等都可以引发幼儿提问的欲望的。因为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幼儿世界的活动往往是与问题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常常与这周围的环境、材料密切相关。如,在自然角中饲养小乌龟,问题就出来了“小乌龟喜欢吃什么?”“小乌龟的背上怎么会出现白色的物体?”我就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发现问题让他们自己在每天的喂养中寻找秘密。这样在幼儿自问自答的情境中,幼儿提问的自信更足了。并且我还充分让幼儿在环境中观察探索
6、,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幼儿有更新的发现,能产生更新的问题。使幼儿的知识有更多的提高。在各种适宜的环境中都是幼儿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的土壤,因此,给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提问,去体验、去解决、,这比什么都重要。注重提问方式,让幼儿会提问关注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最重要的是认真对待幼儿的每一个问题。幼儿有时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是荒唐可笑的,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确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回答,帮助幼儿不断提高提问水平。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
7、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另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多种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首先作为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个示范榜样的作用,通过老师来引导幼儿走进问题的海洋。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这是由于我们的孩子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有时请他们提问也总是说的牛头不对马嘴,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善待”幼儿那不是问题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试着先告诉孩子们什么叫做“问题”,让幼儿的脑海中有一个“问题” 的概念,然后老师试着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再
8、让孩子们初步尝试自己来提问,了解一些简单的提问模式,从而对提问产生兴趣,并学会提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像一个领路人一样来带领幼儿进入问题的殿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其次让会提问的幼儿起带头作用,先来进行回答,并通过他的回答来带动其他幼儿的思考和表现。这样的方法经实践可行性较好,不仅能力强的幼儿展现了自己,也鼓励了能力弱的幼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不敢提问的幼儿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幼儿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幼儿有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幼儿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果子”,在容忍”幼儿的问题同时还应尽量多给幼儿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幼儿。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愿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做到把问题引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