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2023届选考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法律与教化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据史书记载,商王的名号大部分以天干命名,如盘庚、武丁、祖甲、帝乙等。西周时期,以德行为王的谥号,如文王、武王、康王、孝王、厉王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商朝创立干支纪年法 B.西周代商体现了“天道轮回”C.西
2、周崇尚“敬天保民”D.德行是西周王位继承的依据C2.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荀寅“铸刑鼎”。这些变化()A推动礼乐制度走向兴盛B反映韩非子的思想不断付诸实践C体现社会转型发展要求D表明先秦时期法治意识日趋淡薄C周公提出,是中国古代德治的思想渊源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中国古代法治的思想渊源)史料:史料:(孔子对晋国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孔子对晋国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乎,失乎,失其度矣!其度矣!贵贱不愆,谓度也。贵贱不愆,谓度也。今弃此度也今弃此度也而为刑鼎,
3、民在鼎矣,何以尊贵?何业之守也?贵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何业之守也?贵贱无序贱无序”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度”指贵贱尊卑的等级秩序,即礼制。理由:孔子认为民重法则削弱贵族的尊严,不利于统治。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本质)叔向与孔子代表了奴隶主贵族对于旧社会秩序的维护(本质)子产与赵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秩序的诉求学派人性论代表(完成填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之争代表人物的政治主张儒家德治人性善叔向(春秋晋国)反对子产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 ,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 ,而不顾道德礼义。孔子(春秋鲁国)提出,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战国邹国)建议统治者
4、“施 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法治人性恶子产(春秋郑国)“”,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商鞅(战国卫国)在秦国变法,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 的权益。韩非(战国韩国)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 ,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集权的愿望乱世争端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铸刑书成文法新兴地主阶级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先秦时期 之争特别突出,其具体体现在 之争,但最终 思想因更切合社会现实而
5、受到君主们青睐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 地位的确立,的趋势日益明显,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宋元到明清 宋明法律以 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 ,合编德治与法治儒法法家正统律令儒家化唐律唐律例律例3.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以下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制度,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二年律令 吕氏乡约 九刑 圣谕广训A BC DA汉北宋周朝清雍正参考答案:汉宣帝教育儿子(汉元帝)所说的“王”与“霸”,就是主张仁义、教化的“王道”与主张武力、刑罚的“霸道”。朱元璋说皇帝治理百姓,靠的就是“教”和“刑”,分别指伦理教化与
6、刑罚。颜钧说大明律这样的一部法律,其实也是“一部礼经”,守礼教便不会触犯法律,而不遵守礼教则自然就会触犯法律,必定受到刑罚,所谓“出礼入刑”。因此,整个社会实际上被统治者所设计的两套统治手段教与刑(或者礼与法)完整地覆盖了。(1)汉代“引礼入法”:律令儒家化的发端。为了使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者通过“春秋决狱”“引经注律”“引经决狱”和“刑罚适用”原则的儒家化等途径,做到“引礼入法”,逐渐实现儒家思想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代法令开始沿着儒家化的方向发展。(2)三国两晋南北朝“纳礼入律”:律令儒家化的完善。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儒家思想指导立法并将儒家思想法律化,从而使
7、礼律进一步融合,实现“纳礼入律”。(3)唐代“礼法合一”:律令儒家化的完成。唐朝确立了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为主的法律指导思想,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教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自此,礼与法完全的融合,实现了“礼法合一”,中国古代律令儒家化完成。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魏明帝设律博士4.“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
8、这表明汉代()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 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5.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的律文,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被认为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废除了自汉代以来礼与法的结合 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A.B.C.D.BB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准五服以制罪”首创于西晋6.西晋泰始律载,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即血缘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
9、对减轻。由此可见,该时期()A儒家思想融入律令内容B注重法外施恩C法律完成儒家化改造D法律相对宽松A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
10、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特点:成文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皇帝掌握立法权,司法从属于行政;以礼入法,以礼入刑,礼法结合。原因: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法律受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地位: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参考答案: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势必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儒学向法律的渗透最初表现为儒家士人以经注律,即以儒学的经典来解释法律。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儒家思想进一步注入法律制定和法律解释之中。7.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清教化
11、与法律关系的是()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B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D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B历程北宋 是乡约的创造者 后期乡约改为宣讲 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 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 ,宣讲时也常常引用 影响原本由 发起 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 ,并与 合流吕大钧兄弟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帝圣谕广训大清律例儒学士人教化约束力法律背景:宋代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南宋后期理学逐步确立正统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材料: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约是宋神宗熙宁九年(
12、1076年)由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具体内容分为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正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材料摘编自高学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沿革及其历史镜鉴特点:重视道德教化;体现乡村社会自治性;得到国家(或政府)认可。影响:规范了乡村秩序;推动了地方自治;对后世影响深远。8.清朝时期,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面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乡约有规范的仪式,宣讲内容也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上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些做法反映了清朝()A乡约法律化的趋势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乡
13、约制度以礼为主D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A参考答案:乡约最早是儒学士大夫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后来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改而宣讲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圣谕”,其教化内容也更多地强调顺从(如尊敬长上)、安分守己(如各安生理),说明乡约已完全由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1.夏商周三代“刑”“礼”并立: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但这一时期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而是各自为用。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公元前513年)为标志,法律制度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制转变。秦代
14、崇尚法治。3.两汉至隋唐律令儒家化阶段: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律令儒家化。唐律疏议完成了“礼教”与“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时如何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9.下列关于成文法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始于战国时期的子产“铸刑书”B罗马共和国晚期颁布了其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C中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D普通法系是以法国民法典为基础的世界法律体系CBC45
15、0年左右大陆法系或民法系选一图册P46希腊克里特岛上发现的BC7世纪法律铭文,属于西方早期成文法。图示为罗马街头人们围观十二铜表法的场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于BC450左右(链接选三第4课)关于十二铜表法内容包括 、继承法、以及 等多个方面,以维护 和富人的 为核心评价明文公示,限制了贵族 ,规范了 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 ,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 的基础影响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 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 产生了深远影响债务法婚姻法诉讼程序贵族财产利益按律量刑滥用权力社会契约平民利益公民法社会发展法律制度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德】耶林罗马法的精
16、神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1111世纪,诺曼王朝,王室设立法院,派世纪,诺曼王朝,王室设立法院,派法官法官定期到各地定期到各地巡回审判巡回审判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大陆法系(民法系)1212世纪,在世纪,在习惯法习惯法基础上,形成全国普遍适基础上,形成全国普遍适用的用的“普通法普通法”1 13 3世纪,大宪章确立世纪,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法律至上,王权有限有限”的原则的原则1313世纪,王权加强,在世纪,王权加强,在罗马法基础上,法国罗马法基础上,法国统统一法律一法律,体系日益成熟,体系日益成熟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系更加完善1
17、789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制定年大革命爆发后,制定一系列一系列受启蒙思想和受启蒙思想和大革命影响的大革命影响的法律法律18041804年拿破仑颁布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与此后制定,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合称为的四部法典合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拿破仑征服者威廉征服者威廉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参考答案:法国大革命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得以实现。法国大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大革命中上台的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总结,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
18、级法律体系。因此,法国大革命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对法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0.13世纪初英国大宪章提出:“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据此推知,大宪章的出台()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调整了封君与封臣关系C保障了国王的封建特权D形成了限制王权的传统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1215年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调整了国王与封臣的关系,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材料一:法国1804年
19、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一一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原则有: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自由原则(或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任写两点)本质差异: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20、,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特征: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法律至
21、上;国家权力结构上,强调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与无罪推定;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融合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传承了罗马法的传统等关于法律的几点认识: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法律体系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法律是统治者进行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基督教的发展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 ;392年,基督教成为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国家逐渐接受
22、了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欧洲人的各个方面基督教的教化教士们更重要的任务是 。还 ,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的 、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 都与基督教有关。教会告诫人们必须 ,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强化了教会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 和日常行为参考答案:中古时期,基督教神学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渗透了基督教的说教。无论是政治、法律,还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巴勒斯坦罗马国教日耳曼人宣讲教义开办学校生老病死节日孝敬父母对人们的控制思想意识1
23、2.宗教对法律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被广泛传播,后来影响法律制度,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对形成西方“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由此可知,宗教()A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B引导了西方的价值观C推动了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D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11.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推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A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C一定程度上
24、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D有力维护西欧封建主的统治CC材料:罗马皇帝西奥多西一世以暴乱为名,残忍镇压几千帖撒罗尼迦的无辜市民,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对其暴行以“绝罚”予以抗议。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基督教对法律的极度重视。罗素说:“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落,在这期间,古罗马所残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在其中得到复兴。”摘编自靳浩辉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影响: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判断,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促进了法律意识
25、的普及;有利于社会教化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保留了古代学术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13.“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B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使天主教的权威不断被质疑;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引发不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赎罪券事件核心内容:因信称义选一第12课: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摆脱罗马
26、教廷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选三第14课:德意志“古登堡革命”,用民族语言印刷圣经14.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都有同等的权”。这一主张()A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B动摇了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使基督教会的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D将人们从宗教中彻底解放出来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但新教依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痹人们的思想;不同教派间引发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异教徒进行迫害。A15.下列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BCD
27、C16.英国议会通过叛逆法,规定:“1535年2月1日起,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称号、否认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一法案()A推动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B确立了天主教会的世俗统治权C继承了至尊法案的精神D侵害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1.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化和系统化)的过程。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3.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显不同。4.近代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成果。5.西方中世纪法律分为世俗法和教会法,罗马法
28、和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法律的基础,法律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以及法律性质的变化等。时间时间通过的法律文件通过的法律文件19491949年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1957195419575454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共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共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730730多件多件1978199219781992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9、中外合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行政诉讼法等经营企业法行政诉讼法等230230多个多个19931993公司法产品质量法公司法产品质量法19971997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法19991999合同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同法个人独资企业法2001201020012010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2017-20192017-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初创阶段新发展体系化阶段完善阶段初创阶段(19491976):54年宪法为主,建章立制,政治立法为主;新发展体系化阶段(
30、19782012):82年宪法为主,规范市场,经济立法为主;完善阶段(2012?):关注民生,社会立法为主;规范如民法典;【新政权建设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结合选一第10课+纲上第26课)P58学习拓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31、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新中国改革业已起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参考
32、答案:“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同时,“法治”还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制的本质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治的本质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我国实行依
33、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3年1月浙江选考真题)材料: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摘编自王晨关于的说明地位:基础性。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现行民事
34、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P56学思之窗: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参考答案:材料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第二部分,讲的是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讲的是依法治国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材料既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性质
35、,又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方向,还突出了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17.沈钧儒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酒代样”.下图是毛主席签发的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首任院长的任命书,现藏于中国法院博物馆。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新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历程新中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ABCDB1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坚持20多年,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是()A杨善洲B黄大年C孟泰D时传祥A阶段 精神文明成就意义
3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 、时传祥、“铁人”、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 、华罗庚。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开展“”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 、文明村镇、文明行为为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党加强开展 创建活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 力量。孟泰王进喜焦裕禄李四光热情和干劲五讲四美三热爱群众性精神文明十七大全国道德模范精神文明城市参考答案:第一,
3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以德治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B20.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三明召开,肯定了三明市建设新型文明城市经验,号召“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不久,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三明全省唯一的“文明城市”(如图)称号。新型文明城市的建设()A揭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反映市场经济大潮下精神文明建设C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提高重要保证D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得到有效贯彻CP57: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P56:2001年P56:2014年P56:1994年1984年十二届三中1992年中共十四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