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作者简介丁肇(丁肇(zhozho)中)中,1936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市,年生,祖籍山东日照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1974年发现第年发现第4 4种夸克的束种夸克的束缚态缚态JJ粒子,因此获得粒子,因此获得1976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奖。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文体知识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来用来交流思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2、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1 1、叙事型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和抒情。通过对人物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和抒情。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2 2、说理型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论点正确深刻,论据确凿充足论点正确深刻,论据确凿充足的,的,富有逻辑性的论证等特点。富有逻辑性的论证等特点。3 3、抒情型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
3、,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1.1.把握文章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重点)(重点)2.2.了解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了解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构;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难点)(难点)3.3.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自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自身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身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重点)(重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丁丁肇肇中中()()瞭瞭望(望()缅缅怀(怀(
4、)朱熹朱熹()()论论语(语()儒儒家(家()袖袖手旁观手旁观()()测测量量()埋埋没没()彷徨彷徨()()探探索索()字词学习字词学习zhozhoxxlnlnrrxixilinlinmmpn hunpn hunlioliominminsusu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瞭望:瞭望:登高远望或特指从登高远望或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缅怀:缅怀:怀念或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怀念或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彷徨:彷徨:走来走去,不知该往何处去,走来走去,不知该往何处去,犹豫不决犹豫不决。修身:修身: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清谈:本指魏晋间
5、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正心:正心:即心要端正。即心要端正。齐家: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不知所措: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处境为难或心神或心神慌乱。慌乱。什么叫什么叫“格物格物”
6、和和“致知致知”?课文中作?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了解释,请找出来。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致:达到、得到。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部分。思考探究通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可用原文作答。通读全文,思考以下
7、问题,可用原文作答。1.1.说说作者演讲的原因是什么?将要谈到什么问题?说说作者演讲的原因是什么?将要谈到什么问题?2.2.作者题目中作者题目中“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的意思是什么?3.3.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探究通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可用原文作答。通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可用原文作答。1.1.说说作者的演讲将要谈到什么问题?说说作者的演讲将要谈到什么问题?答案:答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学?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学?”2.2.作者题目中作者题目中“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的意思是什么?的意思是什么?答案
8、:探察物体,得到知识的精神,即答案:探察物体,得到知识的精神,即“实验精神实验精神”3.3.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时应固定的社会制度。使人达到答案:时应固定的社会制度。使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考探究4.4.王阳明怎样王阳明怎样“格格”竹子,作者认为应该怎样研究竹子?竹子,作者认为应该怎样研究竹子?5.5.中国学生存在什么问题?作者的经验是什么?中国学生存在什么问题?作者的经验是什么?6.6.阅读第阅读第1313段,谈谈段,谈谈“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研究学术在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时应该如何落实?
9、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时应该如何落实?思考探究4.4.王阳明怎样王阳明怎样“格格”竹子,作者认为应该怎样研究竹子?竹子,作者认为应该怎样研究竹子?答案:对着竹子答案:对着竹子“硬想硬想”,作者认为要,作者认为要“栽竹子栽竹子-去观察去观察”5.5.中国学生存在什么问题?作者的经验是什么?中国学生存在什么问题?作者的经验是什么?答案: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答案: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6.6.阅读第阅读第1313段,谈谈段,谈谈“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在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时应该如何落实?天的世界环境时应该如何落实?答案:保留怀疑的态度,不能盲目的接受过
10、去认定的真理。要主动答案:保留怀疑的态度,不能盲目的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要主动去实验。有自己的判断力。去实验。有自己的判断力。理清思路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学”。正面解释“格物致知”分析问题 传统教育的弊端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解决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方法探究 在文章中找到以下论证方法对应的内容,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以下论证方法对应的内容,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1 1)引用:引用:大学大学中的句子,引出论题中的句子,引出论题(2 2)举例、对比:举例、对比:王阳明王阳明“格格”竹子。失败(反面举例)用实验竹子。失败(反面举例)用实验研究竹子(正面举例)证明研究竹子(
11、正面举例)证明王阳明王阳明“格物格物”并不是实验并不是实验,必然失败。,必然失败。“我我”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反面举例),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反面举例),论述实验精神及论述实验精神及其重要性其重要性。品味语言说说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说说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1 1、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大都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但是在研究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常常不知所措了。不知所措了。答案答案:不能去掉。因为偏理论,轻视实验,只是一般情况,:不能去掉。因为偏理论,轻视实验,只是一般情况,可能也有重视实验的学生。去掉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也有重视实验的学生。去掉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因此,这两个词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这两个词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课堂练习:回顾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结果结果传统教育 “物”适应社会制度 失败现代学术 “物”实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积累有关实验精神的名言。积累有关实验精神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