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远的校园一、作者简介肖复兴,当代作家。1947年生,祖籍河北沧县,自幼长于北京。曾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后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肖复兴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等;散文集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蓝调城南等,报告文学集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选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近著有我的人生笔记绝唱老三届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二、听写下面的词语萧瑟 花瓣 流淌 校徽 与日俱增 葳蕤 适得其所 偌大 安谧 超凡脱俗 过滤 弥漫 世外桃源 稍纵即逝 喧嚣 怅惘 曲径通幽 纷至沓来 彬彬有礼 绿意葱茏 荡然无存 沧桑
2、 巍峨 馥郁 三、成语释义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纵,放;逝,消失。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愿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曲,弯曲。径,小路。幽,指幽深僻静之处。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纷,众多。沓,多,重复。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四、近义词辨析(1)留恋 流连“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和事。“流
3、连”指受吸引而不愿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例如: 那种生活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流连在迷人的海边景色之中。 (2)绿树成荫 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指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绿草如茵”意为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毯子。“荫”和“茵”的含义不同。例如:我们坐在绿树成荫的峡谷里的岩石上。山下青杉翠柏,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的毡房点缀其间。五、课文理解本文从内容上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简要交代作者与校园相关的生活经历,点明校园对于他生命的重要性,并引起下文对校园的回忆和思考。第二部分(2-3):写作者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经历和感受。第三部分(4-8):写作
4、者作客于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所见、所感。第四部分(9-11):写与儿子的读书生活密切相关的两所校园-北京大学和一所中学,抒发了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文中所写的五所校园,有大学,有中学;有中国南方的校园,有北方的;有作者的母校,有儿子的母校,有父子两人共同的母校,还有作者曾经作客过的校园。这五所学校,都是作者生命中经历的学校,而且是给了作者深刻印象、刻印在作者生命力的校园。可以说,这五所校园,是作者所经历过的校园的缩影,凝缩着作者对校园永远的记忆,凝缩着作者对校园永远的热爱、眷恋、向往、珍惜之情,也凝缩了作者对校园永远的祝福和对青年学子殷切的劝勉-永远珍惜校园,珍惜青春。本文题为永远的校园,
5、还有另一层含义: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和生命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是永远的;即使我们不在了,它会承载着岁月和历史的痕迹,承载着青春的梦想,永远地存在下去。六、阅读理解(一) 1978年的冬天,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到这所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二进宫”,因为在1966年时就考入了这所学院,“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让我和它阔别了12年,也和校园阔别了12年。当我重新回到校园时,已经31岁了,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还是那样年轻,这种感觉来自我自己,也来自校园。我总想起报到的那一年冬天,躺在宿舍的二层铺上睡不着觉时,听窗外白杨树被寒风吹得萧瑟的声音,我总想起第二
6、年的春天,一眼望见校园里的藤萝架缀满紫嘟嘟的花瓣的情景。我第一次走进这所校园参加考试,就是先看见这一架紫嘟嘟花瓣的藤萝的,那时我才19岁。重现的旧景旧情,往往能使人产生幻想,以为自己和校园都依然像以往一样年轻。实际上,我和校园都已经青春不在了。尤其是逝去的岁月并不是在校园里流淌,而是渗进在荒芜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校园里没有留下我的足迹,校园只给予我一个伤痛的符号。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伤痛的符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校园没有给作者知识,只留给他许多痛苦的回忆。B.作者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是“二进宫”,校园让他感慨万千。C.作者为“我和校园都已经青春不再”感到伤心。D.作者的青春是在北大荒度过
7、的,他想在校园读书而不得,想到校园便感到心痛。2、下列对划线句子中的两个“我总想起”表达的感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自己初到大学报到和后来的学习生活记忆深刻,充满感情。B.写出了作者对所在大学冬夏两季不同景色的感叹。C.写出了作者对校园生活的无比热爱。D.写出了作者深情感受大学、感受校园青春的行为和情感。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写作者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的心理感受。B.回忆作者第一次走进中央戏剧学院的心理感受。C.感慨自己的青春没有留在校园,而留在了北大荒。D.作者虽已31岁,但重回校园,仍然有年轻的感觉。(二)第二天清早,我漫步在校园的甬道上,一直走到主楼前的飞珠
8、跳玉般的喷水池旁,我更体会到只有校园才会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阴蒙蒙的树丛里、晨雾里,让我很羡慕他们。我想,如果能让我重返校园,无论是读书还是教书,我一定会比以前更珍惜,更认真。我当时真的这样想,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呢?也许是走过了一些别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不愿意见到的事物,才对校园别有一番情感?也许校园本身却是相对清纯清白一些而让人产生一种世外桃源的错觉吧?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同时,我也想:青春真是一刹那,稍纵即逝。我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学生一般只能在校
9、园里呆4年,即使读硕士、博士,也就7年或10年,他们很快都得离开校园,都的和我一样迅速被这个强悍的外部世界同化而变老。那次,我在天津大学住了十多天,一直到把那部长篇小说录音完。十几个清晨和夜晚,我都在校园和学生在一起,便也和校园外的喧嚣隔绝了十几天,感受到久违的青春气息,虽然有些伤感和惆怅,但美好难再。后来,我把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做青春梦幻曲。1、文段开头用排比的方法描写了大学生在校园的不同场景,意在表现什么?答:意在表现只有校园才会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和作者的羡慕之情。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说说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呢?(1)改为陈述句: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校园更美好,更让人感动。(2)表达效果的不同:原句用反问的方式,使语气更生动、更强力,更有感染力。陈述句则弱得多。3、为了表现主题,简要说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外部世界的“污染”“强悍”“喧嚣”来反衬校园的青春美好。4、按照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文段可以分为三层,在原文进行标注,并说明每一层所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记叙5、仿照下了句子,用加点的词另写一个句子。即使我们不在了,照片还在,校园还在,永远的校园会为我们作证。示例:即使愚公不在了,他的儿子还在,他的孙子还在,他的子子孙孙会为这一宏伟目标挖山不止,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