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1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
2、捕鱼吃呢。(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_ _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_的羽毛_的翅膀_的长嘴 (4)文章从_和_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_ _ 【答案】(1)翠鸟(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3)翠绿;蓝色;红色(4)外形;动作;喜爱(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
3、来积累。注意从给的词语来看,是AB、AB式。(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静悄悄”来看,是ABB式结构。故答案为:(1)翠鸟;(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3)翠绿;蓝色;红色;(4)外形;动作;喜爱;(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
4、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3)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
5、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_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_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A.因为 B.但 C.果然(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
6、子,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填序号) 第句:男孩在想_。 第句:列宁在想_。第句:男孩在想_。 第句:列宁在想_。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 (4)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B;C;A(2)B;D;A;C(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解
7、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解答时结合语境及选项分析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B;C;A (2)B、D、A、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
8、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_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_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的、_的、_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9、(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你看,它把_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_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的、_的、_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我发现横线上的词语都是表示_的。(2)“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_比作_,表现了_。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出来。 【答案】 (1)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颜色(2)田野;海洋;田野的广阔无边(3)秋天的雨,有一盒
10、五彩缤纷的颜料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11、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故答案为:(1)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颜色 (2)田野、海洋、田野的广阔无边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4课外阅读。 欢乐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春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老远就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夏天,大家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秋天,大家一起跳皮筋、打球;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银
12、色的衣裳,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欢乐。校园像录音机一样,录下了我们的读书声和笑声;校园又像摄像机一样,拍下了我们天真、可爱的样子。 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琅琅的 故事银色的 读书声有趣的 衣裳(2)我会根据短文内容来填空。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_。春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夏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秋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冬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_。(3)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短文中的校园充满了欢乐,你的校园是怎样的呢?请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你的校园吧。 【答
13、案】 (1)(2)充满了欢乐;读书;乘凉、讲故事;跳皮筋、打球;打雪仗、堆雪人;成长的摇篮(3)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4)略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短文,根据题目在短文中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的搭配。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然后结合前后句补充填空即可,只有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知识,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答案。 (3)本题考查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出于文章中中心地位的句子,他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短文中通过叙述充满欢乐的校园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4)本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自己所处的校园
14、是什么样子就怎么去写。 故答案为:(1) (2)充满了欢乐;读书;乘凉、讲故事;跳皮筋、打球;打雪仗、堆雪人;成长的摇篮 (3) 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4) 略 【点评】(1)、(2)都结合短文内容知识作答,答案都在原文之中,一定要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掌握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也要掌握技巧。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己的现实中的校园。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鼹鼠的月亮河(节选) 图书中心的前面是中心广场。广场一直是最拥挤的地方。书城的居民大部分都喜欢读书,除了少数不爱读书的,比如猫。凡是爱读书的就一定会到这里看
15、书。 可是,今天大家都没有在看书,而是围成了一个圈,伸着长脖子在看。米加想了想,也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 呵,围在中间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穿彩色条纹衣服的人,大家正对着他扔鲜花。 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衣服显得很宽大。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些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他手里举着一根银色的棒,这是魔术棒。他挥动魔术棒的时候,空中就划出了一道道银色的光圈。 “各位请看,这是一个马铃薯。一个真正的马铃薯。昨天刚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马铃薯。一个还带着泥的马铃薯。”他说一句就换一个方向,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看清楚。 大
16、家的眼睛马上就都盯着马铃薯了。 “现在,我,咕哩咕,要把它变成一只手表,一只嘀嗒嘀嗒响的手表。”原来他的名字叫咕哩咕。 他刚刚说完,人群中就发出“噢噢_”的声音。大家都很激动。 “真的?你不会是要把马铃薯变成土豆吧?”人群中有人大叫着。 “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很厉害。 “吧哩卟噜,稀里哗啦” 所有的人都不再发出声音,好像停止了呼吸。 突然,他停了下来。 啊,大家面前的马铃薯真的不见了!他变出来的是一块石头。(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魔术师外貌的语句。 (2)短文中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了( ) A.手表B.土豆C.石头(3)听了咕哩咕说要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的话后,“大家都很激动的原因是( ) A.大家
17、怀疑咕哩咕能否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B.大家期待着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C.大家根本不信咕哩咕能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4)如果咕哩咕再次变魔术的话,有没有可能将马铃薯变成手表呢?说出你的预测和理由。 【答案】 (1)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衣服显得很宽大。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2)C(3)B(4)没有。因为他第一次变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但还是失败了。所以再变肯定也不会成功的。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
18、能找到答案。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1)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衣服显得很宽大。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2)C;(3)B; (4)没有。因为他第一次变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但还是失败了。所以再变肯定也不会成功的。 【点评】(1)此题考查
19、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土壤中生机盎然 白色的积雪间出现了一块块棕色的(班 斑)痕。大地又活跃起来了!可以闻见春天的气息。草地和森林现在变得湿润,泥土在我们的靴底结成小块。森林边缘已经完全转暖了,在泥土中休息了一冬的植物和动物开始活动。 在枯叶和(哀 衰)草的保护下,山毛榉的种子躲过了冰霜。现在,这颗坚果开始发芽了。不过,幼小的根怎么知道如何钻进土壤呢?是重力指引它始终朝下生长。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可靠的立足之地,让它们可以扎根于泥土,挺立不倒。对于高大
20、的树木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它们的根往往深入地下好几米,直接到达地下水层。 植物要从土壤中吸取必要的水分。土地越干旱,根就需要长(地 得)越深远,好去寻找土壤中的湿气。每一条小根的(未 末)端都生长着绒毛一样柔软的须根。这些根就像成百上千的吸管,帮助植物吸取着水分,同时也吸取着(容 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这样植物才能很好地形成叶子和花朵。叶子和花朵总是沿着与重力相反的方向,向上生长。 山毛榉幼苗轻松地抽出了新的叶片,但这件事并非对于所有植物都那么容易。雪片莲从它地下深处的球根中抽出两片强壮的叶子,它们用坚硬的边缘顶碎泥土。白色的钟形花朵躺在两片叶子之间,像被两只手保护着。银莲花那弯曲的茎从根中
21、钻出,向上顶开泥土。蜂斗叶的叶子和花蕾紧紧地抱在一起,对于嫩芽来说,那些叶片是很好的天然保护伞。春天的花朵知道,外面的风仍然很冷,仍然会使它们摇晃、颤抖,但它们也很快就会在温暖的阳光中舒展开花瓣。现在,胖乎乎的土(峰 蜂)也来采集花蜜和花粉了。它们在地面上曲曲折折地飞着,要寻找一个洞穴,好去建造新的蜂巢。 黄翅蝶也从冬季的僵硬中苏醒过来,在森林边缘翩翩飞舞。 獾(hun)在它住宅的出口附近嗅着。夜间,它会出来觅食。(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班 斑)_痕 (哀 衰)_草 长_(地 得)(未 末)_端 (容 溶)_解 土_(峰 蜂)(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形容数量很多。
22、_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_(3)“白色的钟形花朵躺在两片叶子之间,像被两只手保护着”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朵在两片叶子之间娇嫩柔弱、惹人爱怜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这篇文章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_,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斑;衰;得;末;溶;蜂(2)成百上千;翩翩(3)拟人、比喻(4)大自然中的事物;热爱大自然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
23、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把“白色的钟形花朵”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把“白色的钟形花朵躺在两片叶子之间”比作“被两只手保护着”是比喻。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斑、衰、得、末、溶、蜂 (2)成百上千、翩翩 (3) 拟人、比喻 (4)大自然中的事物、热爱大自然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
24、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7阅读乐园。 秋天 秋天到了。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_的衣裳,换上了_的时装。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_。 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cu)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秋天,意味着成熟。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
25、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你也许会奇怪地问: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第自然段的横线上。 黄色 绿色 金黄(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在第自然
26、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短文的第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_”;把“高粱”比作“_”;把“棉花堆”比作“_”;把“柿子”比作“_”,让人回味无穷。 (4)请用文中下划线的“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答案】 (1)绿色;黄色;金黄(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3)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注意语句通顺。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
27、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故答案为:(1)绿色;黄色;金黄 (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3)害羞的小姑娘 ;喝醉了酒的大汉 ;一座座小山 ;红灯笼 (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补
28、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8课外阅读。 让我们有片栖息之地吧 大森林依然有着欢快的气氛,我、爸爸妈妈都是鸟儿,住在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上,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天晚上,我在家听爸爸妈妈讲森林沦陷的故事。我听得出神,突然,爸爸妈妈提到了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人类。我急着问爸爸妈妈:“人类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家夺走呢?”“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爸爸说。听着听着,我睡着了。 “嗞-嗞”一阵刺耳的噪音把我吵醒。怎么回事?我揉了
29、揉朦胧的睡眼,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环顾四周,人们正用电锯砍树,我的家摇摇欲坠,我害怕极了,惊慌失措地飞出了森林,一路上眼泪不断,打湿了小草,每一滴都藏着说不清的痛苦。啊,聪明的人类,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你们把我们弄得妻离子散,让我们没有圆满的家庭,这样你们会高兴吗? 我疯狂地扑扇着翅膀,心里的愤怒与怨言一时涌上心头,终于,我对着天空长啸一声,便栽倒在地 一会儿,我醒了,已经没了力气。这时,我多么希望人类能觉悟。森林可以蓄水可以冬暖夏凉,可以挡住风沙洪水我们小鸟也可以吃害虫,保持生态平衡,多少好处啊。现在,你们只知道用树木来做一次性的木制品,这样多么浪费资源啊!难道只有在资源严重缺乏的时
30、候,你们人类才会反省己的愚蠢举动吗?人类啊,快觉悟吧,我们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呀!让我们有一片栖息之地,还大家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吧!(1)是谁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用文中爸爸说的一句话说明破坏大自然的原因。(2)从“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小鸟怎样的心情?(3)“啊,聪明的人类,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人们干的“好事”指什么事?你是怎样理解“好事”这个词的?(4)人们愚蠢的举动将带来哪些后果?【答案】 (1)人类;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2)很悲伤(3)砍伐树木;好事是讽刺,其实是坏事(4)浪费资源,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解析】【分析】本题在
31、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找出正确答案。(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是谁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2)从“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这句话中读出了小鸟很悲伤。(3)“啊,聪明的人类,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人们干的“好事”指砍伐树木;“好事”这个词实际是坏事。【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
32、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你在做什么啊?” 女儿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1)给多音字组词。 露 lu_ l_ 相 xing _ xing _(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 (5)在下列选择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 ) A.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B.每次闪电时
33、,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C.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D.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答案】 (1)露面;露水;相信;相片(2)单纯的喜悦(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5)C,D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
34、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露面、露水、相信、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 C D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
35、章标题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列车。 我躺在铺位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喊 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的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歉 道谢)。 夜深人静,我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 精细)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
36、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羞愧 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和她女儿一样,而我却没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37、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觉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温柔的_(呼喊 呼唤) 礼貌地_(道歉 道谢)(精致 精细)_圆滑 很_(羞愧 内疚)(2)由这个红苹果,引出“我”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按提示选择相关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警惕 B内疚 C怀疑 D打算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称为_。疑惑、不很相信,称为_。考虑、计划,称为_。内心感觉惭愧不安,称为_。(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 )(多选) A.“我”并不喜欢吃苹果。B.“我怀疑妇女的好意,不敢吃。C.“我”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D.“我”想到童话的
38、故事,怕中毒。(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觉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这篇文章是按照_顺序写的。 【答案】 (1)呼唤;道谢;精致;内疚(2)A;C;D;B(3)B,D(4)“我”还从中体会到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和信任。(5)时间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此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
39、较判断正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判定。 故答案为:(1)呼唤、道谢、精致、内疚 (2)A;C;D;B (3) B D (4)“我”还从中体会到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和信任。 (5)时间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的是词义与词语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