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代_ _家。字_ _,自号_ _,又号_ _,著有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 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 _,_ _。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 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 _,_ _,_ 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环滁(ch) 林壑(h) 蔚然(wi) 琅琊(y) B. 翼然(y) 辄醉(zh) 酿泉(nibng) 繁阴(fn) C. 酒洌(1i) 野蔌(sh) 伛偻(y l) 觥筹(gng
2、) D颓然(tu) 苍颜(cng) 提携(xi) 喧哗(xun) 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 (2)觥筹交错 (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 (3)负者歌于途 (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 )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翼然临于泉上( ) (2)饮少辄醉( ) (3)太守自谓(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 _,它的常用意义是 _ _。 4选文写景,首先写_ _,其次写_ _,最后
4、 写_ _ 。 5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 1.填空。(10分)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_,_。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 _,_ _ 。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 _,_ _。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 (6)全文的主旨句是_ _。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
5、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1) 环滁( ( ) (2) 蔚然( ) (3)得之心而寓之酒( ) (4)风霜高洁( ) (5)宴酣之乐( ) (6)非丝非竹( )( ) (7)苍颜白发( ) (8)颓然乎其间( ) (9)树林阴翳( ) 二、课外阅读(共22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
6、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2)丞相何亡( ) (3)追信,诈也(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2)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1)韩信为什么逃亡? (2)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如何? 4概括韩信、萧何的特点。(4分)
7、 5写出源自本文的成语并释义。(4分)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 ;后一层介绍 。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 、 ,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 、 、 和 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 。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
8、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环滁皆山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而乐亦无穷也。 F故自号曰醉翁也。 G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的语气:( ) 表示解释的语气:( ) 表示肯定的语气:( )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
9、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C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
10、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补充练习题二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 )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填空: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风光的句子是 _ _ _ _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 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 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_,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_ _、_ _。 醉翁
11、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 这篇文章选自 。 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将下列语句排列通顺连贯。 水落而石出者 云归而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山间之朝暮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野芳发而幽香 晦明变化者 正确顺序是: 4、下
12、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
13、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水落而石出者 云归而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山间之朝暮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晦明变化者 野芳发而幽香 A、B、 C、D、 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14、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 _句。写景的顺序是_ _。 9、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 10、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和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 1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 12、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_ _;_ _。 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一、1(1)宋 文学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 (2)滁州知州 丰乐亭记(3)日
15、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2C 3D 4,(1)A (2)A (3)A 5,(1)比喻 (2)设问 (3)对偶 (4)设问 二、1略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4山 泉 亭 5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课外自测参考答案: 一、1(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4)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醉能同
16、其乐 (7)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2略 3略 二、1(1)估计 (2)逃跑 (3)骗 2(1)到了南郑,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人。 (2)大王你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就用不着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想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能同你共谋大事的人了。 3(1)上不我用。 (2)国士无双。 4(1)韩信:才华出众,择明主而栖。 (2)萧何:能识人荐人的伯乐。 5国士无双。在国家有才能的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形容人很有才华。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一 亭的环境 亭名由来 山间朝暮 四季不同景色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 与民同乐 表示判断的语气:(A、G) 表示解释的语气:(
17、B、F) 表示肯定的语气:(C、D)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二 1、C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散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 宋 文学家 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 集 乐 写景 抒情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B 3、 4、C 5、A 6、D 7、D 8、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9、视觉,听觉 10、琅琊山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11、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第一层()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第二层( )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