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教师招聘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英国的教育家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2.幼儿的视觉集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3.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 控制度最高。4.表象和思维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 ,思维的概括用的是 。5.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 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6.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 和 。7.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 、 。8.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 、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9.根据动机和目的关系之不同,
2、可以把动机分为 和 ,幼儿游戏活动的动机是 ,而在学习和劳动中主要是 。10.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幼儿园”一词是()诞生的。A.1837年B.1840年C.1842年D.1903年2.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湖北幼稚园C.南京燕子矶幼儿园D.江西幼儿师范学校3.“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4
3、.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创造力5.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6.有个孩子很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长颈鹿脖子特别长,而身子只有那么一小截;他画的大象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说明()。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7.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手段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8.相关
4、研究表明,在幼儿对人称代词(我、你、他或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的掌握中,掌握最好的是()。A.“我”B.“你”C.“他”D.“我的”9.“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A.广度B.稳定性C.选择D.指向性10.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A.全身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C.自信训练D.系统脱敏法11.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的()为新知识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D.清晰性12.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
5、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13.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14.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15.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
6、语言是由小到大16.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结论。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17.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18.()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A.感觉B.知觉C.情绪D.
7、气质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基本的句型是()。A.祈使句B.疑问句C.陈述句D.感叹句20.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教育小学化2.学习动机3.性格4.定向性注意5.创造性学习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创造性。()2.身强体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3.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自尊感对于儿童和青
8、少年尤为重要。()4.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5.练习曲线是开始时进步慢,后期进步快。()6.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要求越严格,则越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简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2.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4.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5.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简述幼儿在智力、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点。2.试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一、填空题1.洛克2.23周3.作业教学4.形象语词5.7
9、06.判断推理7.日常概念具体概念8.语音词汇语法9.直接动机间接动机直接动机间接动机10.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二、单项选择题1.B【解析】福禄倍尔于1840年将其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从此出现了“幼儿园”这一词。故选B。2.A【解析】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故选A。3.B【解析】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基础上,“聚精会神”、“仔细”是对这一特征的描述。故选B。4.C【解析】智力的核心是进行思维,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培养中,思维力的培养就成为其核心。故选C。5.C【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10、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记忆都是机械记忆。故选C。6.B【解析】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具有夸张性的特点。题干中幼儿将长颈鹿的脖子、大象的鼻子画得很长是因为儿童对这些特征印象深刻,于是夸大了这些部分的特征。故选B。7.B【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故选B。8.A【解析】朱曼殊等的研究(1986)表明,幼儿对“我”的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故选A。9.A【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的范围。故选A。10.D【解析
11、】本题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故选D。11.C【解析】奥苏贝尔认为,稳定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故选C。12.A【解析】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故选A。13.D【解析】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故选D。14.D【解析】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故选D。15.D【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言语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
12、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其作用越来越少。故选D。16.C【解析】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故选C。17.A【解析】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故选A。18.C【解析】这四个选项里只有情绪具有组织作用。故选C。19.C【解析】在整个幼儿期,简单的陈述句是最基本的句型,占的比例较大。其他形式的句子,例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发展起来了。故选C。20.D【解析】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故选D。三、名词解释题1.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其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
13、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2.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4.定向性注意:是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
14、不消失。5.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以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四、判断说明题1.【解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学习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解析】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解析】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4.5.【解析】练习曲线是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
15、时的停顿期,后期进步较慢。6.【解析】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则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应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发展趋势。学习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学理论,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结构,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要广泛涉猎学前教育学相关学科,以其最新科研成果为科学基础,探讨学前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新问题。(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注意培养各种能力。2.【答案要点】(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
16、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幼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它是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相应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幼儿能够学、应该学、适宜学的知识和经验,包括概念、方法、态度和技能的学习等。(3)课程组织。课程组织是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内容、活动方式、材料和环境、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方式等等加以编排、组合和平衡,以使课程的实施有序化、结构化和适宜化,从而产生最优的教育效应,最大化实现课程目标的工作。(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课程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
17、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提供调整信息。3.【答案要点】(1)知识经验。幼儿知识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只能根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对简单容易的技能。(2)准确地示范与讲解。操作技能的学习始于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多用一些幼儿可以容易理解的语言。教师要保证示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把握示范的时机,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增加练习的次数等形式,个体会掌握某种技能,而且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会逐步地提高。(4
18、)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4.【答案要点】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儿童出生时,已经有各种感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知觉在儿童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很少有纯粹的感觉。感知过程是对刺激物的初级的分析和综合。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很低的,以后这种能力不断地提高。(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
19、段。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如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45岁后,儿童观察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掌握观察方法。5.【答案要点】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少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主要表现如下。(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
20、一定限度的,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所谓信息单位,是指彼此之间没有明确联系的独立信息,这种信息单位称为组块。儿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的记忆广度。许多研究材料说明,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随着年龄增长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婴儿期,由于接触的事物数量和内容都很有限,记忆的范围极小。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记忆范围的扩大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有关,随着信息加工能力增强,每一个信息单位中所包括的事物越来越多。(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
21、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新旧知识相联系,可使储存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儿童形成工作记忆以后,可以在80秒左右的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总之,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正是这种能力,使儿童能够识记并保持更多的范围、更广的知识和经验。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幼儿智力的发展特点如下。一是幼儿感知觉和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就是感知觉。其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感知过程的主体性不断加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观察过程中,必须有非常稳定的有意注意来组织和保证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二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注意范围较小。三是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
23、意识记;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四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的特点。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幼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如下。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答案要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如下。(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亲社会倾向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可以看到,如对他人的困境表示或作出哭泣反应。关于早期分享的研究发现,将玩具出示或递给不同的成人(母亲、父亲或陌生人)在1
24、岁半的儿童中是很常见的行为;并且,这种分享活动不要求鼓励、引导和奖赏。1岁半左右的孩子,不仅接近有困难的人,而且提供特定的帮助。(2)分享行为的发展。分享行为是幼儿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主要方面。从目前的研究看,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其中,45岁时分享观念增强,表现为从不会均分到会均分。56岁时分享水平提高,表现为慷慨行为的增多;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当分享物品与分享人数相等时,几乎所有儿童都作出均分反应。当分享物品只有一件时,表现出慷慨的反应最高,随分享物数量的递增而渐次下降,满足自我的反应渐次增高,这说明幼儿利他观念不稳定;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
25、有多余时,幼儿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分给需要的幼儿,不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当分享对象不同时,幼儿的分享反应也不同。当分享对象是家长且物品少的时候,幼儿慷慨反应较对同伴的多,但当物品有多余时,则慷慨反应下降;幼儿更注重于食物等的分配,对待这些东西,幼儿的均分反应高,慷慨反应少,而对玩具,幼儿慷慨反应稍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A.半岁B.一岁
26、C.两岁D.三岁2.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3.下列不属于情商内容的是()。A.同情B.独立C.智力D.关爱4.下列关于情感与语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儿童最初的话语大多带有情感和愿望的色彩B.情绪激动对儿童学习任何一类词语都不利C.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D.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更利于儿童记忆5.“成熟势力说”是()提出的。A.格塞尔B.柏拉图C.洛克D.皮亚杰6.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A.尽可能多识字B.严格按照要求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D.培养读写兴趣7.幼儿园环境按
27、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两大类。A.社会环境B.精神环境C.城市环境D.局部环境8.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A.家庭生活方式B.家庭经济状况C.家庭结构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9.心智技能是借助于()而实现的。A.动作B.原型操作C.个别差异D.言语10.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是()阶段。A.依从B.认同C.内化D.同化11.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12.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A.意识B.心理C.动机D.意志13.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A.桑代克B.皮
28、亚杰C.斯金纳D.杜威14.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A.经验性想象B.情景性想象C.愿望性想象D.拟人化想象15.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的作用是()。A.选拔作用、分层作用、鉴定作用、导向作用B.鉴定作用、选拔作用、促进作用、诊断作用C.鉴定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导向作用D.导向作用、发展作用、改进作用、选拔作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动机是指发动个体 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的 。2.心理过程包括 、 、 三部分。
29、3.幼儿的 注意占优势, 注意初步发展。4.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及其相互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 和记忆 、 的发展。5.表象的 和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6.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 总和。狭义的理解则主要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化、宗教、传统习俗及其制度的一种。7.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 、 、 、 和 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9.幼
30、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中, 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0. 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1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 的一个分支。12.“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来源于 对知觉的研究。13.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 。14.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15.幼儿的情感发展趋势为:由 、 开始向 和 发展。16.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 和 。17.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
31、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称为 。18.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 和 引起的。19.表象可以分为 和 两类,其中,通常所说的表象是的简称。20.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 为主,是指以 、 方式进行的思维。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在音高辨别能力上,01岁的婴儿有了初步的发展。()2.计数对象的性质影响幼儿计数的水平。()3.陈鹤琴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4.幼儿的游戏是对周围真实生活的反映,因而是真实的。()5.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理解水平。()四、简答题(
32、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出生至1岁儿童的特征及其教育。2.简述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3.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主要有哪些模式?4.3岁后,幼儿与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简述有意运动有哪些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试述如何针对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六、案例分析题(9分)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
33、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你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三岁左右的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第一反抗期”。故选D。2.B【解析】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故选B。3.C【解析】智力是智商的内容。故选C。4.B【解析】情绪激动对学习与之相匹配的词汇有利。故选B。5.A【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成熟势力说”是由格塞尔提出的。故选A。6.D【解析】“前读写”阶段是指在书面语言(读和写)发展之前的阶段。学前期只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不是严格要求儿童尽量多识字,而是培养兴趣,为
34、书面语言的发展做好准备。故选D。7.B【解析】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质要素的总和。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精神环境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狭义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故选B。8.B【解析】家庭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富裕家庭的幼儿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和优良的学习条件,如充实而实用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科学营养的饮食起居等,从而为幼儿
35、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故选B。9.D【解析】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选D。10.A【解析】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和品德,虽然水平低,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它们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故选A。11.A【解析】单词句是1至1岁半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故选A。12.C【解析】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故选C。13.B【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故选B。14.C【解析】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属于愿望性想象。故选C。15.C【解析】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
36、、改进和导向的作用。故选C。二、填空题1.维持一定目标动力机制2.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无意有意4.自觉意识性策略方法5.数量质量6.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复合体7.数量形时间空间8.56岁前9.集体教学(上课)10.热爱幼儿教育事业11.教育心理学12.威特金13.逃避性条件作用14.移情15.易变外露稳定有意控制16.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17.视敏度18.兴趣情绪19.记忆表象想象表象记忆表象20.直观行动思维直观的行动的三、判断说明题1.2.3.【解析】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4.【解析】游戏虽然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却不是生活本身。它是幼儿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在假想的、虚构的游
37、戏情景中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因而,游戏是有一定的虚构性的。5.【解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出生至1岁儿童的特征如下。(1)生理发展。在第一年里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快,身高的增长值是出生时的50%,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此时,婴儿的身体虽渐渐强壮了,但仍然十分孱弱;在对儿童进行生活护理时,要力求讲究卫生,精心细致,动作轻柔;要合理地喂养,促进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2)心理与动作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婴儿一生下来就有了基本的视觉能力,出生不到1周岁的新生儿就有了基的视觉能力,出生不到1周岁
38、的新生儿就已经具备了颜色视觉能力。23周岁的婴儿已能安静地听一些声响。动作发展:儿童动作发展包括身体的协调和手眼动作的协调两个方面。在第一年中,儿童身体动作发展迅速,最先学会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和爬。手眼协调动作是按眼睛的视线去抓住所见物体的手眼配合动作。认知发展:儿童6个月以后常常发出各种声音,如“妈妈”“爸爸”等声音,这些连续的音节,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而且这时也能开始听懂一些语词的简单含义,渐渐还会发出一些表示意愿的声音来。社会性发展:儿童最早认识的人是母亲(或其他直接抚育他的人),最初和母亲的交往是通过眼睛对视进行的。这是人际交往的开始,是人类特有的交往需要的最早表现。半岁以后的婴儿就
39、会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不舍和对陌生人的拒绝,这是婴儿社会性认知能力发展的突出表现,表明婴儿已能辨别陌生人,对社会事物已有初步的记忆力和辨别力。出生至1岁儿童的教育如下。根据儿童第一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其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给儿童以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提供适量的玩具;儿歌;音乐教育。2.【答案要点】(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家庭的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渗透性;
40、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特殊的继承性。3.【答案要点】(1)目标模式。该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制定,强调课程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活动,强调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的结果。(2)过程模式。该模式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4.【答案要点】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如下。(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
41、各的。(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5.【答案要点】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又称随意运动,它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意运动是在无意运动(即不随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基本特点如下。(1)目的性。目的是指自觉地预想到的结果。有意运动的目的性是指人在完成某一有意运动时,在头脑中预先产
42、生了运动的目的。(2)主动性。有意运动的主动性是指有意运动是主动支配自己肌肉的运动,而不是被动的无条件反射。有意运动是条件性的动作反应。人之所以能够做出某种有意动作,是因为过去在无意运动的基础上学会了这种动作。原来纯粹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被动运动,通过暂时联系的建立转化为由内部的言语动觉刺激所引起的主动运动。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幼儿、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幼儿。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
43、学手段必须通过幼儿而起作用,教师应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第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与教学措施。第二,要考虑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三,要考虑个体差异,包括对物体的感知、经验、判断推理水平、情感、意志、兴趣和需要等差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必须接受教师的合理指导。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44、,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课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幼儿在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