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曷足贵乎 曷,通“何”。2.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3.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箠,通“棰”5.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6.及以至是。 以,通“已”7.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抵。10.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11.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的文献。12.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14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忽,通“惚”,恍恍惚惚。16.退而论书策通。 策,“册”。(二)词类活
2、用1.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2.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3.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5. 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动用法,使流传。6衣赭衣,关三木。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7.倡优所畜。 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8. 曷足贵乎 贵, 形容词作动词,称道。(三)一词多义实词1. 胜(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 尽。(3)百战百胜。 胜利。(4)引人入胜。 优美的。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3.厥(1)思厥先祖父。 他的。(
3、2)大放厥词。 他的。(3)厥有国语。 于是,就。4 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虚词焉1、用作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
4、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所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用作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3、 固定用法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四)古今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2.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4.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子。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6.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7.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今义:1.
6、意志和气概2.志趣和性格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8.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落入,埋入今义:陷入不良境地难以自拔10.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1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言论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五)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表被动,被幽禁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表被动,被拘禁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放逐”表被动,被放逐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囚”表被动,被囚禁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7、“为所”表被动(六)省略句、判断句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七)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八)固定句式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以为:把当作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因此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得:怎么能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恐怕(九)重点翻译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