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以至于。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
2、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9)、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古义:结交 今义:和(11)始速祸焉: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来说(2) 名词作动词。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以地事秦 事:侍奉(3) 形容词作动词。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始速祸焉 速:招致(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译为打退4一词多义(1)兵 非兵不
3、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9)势 有如此之势 (优势)其势弱于秦 (势力)(10)
4、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二、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表承接。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2) 连词,表修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表转折。而秦兵又至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2之(1) 结构助词,的。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3) 定语后置的标志。苟以天下之大(4) 代词。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
5、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以(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3) 连词,表结果,相当于“而”,才/以致。以有尺寸之地 以趋于亡(4) 介词,把。 举以予人(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2) 表被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其势弱于秦(指六国)(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6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
6、)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7与(1) 动词。亲附、亲近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2省略句(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3变式句(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4被动
7、句(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四、成语如弃草芥:芥,小草。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六国论课后练习一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洎(j)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n)奉之弥(m)繁B.弊在赂(l)秦弃之如草芥(ji)率(l)赂秦耶C.暴(p)霜露 革灭殆(di)尽之际小则获邑(y)D.胜负之数(sh) 思厥(ju)先祖父与(y)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思厥先祖父,
8、暴霜露,斩荆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然后得一夕安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 B. C. D.3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 B. C. D.4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 率赂秦耶(全都) 固不在战矣(所以)
9、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诸侯之所亡(灭亡) 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 B. C. D.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7.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 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 却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却之 A. B. C.D.8.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10、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9.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思厥先祖父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 B C D10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11、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能守其土,义不赂
11、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2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赂秦而力亏 二败而三胜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3对于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能守其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李牧连却之 存亡之理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又在六国下矣14下列与“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不同是一项是( )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具告以事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5下列各句中“与
12、”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则与斗卮酒 D失其所与,不知16下列加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孔子登泰山而小鲁 D项伯杀人,臣活之17、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邯郸为郡D.圣人之所以为圣18、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唯命是听 洎牧以谗诛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而彼且奚适也其势弱于秦唯利是图 A、/ B、/ C、/ D、/19解释下列加点词弊在赂秦: 率赂秦耶: 非兵不利: 破灭之道也
13、: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固不在战矣: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强弱胜负已判矣: 非兵不利,战不善: 始速祸焉: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李牧连却之: 思厥先祖父: 至于颠覆: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 斯用兵之效也: 后秦击赵者再: 洎牧以谗诛: 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20找出并解释活用的词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1解释古今异义的词语。思厥先祖父: 其实百倍: 可谓智力孤危: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2一词多义兵 非兵不利斯用兵之效也而秦兵又至
14、矣故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得 此言得之诚不得已较秦之所得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至丹以荆卿为计邯鄣为郡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终 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暴 暴秦之欲无厌暴霜露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2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至丹以荆卿为计 (7)赵尝五战于秦 24翻译(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译: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