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52605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同学们,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古代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誉。我国古代

2、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精华,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它使我国的文学殿堂翰墨飘香。今天,我们将欣赏五智慧,它使我国的文学殿堂翰墨飘香。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让我们走近诗人,体会他们首古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让我们走近诗人,体会他们的感情吧。的感情吧。陈子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1.1.幽州台幽州台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故址在今北京西南。2.2.歌歌 标题带有标题带有“歌

3、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定乐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定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作者名片作者

4、名片 陈子昂(陈子昂(661702661702),唐代),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以上书论属四川)人。少任侠。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字,转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陈伯玉集伯玉集传世。传世。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

5、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后来,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后来,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字词学习字词学习怆然怆然()()涕下涕下()()tt生难字生难字chungchung词语集注词语集注前:前:过去。过去。古人、来者:古人、来者:那些能

6、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指燕昭王。念:念:想到。想到。悠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悲伤的样子。涕:涕:眼泪。眼泪。朗读诗歌朗读诗歌登登/幽州台幽州台/歌歌前前/不见不见/古人,后古人,后/不见不见/来者。来者。念念/天地天地/之之/悠悠,独悠悠,独/怆然怆然/而而/涕下。涕下。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到明主。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解

7、读诗歌解读诗歌 1.1.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2.2.诗歌主题是什么?诗歌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

8、寞苦闷的情怀。)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古人”指谁?指谁?“来来者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后前、后)写的。古人指古代写的。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之情。2.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涕下?后两句诗是从

9、空间角度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天、地)写的。在无限的时写的。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涕下”。写作特色写作特色情景交融,两相映照。情景交融,两相映照。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第三局登台眺望,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第三局登台眺望,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

10、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结构梳理结构梳理俯仰古今俯仰古今登台远眺登台远眺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时间悠悠时间悠悠 空间辽阔空间辽阔 孤独悲苦孤独悲苦感慨往事感慨往事慨叹身世慨叹身世杜甫杜甫望望 岳岳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望望”,远远地看;,远远地看;“岳岳”,指山,本,指山,本诗中指泰山。全诗紧紧扣住诗中指泰山。全诗紧紧扣住“望望”字写景。字写景。题目点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题目点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杜甫杜甫(712770)(712770),字子美,自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少陵野

11、老,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诗圣”,与李白并称与李白并称“李杜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切同情,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被称为“诗史诗史”。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他的他的登高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望闻官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河南河北以及以及“三吏三吏”(新安吏新安吏石壕吏石壕吏潼关潼关吏吏)“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无家别无家别)都是)都是脍

12、炙人口的名作。有脍炙人口的名作。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传世。传世。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杜甫的杜甫的望岳望岳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描写的是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十四年(736736),),2424岁的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此诗写于北岁的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此诗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字词学习字词学习岱宗岱宗()

13、()青未了青未了()()决眦决眦()()liolio生难字生难字didizz词语集注词语集注岱宗:岱宗:指泰山。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指泰山。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又称“岱宗岱宗”。夫:夫: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齐鲁: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青:指山色。指山色。未了:未了:不尽。不尽。造化:造化:指天地、大自然。指天地、大自然。钟:钟:聚集。聚集。神秀:

14、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南水北为阳。“曾曾”,通假字,同通假字,同“层层”。决眦:决眦:张大眼睛。张大眼睛。会当:会当:终当,终要。终当,终要。凌:凌:登上。登上。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望望 岳岳岱宗岱宗/夫夫/如何?齐鲁如何?齐鲁/青青/未了。未了。造化造化/钟钟/神秀,阴阳神秀,阴阳/割割/昏晓。昏晓。荡胸荡胸/生生/层云,决眦层云,决眦/入入/归鸟。归鸟。会当会当/凌凌/绝顶,一览绝顶,一览/众山众山/小。小。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呢?泰山的青

15、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人心胸震荡,睁大眼睛远望飞鸟归层云生起,使人心胸震荡,睁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林。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会显得矮小。解读诗歌解读诗歌 1.1.诗歌主题是什么?诗歌主题是什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高峻雄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峻雄

16、奇,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2.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看出?地域之广阔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1.望岳望岳围绕围绕“望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你能分析出来

17、吗?到的景象也不同,你能分析出来吗?远望:首联远望: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到了泰山绵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近望:颔联近望: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到了泰山既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细望:颈联细望: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到了云涌云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2.2.颔联颔联“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中的中的“钟钟”“”“割割”字用的巧妙,请

18、你结合诗句分析一下。字用的巧妙,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与秀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与秀丽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钟钟”即聚集的意思,即聚集的意思,“钟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富有情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富有情感。“割割”即划分之意,即划分之意,“割割”字用得很奇妙,不但把阴阳这一自然现象拟人化,神字用得很奇妙,不但把阴阳这一自然现象拟人化,神奇之妙蕴含其中,而且表现出昏晓界限的分明,从而突出了奇

19、之妙蕴含其中,而且表现出昏晓界限的分明,从而突出了山之高大。山之高大。3.3.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意气风发、信心满怀。4.4.“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一句包含了什么样的哲一句包含了什么样的哲理?理?此句化用了孔子的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

20、的雄心壮志。蕴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视一切、傲视群雄。写作特色写作特色观察角度适当,写景层次分明。观察角度适当,写景层次分明。全诗紧扣一个全诗紧扣一个“望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最后都落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最后都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一、二句自问自答,从远望角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一、二句自问自答,从远望角度描绘了初见泰山时的情形;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

21、反复度描绘了初见泰山时的情形;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了仰望泰山时所见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景象,侧面描绘了仰望泰山时所见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景象,侧面烘托了其高大和生气盎然的特点;最后将群山与泰山相对烘托了其高大和生气盎然的特点;最后将群山与泰山相对照,进一步刻画出它的高大、雄伟,并抒发了自己登临绝照,进一步刻画出它的高大、雄伟,并抒发了自己登临绝顶的雄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顶的雄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结构梳理结构梳理写景写景望岳望岳远望远望巍峨高大巍峨高大近望近望神奇秀丽神奇秀丽抒情抒情凝望凝望心胸荡漾心胸荡漾愿望愿望勇攀绝顶勇攀绝顶气象雄伟气象雄伟胸

22、怀博大胸怀博大王安石王安石登飞来峰登飞来峰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公元得飞来山之名。公元10501050年,王安石登上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登飞来峰一诗。一诗。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1021-1086),字介甫,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今江西抚州)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

23、荆公。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谥号“文文”,故世称王文公。故世称王文公。“唐宋唐宋八大家八大家”之一,有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等存世。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为王安石为王安石30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字词学习字

24、词学习千寻塔千寻塔()()自缘自缘()()yunyun生难字生难字xnxn词语集注词语集注千寻:千寻:很高很高的塔。古以八尺为一寻很高很高的塔。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形容高耸。闻说:闻说:听说。听说。望眼:望眼:盼望的眼睛,这里指视线。盼望的眼睛,这里指视线。缘:缘:因为。因为。朗读诗歌朗读诗歌登飞来峰登飞来峰飞来山上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千寻塔,闻说/鸡鸣鸡鸣/见日升。见日升。不畏不畏/浮云浮云/遮望眼,自缘遮望眼,自缘/身在身在/最高层。最高层。诗歌译文诗歌译文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

25、太阳升起。儿能看到太阳升起。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野,只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野,只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么?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千寻塔,虚写在高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千寻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诗人用“千寻千寻”这一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受:站得高看得远。2.2.在这首诗中,在这首诗中,“浮云浮云”有什么隐含的

26、深意呢?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在古代诗歌中,在古代诗歌中,“浮云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往往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浮云浮云”比喻当时的保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守势力,体现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3.3.“最高层最高层”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得比别人高吗?得比别人高吗?“最高层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

27、最高层,指他站得比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指他站得比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4.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自己的理想。写作特色写作特色运用

28、典故,巧妙隐喻。运用典故,巧妙隐喻。“浮云遮望眼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曾用,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如皇帝受到蒙蔽。如新语新语慎微篇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

29、他说: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只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只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声音!么有气魄的声音!结构梳理结构梳理写景写景登飞来峰登飞来峰千寻之塔千寻之塔极言其高极言其高鸡鸣见日鸡鸣见日衬托塔高衬托塔高议论议论抒情抒情不畏浮云不畏浮云站高望远站高望远身在最高层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语意双关政治理想、抱负政治理想、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信心陆游陆游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游游”,出游。,出游。“山西村山西村”,是指当时,是指当时三山乡附近的一个小村,在今浙江兴鉴湖一三山乡附

30、近的一个小村,在今浙江兴鉴湖一带。标题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在山西村游带。标题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在山西村游览时的见闻。览时的见闻。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陆游陆游(11251210),(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省绍兴市)人。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作品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作品有有示儿示儿鹊桥仙鹊桥仙钗头凤钗头凤夜夜游宫游宫等。等。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此

31、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然而他并不心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灰意冷,“慷慨心犹壮慷慨心犹壮”(闻雨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

32、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诗歌创作里。字词学习字词学习鸡豚鸡豚()()叩门叩门()()kuku生难字生难字tntn词语集注词语集注腊酒:腊酒:腊月所酿的酒。腊月所酿的酒。足鸡豚:足鸡豚: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古风:古风:传统风俗习惯。传统风俗习惯。若许:若许:如果这样。如果这样。闲乘月: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即随时。叩门:叩门:敲门。敲门。朗读诗歌朗读诗歌游山西村游山西村莫笑莫笑/农家农家/腊酒浑,丰年腊酒

33、浑,丰年/留客留客/足鸡豚。足鸡豚。山重山重/水复水复/疑无路,柳暗疑无路,柳暗/花明花明/又一村。又一村。箫鼓箫鼓/追随追随/春社近,衣冠春社近,衣冠/简朴简朴/古风存。古风存。从今从今/若许若许/闲乘月,拄仗闲乘月,拄仗/无时无时/夜叩门。夜叩门。诗歌译文诗歌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之年有丰盛的佳肴款待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之年有丰盛的佳肴款待客人。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好像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了柳色深绿、花光红艳的山村。箫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经临近了,村子中古风箫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

34、社日已经临近了,村子中古风尚存,村民们衣冠简朴。尚存,村民们衣冠简朴。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夜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夜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仗半夜来敲门。仗半夜来敲门。解读诗歌解读诗歌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这首七言律诗围绕一个这首七言律诗围绕一个“游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殷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爱和向往之情。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

35、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何变化的?怀疑、着急怀疑、着急高兴、惊喜高兴、惊喜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 2.2.在这首诗中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在这首诗中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什么?村民的热情好客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鸡豚。优美的景色优美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淳朴的风土人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风存。3.3.你能想象出作者

36、你能想象出作者“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柳暗花明又一村村”的情景吗?的情景吗?诗人在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诗人在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柳暗花明,几间农家茅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柳暗花明,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4.4.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

37、两句诗的?两句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描写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信步而行,疑若无路疑若无路,忽又开朗忽又开朗的情景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5.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诗人已诗人已“游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

38、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写作特色写作特色立意新巧,自然成趣。立意新巧,自然成趣。这首描绘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却立这首描绘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

39、,却立意新巧,运用白描的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意新巧,运用白描的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中的住诗题中的“游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风俗,末写愿频来夜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风俗,末写愿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

40、形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朴的民风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形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恬淡、隽永的格调。结构梳理结构梳理丰年足食丰年足食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首联首联农家农家民风古朴民风古朴尾联尾联希望希望喜庆欢悦喜庆欢悦无限向往无限向往颔联颔联村外村外颈联颈联村内村内腊酒腊酒鸡豚鸡豚景色优美景色优美山重水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柳暗花明箫鼓箫鼓衣冠衣冠随时做客随时做客闲乘月闲乘月夜叩门夜叩门龚自珍龚自珍已亥杂诗已亥杂诗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己亥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这里指清这里指清道光十九年(道光十九年(18391839)。这一年)。这一年4 4月,诗人因不

41、满于朝政,月,诗人因不满于朝政,辞官回故乡杭州,辞官回故乡杭州,9 9月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九千多里,月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九千多里,历时八九个月。再此期间写成历时八九个月。再此期间写成315315首七言绝句,结成集子,首七言绝句,结成集子,总题为总题为已亥杂诗已亥杂诗。这是第五首。这是第五首。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17921841),字璱人,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人。思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近代启蒙思想的先想家、文学家,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著有驱。著有明良论明良论定庵文集定庵文集等,后人辑有等,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全集。写作背

42、景写作背景 清道光十九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龚自珍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点点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飞花,忽然惹起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吟出这首诗。他情不自禁吟出这首诗。字词学习字词学习词语集注词语集注吟鞭: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东指:东指:诗人由京返航,起初一段路是向东走的。诗人由京返航,起初一段路是向东走的。天涯:天涯:指远离京城的地方。指远离京城的地方。落红:落红:落花。落花。朗读诗歌朗读诗歌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浩荡浩荡/离愁离愁/白日白日

43、/斜斜,吟鞭吟鞭/东指东指/即即/天涯。天涯。落红落红/不是不是/无情无情/物物,化作化作/春泥春泥/更更/护花。护花。诗歌译文诗歌译文 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扬鞭东指从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育出新的鲜花。解读诗歌解读诗歌 诗歌主题是什么?诗歌主题是什么?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精神。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1.在

44、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第一、第二句: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第三、第四句:第三、第四句:抒情。以抒情。以“落红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感情:感情:离别忧伤离别忧伤回归喜悦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 2.2.“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句中的“离愁离愁”应怎样理解?应怎样理解?这里的这里的“离愁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

45、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3.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的情怀。4.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46、护花。”抒发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怎样的情感?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贡献全部的力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贡献全部的力量。量。写作特色写作特色构思新颖奇特。构思新颖奇特。诗人借花自喻,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诗人借花自喻,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了自己虽然离开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了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是始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是始终不变的。因此,格调昂扬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终不变的。因此,格调昂扬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结构梳理结构梳理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抒情抒情叙事叙事移情于物移情于物作比作比不畏挫折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不甘沉沦甘心奉献甘心奉献点明点明“离愁离愁”“白日斜白日斜”“”“天涯天涯”映衬烘托映衬烘托表明表明“心志心志”为国效力为国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共78张ppt) -(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