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心理学走进班主任工作主讲人:高洪面向范围:全体教师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并不错,但怎样“教书”,怎样“育人”,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研究课题。“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已被历史的“教训”所否定。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已成为教育的共通主题。作为班主任,怎样面对新的教育背景,将学生铸造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一代新人,实在是任重而道远。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问中指出“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他甚至还指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要让心理学成为教师实际工作
2、中的指南。”读到这些话,我感受很深。 一、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脉搏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 了解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基曾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当先全面地了解人”。班主任的任务是要从思想、交往、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要做好工作,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他们,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脉搏。 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有心理活动,且人的心理活动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就更突出我们对学生教育的多边性。从客观因素上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
3、社会生活条件形成的,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这就造成我们教育过程的多边性。当前,我们的社会由封闭式的社会环境向开放式的社会环境变化,由于对外开放,西方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大量渗入,使青少年面临各种冲击和比较,面临着各种思考和选择,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们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在价值标准乃至生活方式上产生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经济也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环境向着商品经济的环境发生变化,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拜金主义也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总之,政治经济条件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形成了我们教育过程的多边性。学生的可比性、选择性的增加,教育的可控性就相对减弱
4、,这就加大了我们教育的难度。其次,我们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要培养的新人,不再是绵羊式的驯服工具,而应是能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要,有独立的创造精神,具有自由平等和良好的观念,具有国际合作、和平发展的意识,这种新人要会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会在越来越多的压力下生存,还应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 二、关心爱护学生健康成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关心爱护学生,这是在工作态度和树立正确学生观方面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风的力量源泉,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的建康成长,才能和学生接近,实现情感交融。只有情感
5、交融,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向班主任倾吐,班主任才能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热爱和尊重,学生才会自觉地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激发自己努力上进。 关心爱护学生,首先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班主任要对学生实行“情感投资”,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关心爱护学生,还要对学生尊重、理解,这也是教育者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以理压人”,使学生成为行尸走肉。我相信“夏楚之威”也许可使学生屈服一时,但显然不能指望学生口服心服。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学会尊重、理解学生。人无完人,孰能无
6、过?素质再好的学生也会犯错误,班主任的教育应该是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绝不能采取指责、讽刺、挖苦、嘲弄、谩骂或变相体罚等损害学生自尊心、侮辱人格的做法。 三、班主任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一)班主任要注意“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的演讲,他觉得牧师讲得很让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牧师最后终于结束了长篇演讲准备捐款时,他由于气愤,不仅一分钱没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 在我们的日
7、常工作中,我们其实也常和牧师犯同样的错误。你是否还记得,当学生犯错时,我们批评了一两次之后,还是觉得不够解恨,还觉得他们记不住自己的批评,于是又不厌其烦地讲为什么这样做不对的原因,但事与愿违,他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我们没有发觉,当学生犯了一次错,我们只能批评一次,如果还要批评,一定不能重复同样的方面,应换个角度批评,以减轻学生的厌烦反抗心理,给学生适当留点“布白”,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二)配套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了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时,却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很粗。于是为了与
8、睡袍配套,他先后更新了家具,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了一篇题目为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的文章。200年后,美国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也叫“配套效应。”做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准备几件精美的“睡袍”,巧妙地利用“配套效应。” 我对做作业慢的A说:“你的字写得那么好,如果写作业时动作再快些那该多好。”第二天,在我的积极暗示下,她的速度果然比原来快了一些。我对上课爱动的B说:“你能积极回答问题,要是能自觉遵守纪律就好了。”他领悟了我的意思,小动作少了一些。我还对学习有进步的C说:“你假期作业做得好,如果再努力些,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你。”我对学习困难的D说:“你记性很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做作业,主动读课外书,你一定会赶上大家的。”今天,我就欣喜地看到,畏学习如猛虎的她在新学期第一次举起了手,原本愁云密布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按教育规律办事都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应该指出的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独特个性品质的人,是一群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学生,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良好教育效果,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