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53420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朱明光一、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注重心理品质教育 从现行课程方案中的学科构成来看,心理品质教育应该纳入思想政治课而不宜纳入其他学科。因为作为政治学科的心理品质教育,它同一般学科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思想品德施加影响,包括世界观、道德规、价值观等,而这正是个体心理品质的核心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一影响,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定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科学地认识个体心理品质中的长处和短处,促使学学生在心理发展中扬长避短,和谐发展。符合心理卫生要求的德育,既能保证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又能推动道德内化的进程。心理学家认为,制约青少年学生道

2、德内化的主观因素包括:智力、知识、性格、情绪、意志力、自我意识、兴趣爱好,等等。学生智力、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其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认识水平的影响固然明显,但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来提高,而学生的性格、情绪、意志力、自我意识和兴趣爱好等心理诸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它们的优化和完善,是其他各科教学所难以解决的。 总之,快节奏、强竞争、多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若不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绩。而毋庸讳言的是,传统德育工作带有“政治化”的特征,即把所有内容都归结为政治问题。政治课无疑要“讲政治”,但同过去的“突出政治,一通百通”是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要

3、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走出“突出政治”的思维定势,承认德育内容有类别之分,并按照不同类别的固有内容、内在逻辑,分别考虑其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施。“分类是科学的起点”,不仅是研究学问的正确命题,而且是改进教学的正确命题。经验告诉我们,非如此不能讲得通;惟有讲得通,才能讲得懂、讲得好。对心理品质教育采取虚无主义的“取消论”是不可取的。把心理品质的教育内容纳入思想政治课,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 二、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可以采取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式 我们认为,出于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心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必要的。就心理品质教育方面的操作而言,在现行课

4、程方案的框架内,采取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式也是现实的。 首先,心理品质教育惟有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门内容,才能取得相应的学科地位。或许是为强化育人功能,有不少人反对以认知目标规范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甚至提议改称政治课为“德育课”。但事实上政治课不可能包揽德育的全部任务,也不能仅仅归属于德育的“编制”之中。德、智、体三育,原本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划分学科的概念。惟有在学科教育和德育各自不同的系统中,分别定位政治课,才能确切地阐明其应有的功能。同理,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组成部分的心理品质教育,也不可能包揽心理品质教育的全部任务。以认知为主导,“采用学科课程的识记、理解等作为教学目标

5、”基本要求的规范方式,只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各种方式中的一种,即学科教育的方式。如果从心理品质教育的意义上把握这一课程形式,则应强调:它既不是“学习心理学的专门知识”,也不是“根据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学科的原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卫生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课所包含的知识范围之广,至少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等,它的兼容性最具中国特色,是任何其他学科包括国外的所有课程设置都无法类比的。我们有关课程和教材改革的探讨,只能立足于当前课程设置上的这一基本国情。按分类实施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并不意味着把心理品质教育同道德教育乃至政治教育分

6、立起来。承认德育内容的类型划分,采取分类实施的思路,并不否定按照“大德育”的构想整体规划课程体系。相反,必须看到,包括心理品质教育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德育内容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配置,不应该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连贯的、相对固定的;不同素质教育的途径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内在的、有机的、互补的、有序的,具有不可分割、不可错位的相关性。所谓“大德育”,是表达系统优化原则的概念,是注重学科构成的整体性,以“部分优并不等于整体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观点,寻求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课才不被视为一般意义上的综合课。分类和综合都是学科发展的形式分类

7、与综合的关系是辩证的。所谓综合,是分类基础上的综合,又是按照新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建立在新的水平和层次上的学科分类。 第三,需要强调的是,在类别之间,政治教育的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核心。作为精神支柱的铸造,要一以贯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当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宜操之过急。但这决不意味着在某一教学阶段或相关类别的教学中淡化乃至取消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的内容。就拿心理品质的培养来说,有一种观点认为,“用成人都难以达到的目标教育学生,等于让他们压抑自己的正常情绪反映,完全是违反心理教育要求的,对心理健康有害而无益”。毫无疑问,强调思想政治课适应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

8、要,提出注重基础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要求体现教育过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确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但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施是否切合实际、寓有成效,则不宜笼统地用高或低、远与近、理想与现实这类字眼来表达。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我们的教育目标模式如何?真是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们尽可以对这种目标模式的转换给予足够的理解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但也决不会认为那是教育的失败。理想主义,决不因时、因事而受冷遇,就此而言,各国各类教育概莫例外。提醒人们注意现实社会并不理想或者并不存在理想化的社会,呼唤教育要回归到现实中来,无疑是不错的。但如果淡漠了教育要培养理想的公民或公民的理想这一永

9、恒的目标,即使是最富于个性化的心理品质教育。我们的探讨就有可能步入新的误区。 第四,在“借鉴发达国家有关理论和实践(心理教育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时,不能无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不能全盘否定我国传统的心理品质修养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强调“合理的教育是开放式的、建设性的,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尤其是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发展和完善自我”。这无疑是不错的。但因此而导致否定“自我观察、与他人的接触中认识自己、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中认识自己”的方法,并把它说成是“类似儒家修身养性,不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则未免偏颇。 三、给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品质教育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在目前的课程方案的框架中,心理品质教

10、育采取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形式,是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也是使心理品质教育学科化的必然选择。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看,这门课程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活动和需求,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安排教学内容确定叙述方式,构建教学体系。具体讲,以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从学生个体最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根据个人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选择锻炼心理品质的方式,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使之带看角色意识经历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必要性和有用性。其二,寻求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与科学思想方法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

11、方式。简言之,用科学思想方法指导和规范心理品质修养,以心理品质的修养为主线构筑课程的逻辑框架,把道德情操教育寓于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和技能之中。其三,心理知识的传授、行为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并举。讲授心理知识,不囿于心理学的固有体系和术语,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确定表达方式;培养行为能力,注意可操作性。注重基本技能的给予和训练;提高思想觉悟,避免空泛的要求、空洞的说教,力求把大道理的灌输与具体知以的传授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把形成观念的过程寓于传授知识的过程之中。 从教学功能的把握上看,这门课程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存在显著区别。前者侧重于教育的系统性、基础性、方向性,即

12、共性的方面,其教材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媒海,是经过教材编制者精心设计和编写的结构化的信息载体、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是本质特征;而后者则侧重于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片面性、即个性的方面不可能提供“相对稳定、规范性”的教材,不可能针对系统、集中地面对全体学生安施,而只能采取“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即个案方式进行。比如“情绪,后者可以肯定“情绪不稳定和情绪极端化是普遍而而正常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并且学会适当的排解和宣泄才是最重要的”。但这只能采取个案方式进行,才能不“违反心理教育要求”,才能不导致“对心理健康有害而无益

13、”的负面效果;而作为学科教育的课程,则必须明确“喜怒有常”“喜怒育度”这佯一般性的要求,惟其如此,教育才能有确定的导向,提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这并不意味用“成人都难以达到的目标教育学生”,也不“等于让他们压抑自己的正常情绪反映”。总之,作为教学过程,前者和后者并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作为教学方式,前者和后者相得益彰,应该相互配合。 综上所述,着眼于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的完善,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其中,意味着德育领域的拓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重要突破。集中地反映了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而着眼于心理教育的实施,则应强调:要避免单纯的心理学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教学程式宜归

14、结为思想疗法的教学范畴,这样才能符合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定位,并呼应教学的总目标。有人说这样一来,这门课程岂不不伦不类、非驴非马。我们认为,这就对了。驴和马杂交出来的是骡子,大可不必因其既不是驴又不是马而予以责备,重要的是它兼具有驴和马的优点就足够了。最后,从学校开展心理品质的教育全程来说,目前的课程设置毕竟是一个积极的起点。我们从整体上评价这门新的课程的基本观点不是守成的,而是发展的。惟其承认这只是一个起点,尽管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教材的编写如何进一步求实、求活、求新),我们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促使其一步步走下去,一步比一步走得好,并殷切希望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同仁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这门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的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理品质教育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文档.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