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457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与原点O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反比例函数y= (k0,x0)的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 ,2)(1)求k的值; (2)若将菱形A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y= (k0,x0)的图象上时,求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 【答案】(1)解:作DEBO,DFx轴于点F,点D的坐标为( ,2),DO=AD=3,A点坐标为:( ,5),k=5 ;(2)解: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D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D,DF=DF=2,D点的纵坐标为2,设点D(x,2)2=

2、,解得x= ,FF=OFOF= = ,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 ,同理,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 ,综上,当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 或 时,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图象上 【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和D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坐标,代入求出即可;(2)B和D可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根据平移求出即可2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 ,1) (1)试确定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点O是坐标原点,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3)已知点P(m, m

3、+6)也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其中m0),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M若线段PM上存在一点Q,使得OQM的面积是 ,设Q点的纵坐标为n,求n22 n+9的值 【答案】(1)解:由题意得1= ,解得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解: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C在RtAOC中,OC= ,AC=1,OA= =2,AOC=30,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AOB=30,OB=OA=2,BOC=60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在RtBOD中,BD=OBsinBOD= ,OD= OB=1,B点坐标为(1, ),将x=1代入y= 中,得y= ,点B(1, )在反比例函数y

4、= 的图象上(3)解:由y= 得xy= ,点P(m, m+6)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其中m0,m( m+6)= ,m2+2 m+1=0,PQx轴,Q点的坐标为(m,n)OQM的面积是 , OMQM= ,m0,mn=1,m2n2+2 mn2+n2=0,n22 n=1,n22 n+9=8 【解析】【分析】(1)由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 ,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由点A的坐标,可求出OA的长度,AOC的大小,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OB=30,OB=OA,再求出点B的坐标,进而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3)把点P(m, m+6)代入反

5、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意,可得Q点的坐标为(m,n),再由OQM的面积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m0,得出mn的值,最后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把m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n22 n+9的值3如图,已知直线y=ax+b与双曲线y= (x0)交于A(x1 , y1),B(x2 , y2)两点(A与B不重合),直线AB与x轴交于P(x0 , 0),与y轴交于点C (1)若A,B两点坐标分别为(1,3),(3,y2),求点P的坐标 (2)若b=y1+1,点P的坐标为(6,0),且AB=BP,求A,B两点的坐标 (3)结合(1),(2)中的结果,猜想并用等式表示x1 , x2 ,

6、 x0之间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答案】(1)解:直线y=ax+b与双曲线y= (x0)交于A(1,3), k=13=3,y= ,B(3,y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y2= =1,B(3,1),直线y=ax+b经过A、B两点, 解得 ,直线为y=x+4,令y=0,则x=4,P(4,O)(2)解:如图,作ADy轴于D,AEx轴于E,BFx轴于F,BGy轴于G,AE、BG交于H, 则ADBGx轴,AEBFy轴, = , = = ,b=y1+1,AB=BP, = ,= = ,B( , y1)A,B两点都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x1y1= y1 , 解得x1=2,代入 = ,解得y1=2,A(2,2)

7、,B(4,1)(3)解:根据(1),(2)中的结果,猜想:x1 , x2 , x0之间的关系为x1+x2=x0 【解析】【分析】(1)先把A(1,3),B(3,y2)代入y= 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而求得B的坐标,然后把A、B代入y=a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继而即可求得P的坐标;(2)作ADy轴于D,AEx轴于E,BFx轴于F,BGy轴于G,AE、BG交于H,则ADBGx轴,AEBFy轴,得出 = , = = ,根据题意得出 = , = = ,从而求得B( , y1),然后根据k=xy得出x1y1= y1 , 求得x1=2,代入 = ,解得y1=2,即可求得A、B的坐标

8、;(3)合(1),(2)中的结果,猜想x1+x2=x0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ax+b(a0)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 (c0)的图象相交于点B(3,2)、C(1,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 (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把B(3,2)代入 得:k=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把C(1,n)代入 ,得:n=6C(1,6)把B(3,2)、C(1,6)分别代入y1=ax+b,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

9、=2x4(2)解:由图可知,当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者x3(3)解:y轴上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图,过B作BP1y轴于P1 , B P1 A=0,P1AB为直角三角形此时,P1(0,2)过B作BP2AB交y轴于P2P2BA=90,P2AB为直角三角形在RtP1AB中, 在RtP1 AB和RtP2 AB P2(0, )综上所述,P1(0,2)、P2(0, )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坐标,最后用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图象直接得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或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

10、论5已知:O是坐标原点,P(m,n)(m0)是函数y= (k0)上的点,过点P作直线PAOP于P,直线P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a,0)(am)设OPA的面积为s,且s=1+ (1)当n=1时,求点A的坐标; (2)若OP=AP,求k的值; (3)设n是小于20的整数,且k ,求OP2的最小值 【答案】(1)解:过点P作PQx轴于Q,则PQ=n,OQ=m,当n=1时,s= ,a= = (2)解:解法一: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1+ = an即n44n2+4=0,k24k+4=0,k=2解法二: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设OPQ的面积为s1

11、则:s1= mn= (1+ ),即:n44n2+4=0,k24k+4=0,k=2(3)解:解法一:PAOP,PQOA,OPQOAP设:OPQ的面积为s1 , 则 = 即: = 化简得:化简得:2n4+2k2kn44k=0(k2)(2kn4)=0,k=2或k= (舍去),当n是小于20的整数时,k=2OP2=n2+m2=n2+ 又m0,k=2,n是大于0且小于20的整数当n=1时,OP2=5,当n=2时,OP2=5,当n=3时,OP2=32+ =9+ = ,当n是大于3且小于20的整数时,即当n=4、5、619时,OP2的值分别是:42+ 、52+ 、62+ 192+ ,192+ 182+ 32

12、+ 5,OP2的最小值是5 【解析】【分析】(1)利用OPA面积定义构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坐标;(2)由已知OP=AP,PAOP,可得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其面积构建关于n的方程,转化为k的方程,求出k;(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构建关于k的方程,最值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函数思想,利用勾股定理用m、n的代数式表达OP2,在n的范围内求出OP2的最值.6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函数y1= (x0)与y2= (x0)的图象上,A、B的横坐标分别为a、b(1)若ABx轴,求OAB的面积; (2)若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a+b0,求ab的值;

13、(3)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CDE,使ACx轴,点D在点A的左上方,那么,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题意知,点A(a, ),B(b, ),ABx轴, ,a=b;AB=ab=2a,SOAB= 2a =3(2)解:由(1)知,点A(a, ),B(b, ),OA2=a2+( )2 , OB2=b2+( )2 , 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OA=OB,OA2=OB2 , a2+( )2=b2+( )2 , a2b2=( )2( )2 , (a+b)(ab)=( + )( )= ,a0,b0,ab0,ab0,a+b0,1

14、= ,ab=3(舍)或ab=3,即:ab的值为3;(3)解: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理由:如图,a3,AC=2,直线CD在y轴右侧且平行于y轴,直线CD一定与函数y1= (x0)的图象有交点,四边形ACDE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点D在点A(a, )的左上方,C(a2, ),D(a2, +2),设直线CD与函数y1= (x0)相交于点F,F(a2, ),FC= = ,2FC=2 = ,a3,a20,a30, 0,2FC0,FC2,点F在线段CD上,即: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

15、a=b,即可得出AB=2a,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直线CD和函数y1= (x0)必有交点,根据点A的坐标确定出点C,F的坐标,进而得出FC,再判断FC与2的大小即可7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C,D两点,坐标轴交于A、B两点,连结OC,OD(O是坐标原点).(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m的值; (2)求DOC的面积. (3)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C和PO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给出证明并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将C(1,4)代入反

16、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k=4,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将D(4,m)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m=1(2)解:根据点C和点D的坐标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5则点A的坐标为(0,5),点B的坐标为(5,0)SDOC=552512512=7.5(3)解:双曲线上存在点P(2,2),使得SPOC=SPOD,理由如下:C点坐标为:(1,4),D点坐标为:(4,1),OD=OC=,当点P在COD的平分线上时,COP=POD,又OP=OP,POCPOD,SPOC=SPOD.C点坐标为:(1,4),D点坐标为:(4,1),可得COB=DOA,又这个点是COD的平分线与双曲线的y=交点,BOP=POA

17、,P点横纵坐标坐标相等,即xy=4,x2=4,x=2,x0,x=2,y=2,故P点坐标为(2,2),使得POC和POD的面积相等利用点CD关于直线y=x对称,P(2,2)或P(2,2).答:存在,P(2,2)或P(-2,-2) 【解析】【分析】(1)观察图像,根据点C的坐标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2)利用待定系数法,由点D、C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直线CD与两坐标轴的交点A、B的坐标,然后利用SDOC=SAOB-SBOC-SAOD ,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解答。(3)双曲线上存在点P,使得SPOC=SPOD , 这个点就是COD的平分线与双曲线的y=交点,易证POCP

18、OD,则SPOC=SPOD , 可得出点P点横纵坐标坐标相等,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x的方程,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利用对称性,可得出点P的另一个坐标,即可得出答案。8如图,已知,A(0,4),B(3,0),C(2,0),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D点(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 (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在y= 的图象(x0)上一点N,y轴正半轴上一点M,且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求M点的坐标 【答案】(1)解:A(0,4),B(3,0),C(2,0),OA=4,OB=3,OC=2,AB= =5,BC=5,AB=BC,D为B点关于AC的

19、对称点,AB=AD,CB=CD,AB=AD=CD=CB,四边形ABCD为菱形(2)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D点的坐标为(5,4),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D点,4= ,k=20,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3)解: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ANBM,AN=BM,AN是BM经过平移得到的,首先BM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N点的横坐标为3,代入y= ,得y= ,M点的纵坐标为: 4= ,M点的坐标为:(0, ) 【解析】【分析】(1)由A(0,4),B(3,0),C(2,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5=BC,又由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可得AB=AD,BC=DC,即可证得AB=AD=C

20、D=CB,继而证得四边形ABCD为菱形;(2)由四边形ABCD为菱形,可求得点D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由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求得点N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点N的坐标,继而求得M点的坐标9已知抛物线yax2+bx+c(a0)过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 OC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点P为抛物线在直线BC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当PBC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3)若点Q为线段OC上的一动点,问:AQ+ QC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

21、明理由 【答案】 (1)解: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4x+3),即:3a3,解得:a1,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3,则顶点D(2,1);(2)解: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mx+n并解得: 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H , 设点P(x , x24x+3),则点H(x , x+3),则SPBC PHOB (x+3x2+4x3) (x2+3x), 0,故SPBC有最大值,此时x ,故点P( , );(3)解:存在,理由: 如上图,过点C作与y轴夹角为30的直线CH , 过点A作AHCH , 垂足为H , 则HQ CQ ,

22、Q+ QC最小值AQ+HQAH , 直线HC所在表达式中的k值为 ,直线HC的表达式为:y x+3则直线AH所在表达式中的k值为 ,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 x+s , 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 x+ ,联立并解得:x ,故点H( , ),而点A(1,0),则AH ,即:AQ+ QC的最小值为 .【解析】【分析】(1)将坐标(1,0),B(3,0)代入计算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计算出D的坐标. (2)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计算,设点P(x , x24x+3),则点H(x , x+3),求出x的值即可. (3)存在,过点C作与y轴夹角为30的直线CH

23、 , 过点A作AHCH , 垂足为H , 则HQ CQ , Q+ QC最小值AQ+HQAH , 求出k值,再将A的坐标代入计算即可解答.10如图1,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点 ,顶点为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直线 的解析式; (2) 段 上一动点(点 不与点 、 重合),过点 向 轴引垂线,垂足为 ,设 的长为 ,四边形 的面积为 求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3)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点 ,使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 设

24、直线 的解析式为 , 则有 ,解得: ,直线 的解析式为 (2)解: 轴, , 点 的坐标为 , , , , 为线段 上一动点(点 不与点 、 重合), 的取值范围是 (3)解:线段 上存在点 , , 使 为等腰三角形; , , ,当 时, ,解得 , (舍去),此时 ,当 时, ,解得 , (舍去),此时 ,当 时, 解得 ,此时 (1) , ;(2) , 的取值范围是 ;(3) 或 或 【解析】【分析】(1)将A、B俩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M的坐标,再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代入M的值计算即可.(2)由已知 轴, ,可得点 的坐标为 ,再根据 即可求得t的值.(3)存在,根据等腰三角形

25、的性质,分情况进行解答即可.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和Q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P与点Q是一个“和谐点对”,表示为P , Q,比如P(1,2),Q(1,2)是一个“和谐点对” (1)写出反比例函数y 图象上的一个“和谐点对”; (2)已知二次函数yx2+mx+n , 若此函数图象上存在一个和谐点对A , B,其中点A的坐标为(2,4),求m , n的值;在的条件下,在y轴上取一点M(0,b),当AMB为锐角时,求b的取值范围【答案】 (1)解:y , 可取P(1,1),Q(1,1);(2)解:A(2,4)且A和B为和谐点对, B点坐标为(2,4),将A和B两点坐标代入yx2+mx+n

26、 , 可得 , ;如图:() M点在x轴上方时,若AMB 为直角(M点在x轴上),则ABC为直角三角形,A(2,4)且A和B为和谐点对,B点坐标为(2,4),原点O在AB线段上且O为AB中点,AB2OA,A(2,4),OA ,AB ,在RtABC中,O为AB中点MOOA ,若AMB 为锐角,则 ;() M点在x轴下方时,同理可得, ,综上所述,b的取值范围为: 或 【解析】【分析】(1)由题目中所给和谐点对的定义可知P、Q即为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找出两点即可;(2)由A、B为和谐点对可求得点B的坐标,则可得到关于m、n的方程组,可求得其值;当M在x轴上方时,可先求得AMB为

27、直角时对应的M点的坐标,当点M向上运动时满足AMB为锐角;当点M在x轴下方时,同理可求得b的取值范围12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 ,经过点 . (1)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 (2)如图1,直线 交抛物线 于 , 两点,若 ,求 的值; (3)如图2,将抛物线 向下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 ,抛物线 的顶点为 ,交 轴的负半轴于点 ,点 在抛物线 上. 求点 的坐标(用含 的式子表示);若 ,求 , 的值.【答案】 (1)解:已知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 , 设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把 代入得:6=16a-2,解得: ,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2)解:设直线 交 轴点 ,则点 的坐标 , . , .

28、.由 得 , , , , , , .(3)解:依题意得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 点 在抛物线 上, ,顶点 的坐标为 ,令 ,即 . , (舍去),点 的坐标为 .作 轴于点 ,E(2-a,0),F(a,2a-2), , ,又 , ,FH/y轴,FPO=PFH=22.5,FPO=EFP,PD=FD,设 交 轴于点 ,过D作DGFH于G,则DG=OH,EFH=45, ,FEH=45,a2,OD=OE=a-2,PD=a-2- = ,HO=a, , , (舍去), .【解析】【分析】(1)观察函数图像可知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可得到点A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因此设函数解析式为y=ax2-2,再将点B的坐标

29、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C的解析式。 (2)由点A,B的坐标,可求出AB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点N和点M的横坐标之差为1,再将两函数联立方程组,可转化为x2-2kx+4=0,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方程的两个根之和和两根之积,由此可建立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符合题意的k的值。 (3)利用函数平移规律,可得到C1的函数解析式,由点F在抛物线C1上,可建立m与a的二次函数,再求出顶点P的坐标,将点P代入抛物线C,建立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E的坐标;作FHx轴于点H,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点E,F的坐标,即可求出FH、EH的长,再去证明EFP=PFH=2

30、2.5,从而可以推出PD=FD;设EF 交y轴于点 D,过D作DGFH于G,则DG=OH,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D,DF,OD的长,再建立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的值,可得到m的值。1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 速度匀速移动点P、Q分别从起点同时出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所需时间为t秒 (1)当t=_时,PQAB (2)当t为何值时,PCQ的面积等于5cm2? (3)在P、Q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若将PQC翻折,得到EPQ,如图2,PE与AB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

31、应的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能垂直,理由如下:延长QE交AC于点D,将PQC翻折,得到EPQ,QCPQEP,C=QEP=90,若PEAB,则QDAB,CQDCBA, , ,QD=2.5t,QC=QE=2tDE=0.5tA=EDP,C=DEP=90,ABCDPE, ,解得: ,综上可知:当t= 时,PEAB【答案】 (1)2.4(2)解: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 PC=AC-AP=6-t,CQ=2t,SCPQ= CPCQ= 5,t2-6t+5=0解得t1=1,t2=5(不合题意,舍去)当t=1秒时,PCQ的面积等于

32、5cm2(3)解: 【解析】【解答】解:(1) 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 PC=AC-AP=6-t,CQ=2t,当PQAB时,PQCABC,PC:AC=CQ:BC,(6-t):6=2t:8t=2.4当t=2.4时,PQAB 【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PC=AC-AP=6-t,CQ=2t,根据平行线可得PQC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PC:AC=CQ:BC,即得(6-t):6=2t:8,求出t值即可; (2)由SCPQ=CPCQ =5,据此建立方程,求出t值即可; (3) 延长QE交AC于点D, 根据折叠

33、可得 QCPQEP,若PEAB,则QDAB,可得 CQDCBA,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DE=0.5t,根据两角分别相等可证 ABCDP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 据此求出t值即可.14如图,抛物线y= 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A(一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判断ABC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 (3)点M(m , 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M+DM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 【答案】 (1)解:点A(-1,0)在抛物线y= x2 +bx-2上 (-1 )2 +b (-1) 2 = 0解得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34、 x-2.y= x2- x-2 = (x2 -3x- 4 ) = (x- )2- ,顶点D的坐标为 ( , - ).(2)解:当x = 0时y = -2, C(0,-2),OC = 2。当y = 0时, x2- x-2 = 0, x1 = -1, x2 = 4B (4,0)OA =1, OB = 4, AB = 5.AB2 = 25, AC2 =OA2 +OC2 = 5, BC2 =OC2 +OB2 = 20,AC2 +BC2 =AB2.ABC是直角三角形.(3)解:作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则C(0,2),OC=2,连接CD交x轴于点M , 根据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C +MD

35、的值最小。 解法一: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E.EDy轴, OCM=EDM,COM=DEMCOMDEM. ,m= 解法二: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 =kx +n ,则 ,解得n = 2, . .当y = 0时, , .【解析】【分析】(1)把点A坐标代入抛物线即可得解析式,从而求得顶点坐标;(2)分别计算出三条边的长度,符合勾股定理可知其是直角三角形;(3)作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则C(0,2),OC=2,连接CD交x轴于点M,根据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C + MD的值最小。15如图,已知A是双曲线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O为坐标原点,直线OA交双曲线于另一点C,当O

36、A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时,将OA向上平移 个单位后,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M,交y轴于点N,若 =2,(1)求直线MN的解析式; (2)求k的值 【答案】(1)解:OA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将OA向上平移 个单位后,N(0, ),可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b,把N(0, )代入,可得b=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 (2)解:如图所示,过A作ABy轴于B,过M作MDy轴于D,则MDN=ABO=90,由平移可得,MND=AOB=45,MDNABO, = =2,设A(a,a),则AB=a,MD= a=DN,DO= a+ ,M( a, a+ ),双曲线经过点A,M,k=aa= a( a+ ),解得a=1,k=1 【解析】【分析】(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为y=x,向上平移为y=x+b,可求出N点坐标,代入y=x+b,即可求出;(2)通过作垂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即MDNABO,把A、M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a,进而求出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中考复习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