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4826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力第一节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2、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

3、磁铁吸引 ,速度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3)学生看课文图11.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

4、)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6)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

5、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四、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1)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

6、关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第二课时一、力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

7、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二、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

8、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三、课堂练习1、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3、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九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能力提高四、课堂小

9、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题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

10、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实

11、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2)认清分度值;(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大视野的练习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12、、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方向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A、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导入,教师演示实验:(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学生观察演不并思考问题:在演示的几种

13、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总结:不论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B、推进新课一、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小。3引导提问: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物理量有关?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猜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说出来。物

14、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物体的密度等等。学生再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注: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相对地面的位置关系到高中去学习)归纳总结:可能跟质量有关。4实验探究: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学生分组按如图进行实验探究,每个钩码质量都是50g,把钩码逐个挂到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表格中。(1)需测的物理量:物体质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3)实验步骤和记录。步骤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对应钩码的重力。认真做好实验,准确记录数据。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简单比较,发现数据间的关系特征。从大量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

15、规律。充分全面观察实验数据,算一算G与m的比值,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各学习小组实验完毕,相互交流实验数据和画出的图象。 此实验的关键是: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要在竖直方向测重力。5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学生交流G与m的比值,分析这一比值有所不同的原因。教师引导说明:科学家们所做的大量实验表明,这个比值约是9.8Nkg.即g=9.8N/kg。因此,G/m=g或G=mg.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表示重力,单位为牛顿(N);”,m表示质量,单位为千克(kg)。其

16、中g:9.8Nkg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严格地讲,g的数值不是恒定的,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说明:粗略计算时取g=10N/kg。例题巩固:重29.4N的铜块,能否用最大量程是500g的天平称它的质量?两图中细线都平行于方向,这说明什么?观察分析:当小球静止时,细线都平行于竖直方向。这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可由铅垂线确定,总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切不可说成垂直向下,因为

17、平面不同,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的应用: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线称为铅垂线。铅垂线在生活和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课件)如图所示,利用铅垂线可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学生分析其原理,教师总结:如果铅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铅垂线和桌面、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窗台是水平的。学生自主活动:用手中的铅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铅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引导提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吗?举例说明。如何避免重力给人类造成危害?学生讨论。回答:重力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18、。例如:地震时房屋倒塌会把人压伤。为了避免地震给人类造成危害,要经常收看地震预报。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物理量单位的统一,公式G=mg中,m的单位要换算成kg。第二课时二、重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球静止时,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然后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在图上画出球静止时细线的位置。阅读课本Pll想想议议思考图7.3-5中“下”指的是什么方向?(播放课件)学生讨论后,明确地球上不l司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19、”。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为什么不能说成“垂直向下”?学生分组交流思考:“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甲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而不一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足斜面(如图所示)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足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例题巩固: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

20、直指向支持面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这个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了。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方向才是一致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总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故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D三、重心l-先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把直尺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学生回答

21、不是,对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存一个点卜,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个点足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所以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2教师说明:把重力作用集中于物体上的一点(重心)效果不变,却使重力问题简化。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法。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3如何找物体的重心?(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课件)练习:找出正方体、球体、均匀的木棒的重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2、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运用二次悬挂法找重心。(课件) 4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5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一个充气的篮球,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若将篮球内充入一半体积的水,则球(含水)的重心将下移。四、重力概念的由来实验演示: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图7.3-8所示的实验(课本图7.3-8模拟引力),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引导提问:(1)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拉

23、力在拉着橡皮)(2)同样的,图中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学生思考:那肯定在地月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归纳总结: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总结:牛顿认为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吸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引导提问:怎样描述万有引力的大概内容?学生可分组议论结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

24、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二、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将发生的现象是( ) A、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将慢慢停下来 C、物体立即停下来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 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 状态。(4)投出的篮球继续飞向篮板是因为篮球具有 。板块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25、?力和运动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1)想一想:物体是怎样运动起来的? 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以后,自行车会怎样?推讲桌上的粉笔盒,盒子运动起来,停止用力,盒子停止。亚里士多德对于力和运动的观点 :要维持物体运动,就必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即亚里士多德认为: 力是 原因.(填“维持”或“改变”)(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 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如果阻力为零,运动的物体将以 永远运动下去。2、探究合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p17图8.1-2)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 法。(1)实验装备图:(2)实验

26、前应思考下列问题:问题一:实验过程中,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问题二:实验中要让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原因是为了改变 。(3)实验现象与数据: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选填“最大”、“大”或“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cm(请同学们注意刻度尺要估读)棉布木 板(4)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5)推理1: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速度就不会 ,它将做 运动。推理2: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推理3:如果一切物体都不受力的作用,它们将保持 状态或 状态。板块二 牛顿第一定律1、 上述实验证明_的观点是正

27、确的.后来,_国物理学家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 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力与运动关系的本质:力 维持物体的运动的原因,力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因为在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但是这个结论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事实并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这种实验方法叫: 。板块三:惯性读一读:课本18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1.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 的特性,我们就把这个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2、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8、,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 (与物体的状态,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速度的大小等外界条件无关) (2) 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的m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m越小,惯性越小巩固练习:1在体育测试中,铅球出手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_ _2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抖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 ,还保持原来的 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3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

29、一下,是由于 ;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 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 倾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

30、难点分析: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具:两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

31、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

32、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

33、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第二课时一、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

34、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a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b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反馈练习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牛顿,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

35、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牛,方向是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7).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二、课堂小结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题。第三节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4、会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重点: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摩擦力的概念1、什么情况下产

36、生摩擦力: ;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 3、摩擦力的种类:(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点拨: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挤压;2.两个物体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4、讨论摩擦力作用点,(常用在作图题中)A.单一的画物体受到的一个摩擦力的作用点选物体的 ;B.若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时摩擦力的作用点选物体的 ;训练:1.权泽推桌子没有推动是由于 ;地上滚动的乒乓球会停下来是由于 。2、讨论分析,并说明理由:人站在汽车里匀速行驶,问:A,人和地面间有摩擦

37、力么? B,人和汽车之间有摩擦力么?3、 陈涛重500N,站在表面光滑的面上,受到一个30N的拉力,请问陈涛受到这个拉力后的状态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在拉力的方向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加速运动)4、在水平向右的2N拉力作用下,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用力的示意图作出它受到的摩擦力. 活动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交流: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 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接触面的 有关。 实验探究: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操作的

38、关键是什么?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引导】探究实验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带着目的,利用原理去选择器材、设计、分析实验。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水平面上放置的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即F=G= mg;在分析实验时注意观察每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摩擦力大小不能直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因而利用了二力平衡条件,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必需要求匀速直线运动。第二课时活动三: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39、1.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2.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用滚动代替滑动使相互接触的表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训练:1、说明下列情况是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少摩擦的在结冰的公路上撒沙子: 轮胎上刻有花纹: 给机器上上润滑油:搬衣柜时在地上撒些水 用力搓手让手感觉暖和,皮带松了将皮带勒紧 轮轴两圈之间装有滚珠: 2、(2010.桂林)冰雪天的交通事故相对要多一些,原因是汽车行驶在结了冰的路面上时,所受到的 小,容易打滑;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措施之一是: 。3、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中不

40、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_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一、摩擦的利与弊: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二、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三、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加润滑油。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四、小结。五、练习:大视野的练习。六、布置作

41、业。第九章 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