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27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7.上海明太祖废丞相2018【】27明代朝贡贸易11浙江7密折制201915.北京明朝的内阁2020【】27明代内阁制7浙江明代的行政机构;7浙江清朝的边疆政策2021【】27明代科举制: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了什么?)考了什么?)重点: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3.明朝面临的倭寇问题和边疆问题、对外关系难点
2、:1.宰相制度与内阁制度的异同2.朝贡贸易学习重难点时空观念明清明清阶段特征明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继续巩固,而专制集权社会则渐趋衰落;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繁荣,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有所
3、质疑和冲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1.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1)背景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3)取代元朝: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2.2.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宰相制度的废除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具体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丞相权势过重。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
4、权。(1)目的:加强皇权。(2)过程: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事务。)(3)结果: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对以后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重皇帝政务负担,影响行政效率。(2022浙江模拟预测)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有鉴于此,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内阁B设置军机处C废除宰相D实行奏折制度时空观念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材料:自古三
5、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相权与君权合二为一,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朱元璋精力充沛、断事果决。据吴晗统计,朱元璋平均每天批阅奏折208件,处理事情424件。可能是历史上最忙的皇帝。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一、明朝政治制度的
6、变化3.3.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内阁制度的建立内阁制度的建立(1)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过程: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形成,称称“内阁内阁”。(3)职责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批红”。(4)性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5)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内阁形成与发展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
7、问,不参与决策奠定基础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确立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发展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内阁,内阁权侵六部达到全盛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明史明史卷卷7272职官志职官志票拟:票拟:明清内阁代皇帝浏览百官章奏,明清内阁代皇帝浏览百官章奏,草拟处理意见,附本进呈皇帝裁决,草拟处理意见,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称为“票拟票拟”。批红:批红:内阁大臣内阁大臣“票拟票拟”后,皇帝后,皇帝用红字做批示。批红高于票拟。本是用红
8、字做批示。批红高于票拟。本是皇帝职权,后有宦官掌握,导致宦官皇帝职权,后有宦官掌握,导致宦官专权专权“奏章先由大学士看过,拿小签条写奏章先由大学士看过,拿小签条写出意见,送入宫中,称作出意见,送入宫中,称作票票拟。皇帝看过后撕下签条,用红笔抄批,皇帝看过后撕下签条,用红笔抄批,成为正式的谕旨,称为成为正式的谕旨,称为批红批红。”(钱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历史解释1、中国古代丞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不同 宰相内阁首辅地位权力来源职责任免对皇权的影响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侍从咨询机构、顾问机构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9、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说明: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2022全国高考真题)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2022江西二模)(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
10、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申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皇帝的权威被宦官分割C明朝的礼仪制度曰益规范D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2022内蒙古通辽蒙古族中学三模)下表(如表)对比了中国古代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据此可知,当时内阁所具有的特点是宰相与内阁首辅对比表A非法定性特点B分权制衡原则C决策的权威性 D严密的制度性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4.4.官官专权的出现官官专权的
11、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明朝锦衣卫的标配:绣春刀、飞鱼服锦衣卫腰牌及木印魏忠贤明朝的司礼监与厂卫制度:【司礼监】官署名,明置。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掌印太监权势最大,其次为秉笔太监。明中后期由于皇帝长期不理朝政或者年幼继位,代为皇帝“批红”,执掌盖印,司礼监地位逐渐抬升,一定程度也在制约内阁权力,加强皇权专制,但明代的司礼监始
12、终受制于皇权。【厂卫制度厂卫制度】1.1.卫:明太祖设立锦衣卫,官署名。卫:明太祖设立锦衣卫,官署名。(1 1)性质:初为皇帝侍卫,后为特务机构;)性质:初为皇帝侍卫,后为特务机构;(2 2)目的:诛杀功臣,监视百官和缉捕叛逆;目的:诛杀功臣,监视百官和缉捕叛逆;(3 3)作用: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作用: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2.2.厂: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时增设西厂厂: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时增设西厂 (1 1)性质:皇帝直属,太监主管,特务机构;)性质:皇帝直属,太监主管,特务机构;(2 2)作用:监视群臣和缉捕叛逆、有权施刑等。
13、)作用:监视群臣和缉捕叛逆、有权施刑等。3.3.影响:一定程度加强君主专制,是皇权绝地化的产物;为宦官专权推波助澜,成为专权太监和影响:一定程度加强君主专制,是皇权绝地化的产物;为宦官专权推波助澜,成为专权太监和权臣打击政敌的工具。权臣打击政敌的工具。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讨论:内阁和司礼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他们的权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内阁通过票拟控制朝政,司礼监通过批红干预政事,两者之间互相制约。两者权利大小完全是由皇帝与其关系的密切和信任程
14、度来决定的。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张居正)但凡出现内阁首辅或宦官权倾朝野,实质上都是考察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明明朝朝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的的变变化化造成皇权过于集中,皇帝独断,难免决策失误;宦官掌握批红权后容易出现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社会得以稳定5 5.中央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中央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1)废行省,设三司 职能:承宣布政使司负责行政;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特点:“三司”分权,分别只听命于中央号令,互不统辖。评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15、,对强化中央集权,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三司并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6 6.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 (2)设立督抚:内容:明中期设立督抚,负责一省的军政,节制三司,加强中央集权;但明代督抚没有辖区,总督和巡抚属于京官,由中央临时派遣。作用: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兵部尚书赵彦言:得旨:著督(孙承宗)抚(袁可立)镇道各官悉心整顿,毋得因循误事。”明熹宗实录演变:明初置督抚,主要是从中央监察地方,以补“三司”不足的角度出发的,但督抚在行使监察权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地方政务,并日益常态化与制度化,在
16、事实上成为地方“三司”的上级,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清朝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2022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一模)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由此可知,明代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1)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二者互不统属。6 6.军事制度的变化军事制度的变化(2)卫所制度 明代自京
17、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明朝中后期该制度趋于废弛。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1)科举考试成为定制(2)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3)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7 7.改革科举制,加强思想控制改革科举制,加强思想控制(2022海南高考真题)儒家学说倡
18、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构图解史明朝中央集权框架示意图(2022浙江高考真题)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罢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设司礼监 六部直属皇帝A B C D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14051433年)。(2)概况: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
19、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3)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明史郑和传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4)特点: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时间1405-1433郑和下西洋次数先后七次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数200余艘人数每次出海2.7万-2.8万多人海船规模最大海船长44丈宽18丈所到地区郑和曾到达
20、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沿岸。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5)影响:积极方面: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消极方面:A、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B、未能开辟海外市场,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泰国)三宝庙(泰国)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14051433年)。(2)概况: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2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政治目的经济目的)(4)特点: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5)影响:积极方面: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消极方面:A、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B、未能开辟海外市场,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郑和下西洋后来未能持续的原因郑和下西洋后来未能持续的原因(1 1)“厚往簿来厚往簿来”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2 2)耗费巨大,国库枯竭。)耗费巨大
22、,国库枯竭。(3 3)明末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明末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4 4)明朝国力日益衰退。)明朝国力日益衰退。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1 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 2、宋元以来造船业、宋元以来造船业、航海技术的航海技术的发达,发达,特别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3 3、明朝统治者的支持。、明朝统治者的支持。4 4、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等。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等。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目的目的性质性质背景背景影响影响消极消极积极积极、掠夺财富;、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23、、传播基督教等1 1、宣扬国威2 2、获得珍宝特产3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欧洲:开始崛起世界:走向会合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海禁和闭关锁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精神影响(2022山西晋中一模)据记载,郑和船队带回的商品中的罕见珍宝进贡皇室,其他一般的外国户品由官府开“库市”,允许商人“博买”,交纳商税,领取执照,转卖于民间。官府和商人均可从中获得厚利。据此可知,当时A朝贡目的发生变化B海外贸易得到重视C商业监管不断加强D政府排弃抑
24、商政策【朝贡贸易】1.1.含义:源于宋代市舶司的含义:源于宋代市舶司的“抽买抽买”、“抽解抽解”和和“进奉进奉”。对海舶输入商货中的禁榷品。对海舶输入商货中的禁榷品(禁止买卖的货物禁止买卖的货物),由政府全部收买;对非禁榷品,抽分,由政府全部收买;对非禁榷品,抽分收购收购一部分,其余许民间买卖。一部分,其余许民间买卖。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官方使节往返,以礼物赠答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封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官方使节往返,以礼物赠答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2 2.特点:特点:“厚往薄来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倍
25、偿其价”。3.3.时间: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止于马关;(时间: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止于马关;(18951895马关条约)马关条约)4.4.目的:不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奇珍异目的:不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奇珍异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5.5.评价:评价:(1 1)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 2)不计经济效益赏赐贸易违背经济规律)不计经济效益赏赐贸易违背经济规律,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后因国力衰退而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后因国力衰退而中止。
26、中止。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2.沿海形势沿海形势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1)背景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倭寇”。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对峙时期(1335-1392),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长期战争,造成大量落魄无赖的武士阶层;他们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构成了这一时期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主体。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徐学聚嘉靖东南平倭通录缙绅、富豪雇佣流民下海经商的现象极其
27、普遍。组织武装集团,利用日本落魄武士,并在日本和吕宋等地建立海外据点。根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整理【倭寇】【倭寇】13 13世纪到世纪到16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的泛称。(2022山东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一模)起于元朝末年的倭患,到明朝中期时,由于朝廷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严禁海上贸易,致使民间海上走私猖獗。明史记述,沿海地区“小民迫于贪黠,苦于徭役,困于饥寒,相率入海从之”。沿海居民堕入倭伍,使倭患更加猖。明廷经过长时间的平倭斗争,以及后来逐渐松弛海禁,东南沿海才趋于稳定。可见,明廷未能短时间内荡平倭寇,主要是因
28、为A日本海盗的狡黠和数量众多B海禁的负面影响和倭寇成分的复杂C明朝廷一贯的闭关锁国政策D明廷的武器以及战术战力不如倭寇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2.沿海形势沿海形势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2)过程: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韬钤深处韬钤深处明代:戚继光明代:戚继光小筑暂高枕,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但愿海波平。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2.沿海形势沿海形势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
29、1)背景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倭寇”。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2)过程: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3.3.沿海形势沿海形势欧洲殖民者的侵扰欧洲殖民者的侵扰(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16世纪中期,葡萄
30、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n 15571557年,年,葡萄牙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濠镜澳的的租住租住权。权。n 16241624年,年,荷兰荷兰侵入侵入南台湾南台湾。n 16261626年,年,西班牙西班牙侵占侵占北台湾北台湾。n 16421642年,年,荷兰荷兰击败西班牙,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独占台湾。n 16621662年,南明年,南明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澳门大三巴牌坊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见证大员
31、港市鸟瞰图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 明朝统治前期,明朝统治前期,中国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中国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最能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仍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西洋最能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仍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在在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明朝统治后期明朝统治后期,倭寇入侵,倭寇入侵,更严重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欧洲殖民国家的东来,说明此时的欧更严重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欧洲殖民国家的东来,说明此时的欧洲已经不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了,而是一个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中国洲已经不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了,而是一个
32、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中国对此只能被迫采用战争自卫方式,对此只能被迫采用战争自卫方式,在对外关系上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了在对外关系上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了。葡西荷殖民国家东来明朝明朝的对的对外关外关系系知识拓展明朝的海禁政策(1)含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3)影响:积极:延缓了西方列强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质。消极:限制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隆
33、庆开关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垕)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明朝因此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隆庆开关”表现出明朝在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它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拓展延伸】1、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的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3)倭患日益严重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4)对外部世界的无知闭塞
34、2、明朝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原因(1)倭寇问题基本解决,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2)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3)社会各阶层要求开禁的呼声越来越高(4)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历史趋势】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来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典型地体现在郑和下西洋;明朝中期以后,因为倭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步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代对外交往和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出明朝友好往来、和
35、平共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与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出“耀兵异域”,展示中国富强的目的,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这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是导致中国逐步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前。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1.明蒙关系明蒙关系(1)防御: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2)战争: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
36、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土木之变)。(3)议和(隆庆和议)隆庆和议):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 2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册封: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2)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 3招抚东北:招抚东北:(1)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2)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在明朝的统治者的思想在明朝的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中,观念中,“内中外夷内中外夷”的思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但他们能想
37、是根深蒂固的,但他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促进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促进“华夷一家华夷一家”思想的发展方思想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标志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标志着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着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想奠定了基础。据栾凡据栾凡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蒙古族蒙古族女真族女真族 藏族藏族设奴儿干都司设奴儿干都司、册封册封修长城、修长城、战争、册封战争、册封 、互市、互市册封、设册封、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立行都指挥使司明朝疆域形势图(明朝疆域形势图(14331433)藏族藏族女真族女真族 蒙古族蒙古
38、族地区地区措施措施结果结果蒙古蒙古西藏西藏东北东北修筑长城;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册封首领,订立和议,册封首领,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恢复贸易,恢复贸易,维持和平维持和平封授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封授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设立行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任用藏族上层管理。巩固统治巩固统治设立设立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巩固统治巩固统治意义:意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推动了边
39、疆地区的社会发展。知识拓展明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1)实行“因俗而治”,让各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有重大意义。(2)北方边境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局面,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对于南方少数民族和留居内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兼容并包政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4.4.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满洲的兴起和建国(1)1584年,女真建州部左卫首领努尔哈赤起兵。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1616年,努尔哈赤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16351635
40、年,皇太极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满洲洲”。1636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大清。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15591626)清太清太宗皇太极宗皇太极5.5.明清易代明清易代(1)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 民众百般盘剥(2)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导致5.5.明清易代明清易代(2)明朝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
41、明朝灭亡。提出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军纪严明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迅速发展广大农民热烈拥护,起义军势力扩展到10余省,队伍发展到100多万人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朕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明思宗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检【历史趣闻历史趣闻】明朝的
42、十六位奇葩皇帝明朝的十六位奇葩皇帝皇帝皇帝奇葩之处奇葩之处皇帝皇帝奇葩之处奇葩之处朱元璋朱元璋布衣皇帝布衣皇帝姓名昭示姓名昭示朝代命运朝代命运朱祐樘朱祐樘凄惨皇帝凄惨皇帝年至六岁认祖年至六岁认祖归宗归宗朱允炆朱允炆革新皇帝革新皇帝革新削藩革新削藩反被拿下反被拿下朱厚照朱厚照玩乐皇帝玩乐皇帝任皇宫动物园任皇宫动物园园长园长朱朱 棣棣暴力皇帝暴力皇帝夺位迁都夺位迁都编书远洋编书远洋朱厚熜朱厚熜求仙皇帝求仙皇帝忠于炼丹不爱忠于炼丹不爱上朝上朝朱高炽朱高炽美食皇帝美食皇帝一不小心一不小心肥胖猝死肥胖猝死朱载垕朱载垕重色皇帝重色皇帝惨死于身体被惨死于身体被掏空掏空朱瞻基朱瞻基蟋蟀皇帝蟋蟀皇帝爱斗蟋蟀爱斗
43、蟋蟀施行仁政施行仁政朱翊钧朱翊钧罢工皇帝罢工皇帝罢工三十年不罢工三十年不上朝上朝朱祁镇朱祁镇俘虏皇帝俘虏皇帝御驾亲征御驾亲征惨被俘虏惨被俘虏朱常洛朱常洛泻肚皇帝泻肚皇帝被下泻药不幸被下泻药不幸死亡死亡朱祁钰朱祁钰捡漏皇帝捡漏皇帝哥哥被俘哥哥被俘弟弟上位弟弟上位朱由校朱由校木匠皇帝木匠皇帝酷爱木匠溺水酷爱木匠溺水吓死吓死朱见深朱见深专情皇帝专情皇帝缺母爱缺母爱热热心姐弟恋心姐弟恋朱由检朱由检上吊皇帝上吊皇帝农民起义被逼农民起义被逼上吊上吊注:以上内容均为基于史实编纂,只为博君一笑。5.5.明清易代明清易代(1)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明朝灭亡:16
44、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3)清军入关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经过多年激战,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吴伟业:圆圆曲清世祖清世祖福临福临明朝建立明朝建立13681368年年明朝灭明朝灭亡亡16441644年年废宰相制废宰相制13801380年年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14491449年年册封俺答汗册封俺答汗15711571年年郑和下
45、西洋郑和下西洋14051405年年14331433年年后金建立后金建立16161616年年皇太极称帝皇太极称帝16361636年年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1616世纪中叶世纪中叶荷兰独占荷兰独占台台湾湾16411641年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1492年年葡萄牙骗据澳门葡萄牙骗据澳门15531553年年英国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革命开始16401640年年文艺复兴文艺复兴1414到到1717世纪世纪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616世纪世纪设立内阁设立内阁14031403年年设立东厂设立东厂14201420年年农民起义农民起义16271627年年明朝建立明朝建立清军入关清军入关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变化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沿海形势内陆边疆内陆边疆废宰相制废宰相制设内阁设内阁重用宦官重用宦官厂卫制度厂卫制度传统制度的传统制度的新变化新变化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抗击倭寇的抗击倭寇的斗争斗争欧洲殖民者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的到来新变化的新变化的传统应对传统应对北方蒙古族北方蒙古族西南藏族西南藏族东北女真族东北女真族传统问题的传统问题的传统应对传统应对旧体制的强化和旧体制的强化和新问题的显现新问题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