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7063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B) 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D) 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C)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C) 以“教育的终身化

2、”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D)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D)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D)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A)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A)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A)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A) 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3、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

4、中庸(A) “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A)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C)

5、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6、(D) 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来源:考试大2009/4/5【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T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2.1)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C)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8、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D)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钠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C)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1948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0年(D)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B)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C)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1)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B)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C)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9、C)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B)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循序渐进(D)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B)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D)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A)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

10、育(B)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B)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C)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C) 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4.1)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B)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A)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11、 D指导意义(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C)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D)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A)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D)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D)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 A潜在性 B现实性 C

12、特殊性 D可塑性(D)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C)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A)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D)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B)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13、D隐私权(C)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D)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隐私权决定的 D名誉权决定的(B)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C)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B)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

14、养 D职业道德素养(A)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C)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D)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A)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B)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D)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6.1)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

15、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

16、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

17、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D)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7.1)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 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18、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 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 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

19、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 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

20、 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8.1)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 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 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D)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

21、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 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C) 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 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

22、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 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 通过摆事实

23、、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C) 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 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 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10.1)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 班级管理的

24、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A 20世纪60年代初期,

25、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D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A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B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C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D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D 桑代克认为动

26、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D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C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C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A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

27、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A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C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A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A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A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

28、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D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A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D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A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A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A 短时记忆的

29、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D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C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A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A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B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

30、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A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A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A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B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C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D 学

31、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B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A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D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C 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D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

32、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D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D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A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

33、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B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A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B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A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A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B 强迫行为指

34、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D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C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C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C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35、B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D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B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D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A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36、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B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A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C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DOC 5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