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策略的提出 课程名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姓 名 满文萱 学号 10200201021815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年 级 2010级 院 、 所 化学学院 年 月 日 2011-6-14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指 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分值)得分ABCD选 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课程相关。20-1615-1110-65-0论 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20-1615-1110-65-0文 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20-1615-1110-65-
2、0规 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20-1615-1110-65-0能 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20-1615-1110-65-0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总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策略的提出10200201021815 满文萱 化学学院摘要 高一学生入学后,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着初高中知识衔接、方法转变等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困难的成因分析,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化过程。关键词 化学学习困难 学习策略 高一学生
3、1 问题的提出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如果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化学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学习困难的原因 2.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
4、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被动学习;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教与学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
5、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3 应对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3.1 化教学策略策略的概念目前,
6、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含义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概念上的模糊,研究领域比较含混,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教师很难从现有教育书刊中获得有关在教学各环节中何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制定或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普遍感到困难。因此,要探讨教学策略,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探讨教学策略的科学含义,首先应明确教学策略的范畴,目前主要有两类看法:一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和学的策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在概念使用上也不加区别;二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的策略,认为学的策略虽然与教的策略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但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使用时应加以区分。本文所指教
7、学策略的范畴为教的策略。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目前主要有四类看法。一是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二是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实现;三是认为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含义相同:四是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之所以在教学策略的含义上存有较大混乱,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对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相关概念的区别辨析不够。所以,要正确把握教学策略的含义,有必要弄清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2 教学策略的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
8、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划分形式,加强教学策略认识的系统化,并在实践时有一个参照的模式。(1) 从教学经验的角度分类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内容限制性策略注重人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点分析师生的语言行为,认为教学本质上是口头、笔头和符号表达等语言活动。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策略。(2) 从教学策略构成要素的角度分类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分为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和综合型策略。内容型策略又分强调知谚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形式型策略又有
9、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之分。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综合型策略是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策略的综合。(3)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分类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将教学策略分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和指导性策略。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自己来生成教学目标,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细化等来鼓励学生从教学中构建他们自己特有的意义。替代性教学策略较多倾向于替学生处理信息,给学生提供教学目标,提供经过细化、组织了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并对学习迁移提供建议。指导性策略是对以上两种策略的平衡。(4)从教学环节的角度分类根据教学环节来分,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
10、价监控策略。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它是综合考虑影响因素而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教学监控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5)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类根据教学内容来分,就化学这门学科而言,主要分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即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即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技能性知识,即与化学概
11、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化学知识的类型不同,其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3.3 针对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化学这门学科,自初三到高中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其中最特别是高中新生,按理说: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基础是好的,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由初中学习时的成功者变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这一现实问题,不但使学生、学生家长感到困惑与不解;而且也阻碍着教师实施正常的教学。(1) 端正认识,正确面对困难对高一学生来讲,由于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
12、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化学很难学,高中化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一些基本原理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这些因素都将严重影响高中新生的学习质量。鉴于这些原因,我们在学生入学时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一是使学生尽快地熟悉高中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督促学生尽快进入紧张的学习过程;三是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遇到的困难。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壮态。(2) 关心鼓励,树立学习信心由于高中化学对知识的难度、广度、
13、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有一部分学生由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多次阶段性评估考试不及格,有的难以提高,长此下去,这部人分学生就会失去学好化学的信心。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尽量多与这部分学生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帮助学生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二是多鼓励,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对其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14、。(3)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学习高中化学有别于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在学习化学时存在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如下几点: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学习的条理性不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
15、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忽视基础。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理解分析,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 水平 ,好高骛远,重 量 轻 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 卡壳 。学生在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心理素质;慢腾腾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
16、、练习效率不高。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尽量介绍一些学习成功同学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让学习化学困难的学生不断改进学法,不断总结学习中的成功经验。一是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并要求学生落实到位。二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
17、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上课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化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化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三是要提高学生的化学
18、成绩,当然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我们要利用好这块阵地。抓教材处理。学习化学的过程是活的,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而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学习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高。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抓知识形成。化学的一个概念、定义等都是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对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化学能力就得到了发展。因此,要改变重
19、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化学能力培养的过程。抓学习节奏。化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也培养不出学生的化学能力,这就要求在化学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化学能力会逐步提高。抓问题暴露。在化学课堂中,提问与板演,问题讨论等,都会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教学应注重实效。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化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 / 4 - 1 / 3
20、 ,有时超过1 / 3 ,这是对化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应有目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在练习中均应体现。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其它化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体验成功,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化学方法,解出一道化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感受“体验成功”的情景使学生获得愉悦,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