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0894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黄冈市2019年春季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名句填空。(1)此夜曲中闻折柳,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杜甫)(3)正是江南好风景,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4)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5)竹里馆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_,_。(6)逢入京使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回家的诗句:_,_。(7)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是:_,_。(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 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答案】 (1).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

2、).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 (4)海日生残夜 (5). (5)独坐幽篁里, (6). 弹琴复长啸。 (7). (6)马上相逢无纸笔, (8). 凭君传语报平安。 (9). (7)朔气传金柝, (10). 寒光照铁衣。 (11). (8)夜阑卧听风吹雨, (12). 铁马冰河入梦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故园、榆荚、幽篁、琴、啸、朔、柝、夜阑”等字词容易写错。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项

3、( )A. 调羹tio 污秽hu 嗥鸣ho 选聘pn 锲而不舍qB. 校补jio 祈祷q 殷红yn 惩罚chng 迥乎不同jingC. 镐头go 挚痛zh 卓越zhu 哽咽gng 气冲斗牛duD. 气氛fn 疙瘩g 亘古gn 踱步du 深恶痛绝w【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锲而不舍qqi;B.正确;C.气冲斗牛dudu;D.气氛fnfn。据此,答案为B。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教育系统新春茶话会上,市局领导与教师代表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B. 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C. 市博物馆用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地展示了柳州多

4、民族聚居的风貌。D. 辩论赛上,李明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毫无悬念地夺得“最佳辩手”称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D项成语使用不恰当,“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用于贬义词,不合语境。点睛:解答此题 ,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如本题D 项,整个语境应该是褒义,而“夸夸其谈”是贬义词,故感悟色彩不当。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

5、的名义到底有多火。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D.本句是选择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应改为: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上级

6、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既光荣又自豪的感觉是颇能形容的。B. 这次我们完成的任务,大约是全年的40%左右。C. 当上级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有一种既光荣又自豪的感觉。D. 谁也不能否认这次成绩的取得不是学雷锋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可去掉“是颇能形容的”。B.重复累赘,去掉“大约”或“左右”其中一个。C.正确。D.否定词滥用,把语句改成“谁能否认这次成绩的取得不是学雷锋的结果?”据此,答案为C。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渴望”“疲惫”“南面”“公里”这几个词语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B. “最重要的”“很漂

7、亮”“刚刚离开”“非常高兴” 这几个短语中加点词都是副词。C. “把书拿来”“往前看”“向我点头”“终于明白”这几个短语中加点词都是介词。D. “伟大”“聪明”“慈祥”“豁达”这几个词语都是褒义词,“奸诈”“猥琐”“阴险”“愚笨”这几个词语都是贬义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终于明白”中的“终于”是副词,不是介词。故答案为C。7.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都德,德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C. 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

8、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都德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不是“德国小说家”。故答案为A。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A. B. C. D.

9、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排序能力。仔细阅读此段文字,看出此案段是有个总起句,第,排除AC和句相比,句放在句末不合适,句与相呼应。【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语文实践活动。某初级中学将开展“弘扬中华文化,亲近传统书信”的语文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并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条)。通州初级中学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项 目年 级从未写过信学应用文时写寄贺卡时写七年级94.4%1.1%4.5%八年级90.6%5.2%4.2%九年级88.8%7.3%3.9%探究结果: (2

10、)任务二:根据以上情况调查,该校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学习心得或生活感悟的倡议。可是你班的小华同学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聊QQ、玩微信、打电话,你怎么劝说他呢?【答案】(1)扬州某中学绝大部分学生从未写过信;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学应用文时写信的学生越来越多。 (2)小明同学,你好,传统书信能体现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它饱含温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义务让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即可。从第一列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同学从未写过信。然后再结合第二列,第三列数据分析,学生使用书信交流仅仅是在学应用

11、文和寄贺卡时偶尔用到。(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表述,注意称呼,理由,语气委婉即可。阅读下面最后一课选段,回答问题。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0. 韩麦尔先生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因为(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12、)A. 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B. 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C. 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D.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11.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划线词“忽然”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12.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划线句子“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答案】10. D 11.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学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宣布最后一

13、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悲凉)的气氛。 12. 此句主要用了神态描写来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因为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英雄,所以“我”觉得他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大。【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韩麦尔先生教堂的钟敲后哽住了,说不下去了。“钟声”预示着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从此失去自己的祖国语言,这里将学习普鲁士语(德语),此时内心极度悲愤,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故答案为D。【11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

14、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和学生们教学时的专注和认真,这钟声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敲响了,这也就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产生了悲更加悲怆的气氛。进而表达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主旨分析作答。语句“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是对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进

15、行描写,“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自己再不能教法语而产生的极度悲伤之情,这是他强烈的爱国情怀的表现。“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运用心理描写来写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让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了。据此理解作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

16、,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

17、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摘编自陈都正确

18、看待)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B. 第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C. 第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D. 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14. 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13. D 14. 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师承“笔墨之法”,领会其精髓,能够创造变化。【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

19、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D。文章最后一段写道:“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意思是说芥子园画谱对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以用它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故选项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的说法是错误的。【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筛选与整合。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作答。文章在第段举了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的事例,表现他们先是受芥子园画谱的启蒙,关键在于“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的。据此概括可作答。阅读下面的两篇

20、文言文,回答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注:让:责备。 露布:公开的文告。1

21、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见)C. 寻复南奔(不久)D.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粗略地阅读)1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 结友而别/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C. 蒙乃始就学/永乃发愤读书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17. 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18. 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年 二 十 余 有 友 人 与 之 书 而 不 能 答 请 洪 仲19.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

22、够“发愤读书”?20.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15. B 16. C 17. (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但是不帮他回信。 18. 年二十余 /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请洪仲 19.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0. 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

23、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见”是“知道,懂得”,不是“看见”。故答案为B。【16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以”分别为“拿,用”和“认为”;B.选项中的“而”分别为“表顺承”和“表转折”;C.选项中的“乃”都是“于是,就”;D.选项中的“之”分别是“无实义,不译”和“代词,他”的意思。故选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当涂(当权的

24、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学(学习)”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深让(严厉地责备)、而(却)、为(替)、报(回信)”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的意思是: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19题详解】试

25、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甲】文的吕蒙因孙权的劝说而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勤奋读书,因此才略才惊人长进;【乙】文中的傅永遭叔父“深让”,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才“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据此理解概括作答。【20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的分析能力。从身份看,两个人都是武将,起初都不重视读书学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吕蒙)和叔父刺激下(傅永),彼此都认识到学习读书的重要性后,都勤奋刻苦,才干都得到了长足的长进。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26、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27、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拓展阅读老家的柿子树杨德胜初夏到来,柿子树就开出一朵朵如鞋眼扣样的黄瓣白蕊花,一阵挟带闪电余光的风吹过,无数的柿子花如天女散花浇洒一地。苕田里、树根座上,堆砌出厚厚的绒。不细看,还以为是老天

28、爷错了季节,在初夏下起雪来了。我就与小伙伴们将柿子花拾起,用棉线穿成一串串。有许多女生,将那串串柿子花当成项链挂在颈项上,更显秀气乖巧。在操场上、教室里、放学路上,弥漫着柿子花的淡淡清香,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柿花落下,一个浪漫的季节过去。柿子树上调换频道,长出一颗颗嫩绿的青春豆来。盛夏中,火辣太阳的烘烤,给青涩的柿子灌注阳气。频繁的雨水,给柿子洗着淋浴,把上天的营养传递到柿子的内核。等柿子如小鸡蛋般大小,父亲就会打下一箩筐,用锤子砸破,放进一个缸里,加少量清水,然后,将几副麻线渔网放进去,浸润半个月时间。这是要用青柿子油,浸染麻线网,等于是用柿子青春的血

29、浆,给麻线网上油。据老辈人讲,青柿子油不仅使麻线网沥水不腐,而且色泽紫润、油光发亮,麻线坚韧柔绵,不会轻易被激流中的杂草石头挂断,可以大大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时到中秋,柿子红了。它轻抿初霜,由表入里,零星地在某一个枝丫上,探出一个红头来。这个季节里,我每天会守在柿子树下,仰望树冠行注目礼,指望天上掉下红柿子来。每天早上,总是早早起床,到柿树下的苕藤中搜索。心里想着,一夜到亮,就没有哪阵风儿将熟透的柿子吹落?我们还备起了十多米长的细竹竿,专门用来敲红柿子。到了深秋时节,柿树上绽放万只灯笼,大人们就爬上柿子树,每个枝丫上可以承载一人。柿子树上一下子爬上去七八个人,他们如猴一样,蹲在枝丫上,边吃着柿

30、子,不时向树下扔几个,照顾树下几十张馋嘴。记得有一天,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齐聚柿子树下,开成了一百多号人的柿子宴。经过一天的折腾,高大的柿子树残叶横飞、柿核遍野,纽扣一样的蒂儿一地狼藉,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村里人咂巴着甜腻的嘴巴,酣然入梦。之后,外出求学或工作,回家时,远隔三五里,就可以看见老屋旁的柿子树。这,就是我回家的路标。在我温暖而潮湿的眼中,柿树幻化成父亲的身影,在向我挥手。清风抖动叶片,在欢迎我回家。1987年10月,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老屋旁的柿子树产下了一千多斤柿子。据老辈相传,这是它两百年来产柿子最多的一年,也成了它生命的最后一次彩排。

31、因无法迁移,父辈们将它砍倒,锯成5户移民新居堂屋的门槛和门额,把它的魂灵迁到山上,嵌在新宇,福荫着一代一代移民。只有那粗壮盘虬如龙的根,存盘着两百年世事沧桑,永远植在180米水位下,成为老柿树安放在龙宫的化石21. 请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主要内容(温馨提示:写清主要人物和事件。)初夏到来盛夏中时到中秋深秋时节22.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1)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温馨提示:透过字面意思,结合语境分析事物特点。)(2)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事物特点。)23. 说说

32、最后一段交代柿子树产下一千多斤柿子的作用。(温馨提示:从表达效果、事物特点、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其作用。)24. 结合文章说说老家的柿子树象征着什么。(温馨提示:文中两次将柿子树比作父亲,思考柿子树和父亲有哪些相同品质。)2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柿子树的情感。(温馨提示:按行文顺序梳理作者的感情。)【答案】21. (1)孩子们把柿花项链挂在颈项上。(2)父亲锤柿油浸润麻线网。(3)孩子们敲早熟的柿子。(4)大人们收熟柿子。 22. (1)“暖色”指让人看了有温暖感的颜色,“谐趣”指诙谐有趣。这两个词写了柿子花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其贫乏的年代,以自己的慷慨和美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疲惫”

33、“颤抖”写出了柿子树经过一天的折腾变得枝叶凋零,将柿子树比作“苍老的父亲”,突出了柿子树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无私品质。 23. 让柿子树的结局有了神秘色彩,老树通灵,将最后的生命化为惊人的果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了自己,读来极具感染力。 24. 柿子树象征着像父亲般为了人们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伟大精神。 25. 小时候对柿子树的花果十分喜爱和期待;外出求学或工作,柿子树变成了心灵的依靠和归宿;对柿子树的结局,作者充满了不舍和敬重。【解析】【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层次划分和提示性语言。依据表格中的提示词语“初夏到来”可知是第一

34、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有许多女生,将那串串柿子花当成项链挂在颈项上”概括即可。同样,依据表格中的提示词语“盛夏中”“时到中秋“深秋时节”可知所寻找的段落应分别是在第、自然段中,便可以概括出主要人物和事件分别为父亲锤柿油浸润麻线网、孩子们敲早熟的柿子和大人们收熟柿子。【22题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来说要先说明词语的含义来,再表明蕴含的内容。在这里“暖色”指让人看了有温暖感的颜色,“谐趣”指诙谐有趣。这种感觉应基于贫乏的年代柿子树的奉献精神丰富和美好了人们的生活。(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修辞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的体现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

35、“疲惫”“颤抖”用拟人的修辞,写柿子树经过一天的折腾变得枝叶凋零,而 “苍老的父亲”,更表达出了作者对柿子树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感谢。【2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解答该题要结合全文内容,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作者全文对柿子树充满了感激,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写无私奉献如父亲般的柿子树的生命即将结束,在结束前柿子树努力产下一千多斤柿子,为人们作出自己最后的奉献。这样写给柿子树增添了通灵的神秘色彩,也让人感动不已。【2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由文章中写勤劳的父亲和朴实的乡亲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可以看出柿子树正象征着像父亲一样的,为了人们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36、的人。这种奉献精神,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其贫乏的年代,弥足珍贵。【2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散文有很强的抒情性,在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安排,由第到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先写了小时候对柿子树花果的喜爱和期待;由第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外出求学或工作,对柿子树思念,它已成了生命中最温情的记忆;由最后一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柿子树的结局,作者充满了不舍和敬重,甚至是深沉的怀恋。26.作文(1)命题作文走出家门,迎着暖暖的风,风中夹杂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便有了一丝温馨;站在柔和的日光下,静静微笑,温馨就又一次在心中生根发芽;看书的时候、郊游

37、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满满的温馨包围着你。温馨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不强烈,但总给人一种回味。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扑面而来的温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话题作文因为梦想,雏鹰不断地展翅飞翔;因为梦想,小草勇敢的挤出地面;因为梦想,蜜蜂辛勤的劳作;因为梦想,溪流不停的奔流入海;因为梦想,候鸟搏击风雨南来北往;因为梦想,梅花傲寒斗雪毅然决然。梦想是我们成长的指明灯,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发动机,梦想是我们生命的阳光雨露。青春的我们,因为梦想而活力四射;我们的青春,因为梦想而绚丽

38、多彩。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答案】扑面而来的温馨小的时候,我没有一个像样的家,或者可以说,我家没有一个像样的房子我家住在一个学校的宿舍里。我的家很小很小,家具也很少很少,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却生活得很开心,因为我们家的院子很大,我可以在那里尽情的跑、跳;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人一起躺在热乎乎的炕上,感到无比的温暖。等到我上小学了,我们家向亲戚借了一个房子,这时,我们的家具多了很多,屋里的空间也大了,使得我无比的开心。这时,我的家里姥姥的家也近了,没事就去姥姥家去玩。虽然这个家里学校有点远,但我总感觉这个价比原来的好。后来,妈妈为了然我

39、更好的上学,把家搬到了城里,贷款买了楼,可因为楼还没建好,我们先租了一个房子,因为是租的,所以没有去装修,以至于家里显得很凄凉。我不怎么满意这个家,因为这毕竟不是自己的,我的唯一乐趣就是写完作业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后来,新楼建好了,就剩下装修了,我没天都跑去看,因为楼很高,所以看一趟很费劲,但我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我又有一个新家了。等到我们搬进新家了,坐着那神奇的电梯,看着那洁白的墙壁,闻着家具上的木器漆,我感到无比的高兴,经常躺在舒服的床上,或者站在窗边服饰城市的魅力,那一刻我无比的自豪,因为我有了一个全新的家。有事出去旅游,虽然很快乐,但有时也不禁想起了家。又一次去别人家,看到四层高的别

40、墅,我感到很稀奇,很羡慕,可总觉得这是别人的家,肃然比自己的家豪华,可总也赶不到比自己的家温馨。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一个避风的港湾,我永远也离不开他。【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扑面而来的温馨”。“温馨”温柔甜美,温暖馨香。生活中让人感受到“温馨”事很多,可以选择最精彩的“温馨”来写温馨之事、温馨之情、温馨之氛围,从而表达自己的美好情感体验。“扑面而来”提示这种“温馨”对自己的影响之大,给自己的感触之深。能够带来“温馨”之感的可以是人、事、物、情等,如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帮助,书籍带来的美好体验等。如果写记叙文,一定要避免平铺直叙。如果写一件事,要善于制造波澜。如果

41、写几件事,要有侧重点,最好在每件事开头,用简短的语句点出这件事与“温馨”的联系,使之浑然一体。如果写散文,一定要确定文章的“神”是什么,是讴歌亲情,还是赞美友谊;是诉说美的体验,还是回味曾经的美好。要在“神”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形”。譬如:可以先写花朵醉人的芬芳,再写生活中温馨动人的情境,接着写自己心中的感触。如果写议论文,则可以将题目理解为“生活处处有温馨”“温馨需要用爱去酿造”等观点为中心作文。可用自己的体会、他人的经历、名家的精彩论述进行论证。(2)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梦想”。“梦想”可解释为“妄想”或“渴望”。从“妄想”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切入。梦想就是奋

42、斗目标,有梦想才有动力,为之努力,为之拼搏,才能圆梦。如写议论文,则可从“梦想与现实”或“梦想与行动”这些论题展开论证;如写散文则可以从虚拟的角度,针对现实,谈自己美好的愿望;如写 记叙文,则可以编拟故事来反映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以警醒人们寻找到最佳契合点。从“渴望”的角度看,则可反映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理想愿望,来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渴望有的令人遗憾终生,有的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有的需要我们为之呼吁,有的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把它用清新纯朴的文字写出来,扣住读者的心弦,你就成功了。【点睛】(1)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

43、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2)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写文章,那样内容就会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DOC 17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