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西周时期有一位周王,生前积累了大量家产,在他去世之后,哪位后人是家产的主要继承者()A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B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C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但不是正妻所
2、生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群众的爱戴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这说明了古代哪一制度的特征()A选贤举能 B分封制度C礼乐制度 D宗法制度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鉴于以上教训,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制定严密的法律B推行郡县制C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D焚
3、书坑儒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独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
4、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能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丞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丞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在不断加强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
5、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C理藩院 D行中书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
6、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废除了宰相制度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李斯为秦始皇时期的丞相,而和珅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下面有关二人权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李斯为当时的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可以与御史大夫、诸卿朝议军政大事,报皇帝裁决;和珅经常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由皇帝裁决的军国
7、大事,并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B李斯所任的丞相之下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而和珅所在的军机处下辖内阁、六部C李斯可以参与国家军机大事,但和珅根本不可能参与国家军机大事的讨论D无论是李斯还是和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皇帝对军国大事的裁决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削弱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共4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料记
8、载,周武王死后,子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之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管叔和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周公才平定叛乱。平叛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这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见右图),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中国对列祖列宗的膜拜,从夏商周三代就开始了。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2)通过材料二你会想到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你
9、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3)通过材料三你可以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些信息?(4分)(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靡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
10、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军机处名不
11、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榄,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5分)(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2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弊端。(6分)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选B。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占卜决定”等可知,其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
12、王权的密切结合。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解析】选B。根据分封制内容可知,诸侯有随从周王作战的义务,这体现了上下等级关系。导学号14540000【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意。【解析】选D。材料中反映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双重的,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解析】选B。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
13、,周天子也无法阻止。据此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导学号14540001【解析】选C。“周之失,在于制”,其“制”指的是分封制,它在实行初期有利于周王的统治,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在后期,随着诸侯国力量日渐强大,分封制被破坏,周王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其“制”指的是郡县制,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解析】选B。由材料第一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纷争、百姓苦难的原因是诸侯国的存在,由此判断他是反对分封制,主张推行郡县制的。【解析】选D。“天子独以印称玺”说明玺是天子独有的,反映了天子的至尊地位;
14、“群臣莫敢用(玺)”又反映了皇权至上。【解析】选B。秦之前,我国盛行分封制下以世袭制为主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解析】选C。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把一个大王国分割成几个小王国,使之无力对抗中央,从而解决了王国问题,这和贾谊的主张是一致的。 导学号14540002【解析】选D。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两项只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是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皇权在不断加强。 导学号
15、14540003【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三省体制。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三省分工明确,体现出权力制约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特点,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既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又可以分散相权,从而加强皇权。据以上分析,A、C、D三项均正确。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导学号14540004【解析】选A。本题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据材料中“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西域等地设官分职的“官”隶属于宣政院。【解析】选D。明太祖为加强皇权而废丞相、权分六部,后因事务繁多而设殿阁大学士,但无决策
16、权;康熙帝设南书房是因为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太大,威胁皇权。因而D项符合二人的初衷。导学号14540005【解析】选A。明太祖废丞相,所有军国大事均由他一人裁决。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排除B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排除D项;C项叙述不正确。【解析】选B。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主要是议政处、内阁、南书房,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解析】选D。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处,选亲近大臣协办军务。A项康熙年间错误;B项军机处最初职能只是处理军务,后来才逐步扩展到其他政务;C项中军机处人员一般为皇帝信任的重臣。导学号14540006【解析】选A。秦朝确立君主专制制度,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
17、帝处理全国政事;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旨意,因此A表述符合史实。秦朝丞相之下有诸卿,但清朝的内阁和六部都是独立机构,与军机处无隶属关系,所以B是错误的;不论是丞相还是军机大臣都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只是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C项中和珅不可能参与军机大事的讨论的表述是错误的;丞相、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都不能直接影响更不能决定皇帝的裁决,因此D项也不正确。导学号14540007【解析】选A。明朝在废除宰相制度的基础上设置内阁,B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不符合题意。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置内阁和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典型事例,应注意理解
18、把握。随着这些措施的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但要注意依据材料回答目的。(2)问应先找出依据,再判断政治制度。(3)问考查对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能力,只要能从材料中看出或分析出的信息都可回答,但要注意条理化和要点化。(4)问考查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概括,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答案】(1)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宗法制。“供奉和祭祀祖先”“对列祖列宗的膜拜”。(3)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9、(4)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用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解析】第(1)问读懂材料是解答关键。材料一强调的是门第、血缘。第(2)问从察举制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3)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为世家大族把持。第(4)问材料对科举制持肯定态度,因此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来回答。【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
20、治影响力。导学号14540008【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原因、评价及其影响。第(1)问实际是问明朝废丞相的时间及原因,关键是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废除丞相一职;第(2)问考查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对其职能和实质的认识,必须把握住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完全为皇帝服务,要先判断再表明理由;第(3)问考查中央机构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认识;第(4)问需要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要注意题中所限制的四个方面。【答案】(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清朝雍正帝时期。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4)政治上,皇帝独断专行,官吏贪污腐化,造成政治腐败。经济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科技进步。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