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三问”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展画 传统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上所施下所效”。这一模式的核心取向是“传授”,典型特征是“划一”。在当前,社会进入后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主流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业已出现诸多变革:探索“先学后教”的程序之变,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之变,重视“体验(参与)”的价值之变,倡导“多元评价”的内涵之变,等等。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当下,转换育人模式呼声四起,课程改革亟待深化,传统课程理念需要再探讨。问题一:学生学到的知识究竟是建构的还是传授的?传统教育有一个基本假设:既然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是“告知”和“教会”。于是,传与授
2、就是老师的天职。师云亦云。老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一种称之为“先学后教”的模式风生水起。问题二:传授的学科知识是否一定要系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金科玉律”。“系统的学科知识”是学科领域专家“加工”的产物,有两个问题:一是对“系统”的理解多有出入;一是此种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个体认知活动的规律与特点。浙江省天台中学“汽车”职业技能类课程 汽车与热学 汽车与力学 汽车与电工 汽车与化学 汽车与数学 浙江省天台中学“汽车”职业技能类研究性课程 提高汽车动力性的分析研究、柴油机和汽油机特性分析研究、汽车换热器分析研究、材料拉伸应力试验研究、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计算、高速公路弯道设计、汽车点火装置制作与性能分析、废气冷却器断裂原因分析、焊接结构晶相分析、碳钢油冷却器腐蚀原因分析 问题三:课堂传授的知识是否必须事先设计?由于认为知识是传授的,是由外而内的,所以,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事先确定好课堂传授知识的“重点”是什么?传授这个(些)知识的“难点”在哪里?于是,教学设计就成为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教学的两大模式“建筑学”模式“生物学”模式“做中学”和跨学科的“模块”课程对“系统”提出了挑战。生成性教学革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