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山介绍魅力文山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自然风景可观,名胜古迹较多,民族风情文化多姿多彩。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东南门户。文山州盛产三七(田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本草纲目中称为“金不换”,故世称文山为三七之乡。全州有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个民族。各民族多为分散聚居或单居,大体上是汉族、回族住街头,壮族、傣族住水头,苗族、彝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这里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早在5万年前,文山就生活
2、着旧时器时代的晚期智人,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便将文山纳入中国版图。1927年我党就在文山建立了组织,富宁、广南等地还是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红七军活动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确定的滇桂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云南和平解放后,定名为文山专区,1958年4月1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铜鼓舞”、“手巾舞”、“芦笙舞”、“弦子舞”等已走出文山,走出国门,为文山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靓丽的色彩,为来自远方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演示文档来自WPS在线模板 雨雾 雨雾 雨雾 雨雾 雨雾 雨雾云南广南县坝美村近年来成了旅游者们的到文山必去的一
3、个景点。进村子要经过一个巨大的溶洞水道。船缓行十余分钟,临近洞口,眼前便是河谷、流水、翠竹、水车、农田、茅舍。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简直就是自己的家了。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简直就是自己的家了。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简直就是自己的家了。普者黑风景名胜区普者黑风景名胜区属滇东南岩溶区,是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普者黑(彝语:意为鱼虾多的地方),景区景点面积有 165 个平方公里,在景区范围内有孤峰 312 座,大溶洞 83 个,天然湖泊 54 个,河流 15 条,地下暗河总长达 120 公里,普者黑中心景区内有旅游水面2万余亩,达 10.8 平方
4、公里。浴仙湖位于砚山县城西42公里323国道南侧,由浴仙湖主景区及听湖、阿舍、阿猛、龙所等4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09平方公里。浴仙湖海拔1506米,湖体呈盆形东西长275O米,浴仙湖南北宽2250米,水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湖内有小岛3个,湖水平均水深7米,最深处14米。东山公园位于文山县城东部东文山,与西面的西华公园遥遥相望。它的周围还有罗汉山森林公园、头塘坝公园以及山脚下的盘龙公园等景点。是文山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以文笔塔为中心的旅游景区。文笔塔登山道全长457 米,大理石阶宽18米,有999级台阶,共分三段,呈“之”字形。中间修建有草坪,种有花草。文笔塔这一名称的来历:据说东山主峰与两侧连
5、山的交汇处组成了“文”字的一撇一捺,山顶当作一横,塔就是横上一点,远远望去,酷似一个巨大的“文”字。文笔塔最初建于康熙年间,叫拱翼学宫,曾有“雁塔秋风”之说,是文山旧时的一道独特景观,为文山旧八景之一。文山夜景特色美食 三七汽锅鸡 三七汽锅鸡是砚山县的风味名肴,其做法是先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洗净,装入洗净的鸡腹内,将鸡块置于汽锅,配上佐料,放在一只盛有四五公斤水的砂锅上,将两锅接触处密封,用旺火上炖三、四个小时,直到鸡肉蒸熟,以至肉骨分离。这样炖出来的鸡肉原汁原味,肥嫩鲜香,汤汁鲜甜。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加入“三七”、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烹饪,便成为“三七”汽锅鸡、天麻汽锅
6、鸡、虫草汽锅鸡,为云南具有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小知识: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到临安府即现在的建水县巡视,知府立刻命令当地厨师为皇上献上一道佳肴。当时年仅24岁的小厨运用火锅的原理,改制成美观的汽锅,没想到熬出的鸡肉味道十分鲜美,乾隆尝后赞不绝口,于是,汽锅鸡便成为了国宴名肴。岜夯鸡是文山州广南县壮族独有的一道独具风味的传统美味菜肴,被称之为“云南一绝。”“岜夯”为壮语,意为酸汤,是用红青菜或野菜制作的一种酸菜汤。烹制岜夯鸡时,首先将洗净的鸡肉切为小块,用佐料拌匀浸透;再把准备好多种佐料入锅,倒入酸汤;沸腾后放入青菜、猪油,煮一至三分钟后放入鸡块。汤沸后即可食用。也可放入粉丝、木耳、海带等一
7、同煮吃。岜夯鸡以香甜、鲜美和奇特的酸味为特色,油而不腻,开胃,易消化。椒盐饼文山独特的名优食品之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特色小吃。它以上好面粉、熟猪油、盐和花椒粉揉拢成酥,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做饼时,取发过的面扯成坨擀薄。以酥为馅包圆,再擀薄叠起,再擀再叠,反复多次,而后切成两半,背合背扭成螺旋形状,再擀薄入鏊。鏊须底火微、盖火旺,方能使饼黄发香,分丝分层,酥而不脆,吃时咸麻适中,香酥可口,满口喷香,极富地方风味。旅游与饮食文化 旅游具有社会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集观光游览、了解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等多种内容为一体而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地方的风味美食既是土生土长,独具地方特色的物质产品,也是
8、每一个地区的独特的文化标识。因此,品尝地方风味美食就成为旅游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这些自然为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和心理享受,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除了色、香、味、型、营养外,还有一个坚固的支点,那就是饮食的文化特质,即“精、美、情、礼”。精,是对饮食文化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
9、,脍不厌细”,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老百姓餐桌上的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从选料、烹调、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这种美,是指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情,是对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是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精、美、情、礼,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
10、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符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饮食文化,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名片-让坡芽山歌唱遍九州 一边是祖国的西南边陲,一边是祖国的心脏。一曲保存在壮家小山村的“天籁之音”将祖国的心脏北京与祖国的西南边陲壮乡苗岭连在了一起。在壮语中,“坡芽”即“山花烂漫的地方”.“坡芽”是文山富宁县剥隘镇一个壮族村庄的名字,这个壮家美丽
11、而静谧、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却怎么也想不到,壮家人世世代代“歌伴人生”的歌书使它一夜成名,扬名国内外。2011年6月11日,“坡芽情歌”(即“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域文化名片-让“壮乡铜鼓”敲响世界、时间,2011年1月19日。地点,美国休斯敦大剧院。婉转的歌声、曼妙的舞姿与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展现出了浓浓的壮乡苗岭情,舞台上,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在尽情挥洒。台下,美利坚合众国观众和参加观看的当地华人华侨掌声热烈。“壮乡铜鼓”飘洋过海敲响美洲、俄罗斯、越南等地,成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近年来在文化精品打造中亮点之一。如今,
12、在壮乡苗岭,这样的品牌已数不胜数。围绕打造“三七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三张名片,文山州深入挖掘、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使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呈现歌舞、影视全面繁荣,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早在这婀娜的舞姿、美妙的天籁之音为人们所熟识之前,文山州的文化精品就已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芦笙 文山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芦笙在苗族的祖先神告且和告当的古远时代就出现了。芦笙表演告且和告当造出日月后,又从天公那里盗来谷种撒到地里,可惜播种的谷子收成很差,为了解忧,一次告且和告当从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扎成一束,放在口中
13、一吹发出了奇特的乐声。奇怪的是,地里的稻谷在竹管吹出的乐声中,长得十分茂盛,当年获得了大丰收。从此以后,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就吹芦笙。文山苗绣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有方形、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花草图案极少。苗绣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袖、帕边、裙脚等部位,亦可用来缝制挎包、钱包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全凭自己的天生悟性、娴熟的技艺和超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显示了她们高精的工艺水平和聪明才智。文山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
14、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文山三七 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