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
2、放着纯真的幸福。“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
3、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几天后,
4、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
5、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哥哥的愿望: _杜鹃的愿望: _(2)最后一段“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在这一句中,女人“悲痛”是因为: _“温暖”是因为: _(3)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5)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答案】 (1)“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的愿望是做“哥哥”父母的女儿,替他尽孝(2)“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
6、“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3)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 这次谈话的内容。(4)杜鹃期待“哥哥”来看他,说明“哥哥”是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杜鹃的;“哥 哥”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说明他是极富有爱心和 奉献精神的;杜鹃写信说“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 的勇士。(5)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 人力量。(6)“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父母 对“哥哥”的关心之爱,
7、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杜鹃对“哥哥”父母 的回报之爱,杜鹃对“哥哥”的敬重之爱。【解析】【分析】(1)杜鹃的愿望直接从“打开信封到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这一段中筛选出来即可。而哥哥的愿望需要自己概括,根据“这是我儿子的愿望”“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概括出“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女人的感情,儿子因为见义勇为受了重伤,他最后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手术成功后表达要做女人的女儿,替哥哥照顾爸爸妈妈一辈子。据
8、此可知女人“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 “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3)结合划线句内容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描写了小村安静的环境,描写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因此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结合下文分析,下文接着写女人和姥姥的谈话,正是在这样静谧的环境中,杜鹃才能听到谈话内容。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 这次谈话的内容。(4)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哥哥”的形象,“哥哥”见义勇为身负重伤,说明他 是勇敢无畏的勇士;“哥哥”最后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让她身体康复,这说明哥哥是一个极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形象。意对即可。(5)在理
9、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内容和情感几方面分析其作用,上文写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来到杜鹃家的事。下文写杜鹃跟着女人到城里做心脏手术移植的事,而姥姥和女人轻声细语地谈话交代了杜鹃的不幸经历和女人这次来的目的。因此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人力量。(6)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哥哥、杜鹃、女人、姥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从 “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 及“哥哥”最后的愿望可以看出“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从“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可以看出“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从“哥哥”
10、的父母亲自去小山村接杜鹃并做手术的事表现父母对“哥哥”的关心之爱;从 “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可以看出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从杜鹃给女人的信可以看出杜鹃对“哥哥”父母 的回报之爱以及对“哥哥”的敬重之爱。故答案为:“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的愿望是做“哥哥”父母的女儿,替他尽孝“悲痛”是因为失去儿子;“温暖”是因为杜鹃懂事,想做他们的女儿 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的气氛,暗示下文小女孩听到了 这次谈话的内容。
11、 杜鹃期待“哥哥”来看他,说明“哥哥”是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杜鹃的;“哥 哥”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说明他是极富有爱心和 奉献精神的;杜鹃写信说“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 的勇士。 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 人力量。 “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父母 对“哥哥”的关心之爱,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杜鹃对“哥哥”父母 的回报之爱,杜鹃对“哥哥”的敬重之爱。【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
12、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句意和事件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描写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运用了那种描写方法。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 渲染营造气氛;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
13、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2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生了根的空床那天,小艾跟妻子商
14、量说,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进去, 改做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艾这儿过夜。妻子想想觉得小艾在理,便同意了。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父母?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赶到了那个小县城。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可能是到菜市场买菜去了。小艾自
15、己用钥匙开了门,进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上大学后, 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同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了你住在哪儿?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同意,逼急了,父母就敷衍着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次从省城回来,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
16、了,我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好!但父母总是动口不动手。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 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没了还不习惯。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挽着袖子走了过去。正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 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 放在这里还占空间!小艾说
17、,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 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无论空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里的那张空床支起来。(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小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时间主要事件搬进新房没几年和妻子商量确定把次卧的空床撤掉。上大学后_最近_(2)请结合文本,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标题“生了根的空
18、床”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答案】(1)叮嘱父母撤掉家中的空床,父母总不答应。;亲自动手拆家中的空床,被父亲叫停。(2)父亲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时刻在家里和自己的心中给儿子留一个位置;父亲关心儿子、惦记儿子,对儿子充满浓浓的爱意。(3)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看到小艾在拆卸空床螺丝时的惊讶与慌张,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呵护之情。(4)含义:“生了根的空床”表面上是说空床已经扎根、稳定,实际上是采用比喻式的写法,深刻地写出床虽然经常在家里空着,但是已经在父亲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父亲时刻惦记着儿子小艾。作用:从结构上看,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本的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床”来展开;从内容
19、上看,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生了根”说明儿子小艾在父母心中的重要位置,生动地传达出父母呵护儿子的浓浓深情。【解析】【分析】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从“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了,我就不回来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可知上大学后,叮嘱父母撤掉家中的空床,父母总不答应;从“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一挽着袖子走了过去”“住手”可知最
20、近小艾自己动手拆床,被父亲制止。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父亲坚持在家里给儿子留一个位置,可见他爱子之深。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神态和动作进行细节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小艾拆床后的慌张,这是他对儿子的爱的体现,想永远在心中给儿子留一个位置。“生了根的空床”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空床在父亲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父亲时刻惦记着儿子小艾。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1、。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这个题目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突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故答案为:叮嘱父母撤掉家中的空床,父母总不答应。|亲自动手拆家中的空床,被父亲叫停。父亲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时刻在家里和自己的心中给儿子留一个位置;父亲关心儿子、惦记儿子,对儿子充满浓浓的爱意。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看到小艾在拆卸空床螺丝时的惊讶与慌张,表达了父亲对儿
22、子的关心、呵护之情。含义:“生了根的空床”表面上是说空床已经扎根、稳定,实际上是采用比喻式的写法,深刻地写出床虽然经常在家里空着,但是已经在父亲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父亲时刻惦记着儿子小艾。作用:从结构上看,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本的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床”来展开;从内容上看,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生了根”说明儿子小艾在父母心中的重要位置,生动地传达出父母呵护儿子的浓浓深情。【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答题时应注意,先对答题区域进行分层,而分层时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表达方式的变化来划分;还可以根据情节的变化进行划分。确定对应的段落后,表述时要根据段落内容及题目要求确定表述的主语
23、。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两方面: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关心儿子、惦记儿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呵护之情。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有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有寄托作者思想情感
24、,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等。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生了根的空床”主要运用比喻修辞,结合中心分析含义和作用。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上学铁凝 三十年前,听朋友讲起他的农民老父亲。这位老父亲一生赶牛车、赶马车,没有坐过汽车、火车。后来,在城市读完大学又找到工作的儿子决意请父亲坐一次火车,并告诉父亲要坐快车。父亲这才知道,原来火车还分快慢,就问儿子快车票便宜还是慢车票便宜。儿子答,当然是慢车票便宜。父亲惊奇地说,坐慢车的时间长,怎么反倒便宜?那时我们一边听朋友讲,一边笑,笑那老父亲的天真。 三年前在新加坡,读到一则关于跑步的故事。一
25、个青年和一个老人清晨在公园跑步。青年矫健活泼,老人瘦弱迟缓。本来跑在老人后面的青年,很快就冲到了老人的前边。他优越感十足地回头叹道:“咳,你们这些老人啊,到底是跑不快了啊。”老人并不生气,边跑边对超过他的青年说:“年轻人,你的前边是什么呀?”青年说:“是路啊。”老人又问:“路的前边呢?”青年说:“还有一座桥。”老人说:“桥的前边呢?”青年说:“是一片树林。”老人问:“树林的前边呢?”青年说:“也许是山吧。”老人问:“山的前边呢?”青年说:“我看不见,恐怕就是生命的尽头了吧?”老人说:“那你跑那么快做什么呢?”我心里一惊,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 三个多月前我走进江南山中的一片竹海,请山民教我认新
26、竹老竹。要知道,世间植物唯有竹子长得最快。据说,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将书包挂在一棵竹子上,坐在竹林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够不着书包了。真是俏皮!我仿佛看见一棵挎着书包的新竹正蹿入云霄去天堂上学。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世故的快时代。我忽然想起朋友的农民老父亲。当年轻的我们笑他天真时,怎知他早就洞悉了慢的昂贵,就像公园里那位慢跑的老人。但当我想到那个跑步的故事,却也不打算责怪那位心怀优越感的青年。如果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他的确拥有快跑的资本。 连快跑都不敢的青年,岂不是枉费了青春?于是我的眼前不断闪现出那棵挎着书包的翠绿新竹。它的速度令我恐惧,可它挎着书包的样子又让我开怀大笑:挎着书包的竹子毕竟不那么
27、老谋深算,它是去上学吧,是去做人生的学徒吧。(1)文章题目“竹子上学”拟得好,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好在哪里。 (2)“我心里一惊,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如何理解这个画线句中的“苍凉的智慧”? (3)面对“快”和“慢”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答案】 (1)概括文章部分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蕴深远,耐人寻味。(2)“苍凉的智慧”指的是老人历经岁月的沧桑悟出的智慧人生路上,无事可急,慢下来,从容前进。也许年轻时的他和这个青年人一样,一样以自己的“快”傲视他人甚至是人生,但到头来发现,慢才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3)我更倾向于“慢”这一种生活
28、态度,慢下来,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好,比如说,看一部电影,你用倍速播放,看的是一个故事的梗概,若你慢下来细细品味,你能和主人公同悲同喜,你能心驰于异国乡村,你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悟出自我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时间短了,恰恰相反,慢下来的时候,仿佛时间也跟着一起慢了下来,一天的时光竟然可以拉得那么长。饱满的时光里,盛的是一份悠然与惬意。生活那么美好,我们不应该慢下来品一品吗? 【解析】【分析】(1)结合“竹子上学”分析,概括文章前2段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新颖;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2)结合“我看不见,恐怕就是生命的尽头了吧?老人说:那你跑那么快做什么呢?我心里一惊,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分析可知:
29、“苍凉的智慧”指的是老人历经岁月的沧桑悟出的智慧。结合“我忽然想起朋友的农民老父亲。当年轻的我们笑他天真时,怎知他早就洞悉了慢的昂贵,就像公园里那位慢跑的老人。”分析:人生路上,无事可急,慢下来,从容前进。也许年轻时的他和这个青年人一样,一样以自己的“快”傲视他人甚至是人生,但到头来发现,慢才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 (3)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阐述即可。如:生活中,快使人活泼、反映敏捷、做事迅速,不拖泥带水。能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 故答案为:概括文章部分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苍凉的智慧”指的是老人历经岁月的沧桑悟出的智慧人生路上,
30、无事可急,慢下来,从容前进。也许年轻时的他和这个青年人一样,一样以自己的“快”傲视他人甚至是人生,但到头来发现,慢才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 我更倾向于“慢”这一种生活态度,慢下来,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好,比如说,看一部电影,你用倍速播放,看的是一个故事的梗概,若你慢下来细细品味,你能和主人公同悲同喜,你能心驰于异国乡村,你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悟出自我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时间短了,恰恰相反,慢下来的时候,仿佛时间也跟着一起慢了下来,一天的时光竟然可以拉得那么长。饱满的时光里,盛的是一份悠然与惬意。生活那么美好,我们不应该慢下来品一品吗? 【点评】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
31、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时,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解答时,围绕对父母感恩、尽孝、回报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碎 暖 包利民 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
32、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
33、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34、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
35、“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遗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
36、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请阅读选文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_温暖地融入_温暖地召唤(2)分析第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
37、的一扇门。(3)选文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5)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答案】 (1)温暖地鼓励;温暖地提醒;温暖地期望;温暖地表白(2)“撞开”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4)不好,画线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5)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揭
38、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分析】(1)结合内容,从“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中可知,第二段写的是“温暖地鼓励”;从“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中可知第三段写的是“温暖地提醒”;从“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中可知,第六段写的是“温暖地期望”;从“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中可知,第七段写的是“温暖地表白”。(2)“撞开”是一个动词,体现了纸条上的字句对“我”的影响力之大。(3)“走到我身边”“塞到
39、我手里”是动作描写,说明女孩子能够顾及“我”的面子,体现了她的细心、体贴。(4)画线句描绘的是“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与开头“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相照应,引出下文对幼儿园时妈妈对“我”的期望的回忆。(5)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文章所记叙的都是琐碎小事,与题目“碎暖”中的“碎”相对应;文章以“暖”为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碎暖”揭示了主题,即“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故答案为:温暖地鼓励;温暖地提醒;温暖地期望;温暖地表白 “撞开”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
40、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不好,画线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揭示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作答时在通读目标段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仿照给出来的例子,整合语言,规范作答。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整篇文章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判断目标词语的本意以及对表现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感情有何作用,再组织语言作答。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判断。结合文段内容,考虑到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41、;文中的故事情节;作者的评价;周围环境的衬托等。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尤其需要考虑到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再做判断。本题考查的是对题目作用的分析。结合文章主要内容,考虑题目对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何帮助,对读者理解文章有何帮助,再组织语言作答。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
42、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
43、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着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
44、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
45、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46、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1)阅读第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2)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洁的语言依次概
47、括。 (3)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以第段的画线句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2)为读封神演义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为读青春之歌扎在草垛里被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为读破晓记去猪窝里找,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为读三家巷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3)“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文章第一段,从中即可找到答案: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2)认真阅读文章第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把每段中有关的事件概括作答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