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4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2138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班级: 姓名: 得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yn)寂寥(lio) 豁然开朗(hu) 俶尔远逝(sh)B清冽(li) 器皿(mn) 黄发垂髫(tio) 阡陌交通(qin)C摇缀(zhu) 峨冠(un) 矫首昂视(jio) 犬牙差互(c)D翕忽(x) 悄怆(qio) 青树翠蔓(mn) 窈窕淑女(ti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B雕栏相望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明有奇巧人曰

2、王叔远 为字共三十有四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缘溪行(沿着,顺着) B日光下澈(清澈)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D如有所语(说话)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B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笔记体小说集虞初新志。D古人常用特殊称谓指代年龄。如“黄发

3、”指代老人,“垂髫”代指小孩。(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8.核舟记中说明核舟大小的句子是:_,_。9.蒹葭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_,_”。二、阅读与理解(42分)(一)古诗赏析阅读关雎,完成第8题。(共5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0.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11.“关关雎鸠,在

4、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桃花源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 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1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

6、以美好,用【乙】段里的原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和 。(2分)15.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三)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1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7、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心乐之: (2)水尤清冽: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以其境过清: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1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3分)(四)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共9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8、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能以径寸之木: (2)罔不因势象形: (3)其两膝相比者: (4)珠可历历数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0. 选文突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奇巧人王叔远技艺高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三、 综合性学习(共5分)22.古诗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被古诗的魅丽所深深吸引。为了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古诗,八年级某班开展了“漫步古诗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一起参与,接受一次诗的洗礼吧。(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个开场白。(2分)(2)中华诗词大会有一个根据沙画内容猜古诗的环节,融积累、智慧、沉静于一体,自开播以来,一直备受广大诗词爱好者欢迎。请你根据图片,写出古诗的题目,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3分)题目: 理由: 三、写作(4

10、0分)23.(一)话题作文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雪,跌倒了,才有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 请以“跌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二)全命题作文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请以“美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

11、大写字母代替。答案:1-5:BBCBC 6-9:略10. 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11.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继而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12.整整齐齐的样子;交错相通;有的人;这或此13.(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1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1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16.以为乐;格外;大约 ;凄清17.(1)忽

12、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和游人相互娱乐。(2)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1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9.直径;模拟;靠近;分明可数的样子20.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1.所用原材料体积小;所刻东西(人、景、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每点1分)22.【示例】同学们好!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三千年的诗史上,可谓是名家辈出。有忠心耿耿、坚贞不屈的屈原,有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追寻理想、豪情满怀的李白,还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杜甫,更有词风婉约、冠绝一时的女词人李清照他们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走进这诗情画意、轻盈空灵的世界,接受一次诗的洗礼吧。(意思对即可)23.题目:蒹葭(1分)理由:根据图片中的芦苇(蒹葭)和“在水一方”判断它描绘的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展现的画面。(2分)24.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4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