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2163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诱惑(yu) 殉职(xn) 藐小(mo)B.瞬间(shn) 热忱(shn) 坍塌(tn)C.凝成(nng) 狭隘(y) 派遣(qin)D.痴想(ch) 屡次(l) 鄙薄(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帐蓬 幻想 溜达 刨根问底B伶仃 贮立 废墟 麻木不仁C呼啸 流淌 慷慨 沉默寡言D酬劳 琢磨 纯粹 莫不关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B随着“好奇号”火星探

2、测器的侦测,火星是个没有生命存在的不毛之地这一原有观念正在慢慢改变。C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D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阅读可得良师益友,_;阅读_让人心生安宁,_;阅读亦能怡情养颜,_。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李涉语:“偷得浮生半日闲。”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澈于谦有诗:“书卷多情似故人。”穿越时空倾情交流酣畅淋漓A B C D5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 )有损人品、有亏德行,( )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既是凝聚人心的需要,也是事业兴旺的保证。A文段中加点的“规矩”意思是一样的,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都是名词。B文段中的括号内可分别填入关联词语“不但”“而且”。C“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条理分明,更具逻辑性。D画线句“这样的人”指的是“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令

4、人敬重和信任”的人。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B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从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植树的故事,赞美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C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7.下面是同学们在以“规范用字,我能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整理的“不规范用字统计图”,

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主要信息。答:_8.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

6、性阅读。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答:_(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深厚的阅读兴

7、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第_处,修改意见:_第_处,修改意见:_二、阅读理解(37分)(一)阅读诫子书,完成9-12题。(17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诫子书(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年与时驰( )10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_(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_11下面对这篇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8、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了,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2诸葛亮认为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0分)十八岁那年的单车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

9、己去买!”李卓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李卓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李卓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那一天,李卓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李卓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第二天,李卓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你别管。”李卓头也不回走了。“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李卓走后,母

10、亲每天晚上都会把李卓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李卓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李卓的下落。母亲依然每天都给李卓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李卓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吧!”李卓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李卓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

11、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李卓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关你什么事!”“我是你爹!”“起来!”父亲没动。“不起来拉倒!”李卓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李卓又把单车骑回来了。“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李卓的口气缓和了一些。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李卓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蹬,单车就飞跑起来,

12、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13小说以“_”为线索,情节生动,请根据故事的情节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故事情节:母亲购买旧车_李卓挣钱买车_。14填入第段横线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D踩着金灿灿的落叶15文章第段与第段都写了_和_的内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_16你认为文中的李卓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17细读第(25)段,结合加点的词语,说说结尾的妙处。答:_三、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

13、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参考答案1.D A.藐小(mio) B.热忱(shn) C.狭隘(i)2C A蓬篷。B贮伫。D莫漠3A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可改用“左右不定”。4D 根据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判断。“良师益友”对应

14、“倾情交流”,“心生安宁”对应“内心澄澈”,“怡情养颜”对应“琢颜如玉”。因此选择D项。5D “这样的人”指的是“讲规矩”“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人。6C “先叙后议”错误,应为“夹叙夹议”。7答案 同学们乱用成语、俗语的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写错别字和随意使用象形字的比较多,用第三批简化字和繁体字的不多。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从条形图的纵向角度可明显看出数据的变化规律,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8.答案(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2)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3)去掉“都”(或将“双升”改为“上升”)。将“而是”改为“而且是在

15、“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将“能否”改为“能”,或删去能否答出任意两个即可解析 (1)材料1的“但”这一转折连词说明本则材料的陈述重点在后半部分,“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这一句中,“只能”一词体现了“读者的阅读收获”这一评价指标的唯一性,因此应重在“让读者有阅读收获”。(2)材料2分析了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自的优势;材料3以俞敏洪为例,说明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都可以是有收获的阅读,只要根据需要选择即可。由此可以得出看法(3)第处,句中的“都”和“双”表意重复,去掉“都”,或将 “双升”改为“上升”。第处,关联词使用不当,“长知识,增技能”与“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属于递进关系,应将

16、“而是”改为“而且是”。第处,两面对一面,应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将“能否”改为“能”,或删去“能否”9.答案 (1)告诫、劝勉(2)振奋(3)达到(4)疾行,指迅速逝去解析在语境中解词。10答案 (1)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生活俭朴来培养品德(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解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使语句通顺。注意“以”是“增长”的意思11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12答案 诸葛亮认为,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第二个条件是学习,第三个条件是惜时。三者的关系是:互相

17、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需要珍惜时光去学习。解析 由文章内容可知,成才需要具备立志、学习惜时这几条件,而且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13.答案 单车父亲生气砸车父子骑车看病解析本题考查寻找小说线索、梳理情节的能力的标题已经透露出线索车;梳理情节要找出小说各部分内容的起止,题中“母亲购买旧车”在两段,至段写的是“父亲生气砸车”,后面的内容写的是“李卓挣钱买车”和“父子骑车看病”。14A 根据下文“脸和胳睥都晒得黑黝黝的透露的信息分析答案应该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15答案 情节:母亲“留饭”父亲“揭开锅盖看用意: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

18、父子矛盾的解决作了铺垫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概括及分析能力。阅读这两个段落,搜出相互重合的内容概括出来。对于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16答案 叛逆、吃苦耐劳、有骨气、不善言辞内心却关心父母的人。(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本,从人物的事迹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李卓离家出走可以看出他的叛逆,从李卓搬砖挣钱买车可以看出他的吃苦耐劳、有骨气,由骑车带父亲去看病可以看出他虽不善言辞但内心却关心父母17答案 “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几子的认可,父子隔阂的消除;2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李卓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清脆的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

19、的悦。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炼中获得了成长。(答对两点得满分)解析 本題考查赏析词语及分析小说结尾的能力。“环住震”说明父子二人之间的隔阂已经消除,“清脆的车铃声”是父子二人和好之后的愉悦之声。通过分析全文可知,此结尾起到了点明小说主旨的作用。I8写作指导题目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亲属”。按现代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是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说:“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这表明我们在此找寻的亲属不是血统亲属而是能指引我们前进、给予我们精神启示的人。二是“在书中”。“在

20、书中”限定了“找亲属”的范围,说明“亲属”是来自书本中有正能量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是谁?来自哪本书?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和启迪?通过追问,打开写作思路很明显,这一命題的意图在于要求考生反思生活,搜寻成长的过往,寻找那些影响自己行为,铸就自己品格或气质东西”,为自己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蓄积正能量。【例文】我在书中找亲属我的世界很小很小,除了我,就只有书;我的世界很大很大,除了我,还有书中的亲人。题记清晨的校园。捧起一本书,与书中的你一起读诗。我捧着一本书,款款地踱步,轻轻地吟诵,慢慢地思考静静地沉思。清晨的园里,空气好新鲜,我像呼吸清新的空气一样品尝着书,因为书对我永远都是新奇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

21、个春花秋月,我周围的事物不断变化,花红柳绿,生机盎然,黄叶飞舞,白雪铺地,但我对书的热爱从未因周国事物的改变而改变过。反而,它给了我无尽的遐思。目睹外婆家的景致,不禁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鳾,小桥流水人家”;看到家乡的皑皑白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目睹老师的辛勤劳动,深刻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精;看见同学们个个奋力拼搏,我想这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缘故罢宽敞的教室。打开一本书,与书中的你一起收获知识。教室里,老师的课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我像海绵样无尽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因为我深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深刻内涵。不管是课内书还是课外书,我都非常钟爱,因为我陶醉于获得知识的快感。我会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去追随“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英姿,去感受“曲径通幽处”的美景,去观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去了解“大漠孤烟直”的情趣黄昏的路上。合上一本书,与书中的你一起回家。我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我觉得它好美好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顛如玉。”我和书的缘,和书中的你,将一直相伴相随。点评精彩的题记开启全篇,开门见山,直接切题“清晨的校园”“宽敞的教室”“黄昏的路上”仿佛就是三幅画,思路清晰,结构明了。语言自然灵动,古诗句的恰当引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8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