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2222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 小明爸爸C. 地面D. 自家小车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B. 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C.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D. 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2、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4. 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 刻度尺B. 温度计C. 电子秤D. 秒表5. 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 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B.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 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D.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6. 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 树木B. 房屋C. 车厢的座椅D. 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7.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距离是40米,它前5秒运动的速度是()A. 4米/秒B. 2米/秒C. 1米/秒D.

3、 8米/秒8. 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 实心球成绩为40mB. 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 跳绳1s跳100次D. 1000m跑步用时4min9.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 只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D. 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10. 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A. 40mB. 40mmC. 40cmD. 4.0m11. 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

4、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A. 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 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 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12. 如图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观察小球运动的情景,则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3. (1)“月亮在云里穿行”中,月亮是 _ ,云是 _ 。(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2)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 _ 做参照物的。(3)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 _ 为参照物的。14. 请填

5、上适当的单位:(1)某一中学生身高是170_; (2)某同学跑100m用时16.3_;( 3)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2_; (4)人手臂的长度大约为6.5_。15. 如图所示,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的_(均选填“运动”或“静止”)。16. 低碳出行,共享单车带来快捷与便利。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水平路面上骑行共享单车时的情景,他用力蹬脚踏板后,车子加速前进,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_发生改变;加速后,单车的惯性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以他骑行的共享单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7.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

6、的乘客,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_的;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_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的。18. 体育课时,李明同学用40s的时间沿200m的运动场跑步一圈,他的平均速度为_ m/s19.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m,图中的a点表示_。20. 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_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m/s。21

7、.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体A的长度是_cm。22. 如图所示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_,图中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填快或慢).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图中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填快或慢) 23.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_(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_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_cm24. 在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驶,此时甲车上的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初步判断

8、三辆汽车中行驶速度最大的是_ 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 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 的25. 单位换算:10m/s= _ km/h10dm= _ m2h= _ s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6. 如图,图中所示的停表,其读数为_ s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27. 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公式);(2)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应保持_的坡度(选填“较小”或“较大”)。(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表明小车的运动是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4)实

9、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s。28.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_公式进行测量的(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和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大”或“小”)(4)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_m/s(5)比较速度大小:v甲乙_v乙丙(选填,=)(6)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29.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

10、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在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3)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象是_。(填字母)30.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0.5秒钟拍摄1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1)纸锥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_s;纸锥从A运动到D的时间是_s;(2)纸锥从A运动到D速度变化情况是_,判断的依据是_。(3)从E到F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cm,速度是_m/s。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

11、车在后退,说明汽车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在选项中,自家小车相对于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而相对于小明爸爸、地面、和自家小车,其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选:A。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则,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明确两辆车运动情况的差别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2.【答

12、案】B【解析】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

13、静止状态。3.【答案】D【解析】解:AB、速度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当不确定其中一个因素时,速度的大小无法比较,故AB错误;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故C错误;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说法正确。故选:D。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速度概念、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但是重点内容,需要熟练掌握。4.【答案】A【解析】解:A、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故A符合题意;B、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基本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C、电子秤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D、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14、A对每个选项中的测量工具进行分析,明确各自的测量对象,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容易解答5.【答案】B【解析】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符合实际;C、人在平静状态下,1min呼吸的次数在25次左右,呼吸一次的时间在2s左右。不符合实际;D、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60不符合实际。故选:B。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

15、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6.【答案】C【解析】解:以树木、房屋和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与树木、房屋和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物品是运动的;以车厢的座椅为参照物,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与车厢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物品是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

16、,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7.【答案】A【解析】解:在10s内通过40m的路程,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4m/s,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的速度都相同,所以它在前5s内的速度为4m/s,故A正确。故选:A。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物体的速度;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4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2s内的速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

17、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9.【答案】C【解析】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B不正确,C正确;(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

18、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D不正确。故选:C。(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0.【答案】B【解析】解: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4cm左右,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4cm=40mm=0.04m=4104m左右。故选B。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长度

19、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11.【答案】C【解析】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故选:C。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

20、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2.【答案】D【解析】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故选D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

21、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13.【答案】(1)研究对象;参照物;(2)飞机;(3)地面【解析】解:(1)“月亮在云里穿行”,说明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这是研究月亮的运动,因此“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研究对象,云是参照物;(2)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则飞机与地面越来越近,才有“大地迎面而来”的感觉;(3)傍晚,太阳从西方地平线徐徐落下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和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逐渐靠近地面。故答案为:(1)研究对象;参照物;(2)飞机;(3)地面。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

22、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取,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4.【答案】(1)cm(2)s(3)m/s(4)dm【解析】【分析】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或过程包含的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不同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解答】(1)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1.7m左右;(2)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15s左右,此题为16.3s;(3)人正常步行

23、的速度在1.2m/s;(4)人手臂的长度大约为6.5dm。故答案为:(1)cm(2)s(3)m/s(4)dm。15.【答案】静止 运动【解析】解: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时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以岸为参照物,白鹭与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6.【答案】运动状态;不变;静止【解析】解:他用力蹬脚踏板后,

24、车子加速前进,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加速后,单车的惯性不变;以他骑行的共享单车为参照物,该同学与自行车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状态;不变;静止。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本题通过骑自行车考查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联系实际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17.【答案】运动;静止;相对。【解析】【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

25、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2)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1)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汽车相对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地面做参照物,人和汽车是运动的;(2)乘客坐在车里,乘客相对于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汽车做参照物,人是静止的;(3)这说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相对。18.【答案】5【解析】解:平均速度:v=5m/s故答案为:5知道前200m的路程和时间

26、,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大小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本题是比较简单的速度公式的应用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19.【答案】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解析】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7、;(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20.【答案】运动 8【解析】解:(1)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2)小迪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v=8m/s。故答案为:运动;8。(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小迪同学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即可。此题考查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8、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就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此题关键是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21.【答案】1mm 1.75【解析】解:根据图中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是12.00cm,终了刻度是13.75cm,物体的长度是13.75cm-12.00cm=1.75cm。故答案为:1mm;1.75。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此题注意考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要注意记录结果要有估读值。22

29、.【答案】时间 摩托车 快 路程 自行车 慢【解析】【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速度公式可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就得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的大小。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一般有三种:路程一定,比较时间;时间一定,比较路程;在引入速度后,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1)甲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时间,图中摩托车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根据可知,摩托车运动快;(2)乙图中让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相同的路程,图中自行车完成运动所需

30、要的时间长,所以根据可知,自行车运动慢。故答案为: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23.【答案】A;B;2.20【解析】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1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读数为2.2cm,最后一位估读,所以正确读数是2.20cm故答案为:A;B;2.20(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物紧贴(3)本题主要考查对如何正确估读的了解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31、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24.【答案】乙;静止;运动【解析】解:在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驶,甲感到在顺风中行驶,表明甲的速度比风速慢;乙感到在逆风中行驶,表明乙的速度比风速快;丙感到无风,表明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他们三人汽车速度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甲;因为丙的速度和风速相同,所以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为乙车的速度大于

32、甲车的速度,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与甲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乙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乙;静止;运动(1)题中描述三人的运动快慢是以风速为参照物的,由顺风、逆风、无风则可判断三人的运动快慢(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本题比较三人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独特,不是我们常用的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而是用一个参照物来判断他们的运动快慢25.【答案】36;1;7200【解析】解:因为1m/s=3.6km/h,所以10m/s=103.6km/h=36km/h;因为1dm=0.1m,所以10dm=100.1m=1m;

33、因为1h=3600s,所以2h=23600s=7200s故答案为:36;1;7200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6.【答案】182.5【解析】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30s,指针刚偏过“3”,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2.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5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2.5s=182.5s故答

34、案为:182.5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7.【答案】(1)v=st (2)较小 (3)变速 (4)32【解析】【分析】(1)该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与秒表;(2)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4)读取停表的示数时,注意分针和秒表所指示的位置。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解答】(1)实验的原理是;(2)为

35、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表明小车的运动是变速运动;(4)停表的示数为0min32s即为32s。故答案为:(1) (2)较小 (3)变速 (4)。28.【答案】(1)v=st;(2)刻度尺;秒表;(3)小;(4)0.13;(5);(6)变速直线运动【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平均速度测量中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等,难度不大。(1)公式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路程和时间;(3)若要计时方便

36、,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4)在斜面上测量小车从甲到乙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算出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的大小(5)在斜面上测量小车从乙到丙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算出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结合(4)计算结果比较v甲乙和v乙丙的大小;(6)根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解答】(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2)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求出平均速度;(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4)由图可以读出t甲

37、乙=00:05:06-00:05:04=2s,s甲乙=0.900m-0.640m=0.260m,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5)由图可以读出t乙丙=00:05:10-00:05:06=4s,s乙丙=0.640m,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故v甲乙v乙丙;(6)根据求出的各段的平均速度可以看出,小车各段的平均速度是不相等的,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2)刻度尺;秒表;(3)小;(4)0.13;(5);(6)变速直线运动。29.【答案】(1)变速(2)EF(3)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

38、分析计算。(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2)AB、BC、CD、DE、EF的时间间隔相同,通过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得出哪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3)由图可知,小球做加速运动;而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据此判断。【解答】(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2)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3)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

39、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故答案为:(1)变速;(2) EF;(3)C。30.【答案】0.5;1.5;逐渐变大;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20.0;0.4【解析】解:(1)相机进行拍照时,间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每秒曝光2次,由图可知纸锥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0.5s;从A运动到D是三个时间间隔,所以经历的时间是30.5s=1.5s;(2)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在加速下落;(3)EF阶段的距离为s=80.0cm-60.0cm=20.0cm=0.2m;所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EF阶段的速度为:v=0.4m/s。故答案为:(1)0.5;1.5;(2)逐渐变大;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3)20.0;0.4。(1)相机进行拍照时,照相机间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据此判断纸锥在各段的运动时间;(2)从照片中两个纸锥之间的间距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间距越大,速度越快;(3)根据图片读出纸锥从E到F过程通过的距离,利用v=计算速度的大小。本题考查判断物体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注意长度的测量结果要有一位估读值。第22页,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苏科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26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