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视角下的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2卷试题评析2020年高考是极为特殊的一次高考,一方面考试时间全国性延期一个月,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为降低疫情对不同考生群体的影响,历史各卷的试卷结构、题型题量、阅读量、考查内容均保持稳定,充分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教育部考试中心已从宏观角度对全国卷命题做了详细评析,现从微观角度结合近三年高考全国2卷,针对具体题型进行分析,以求发现其中的“变”与“不变”,为2021年高考备考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一、选择题近三年全国2卷选择题中国史部分(24-31)考点分布24252627282930312018先秦(战国)汉唐明清1870192
2、3抗战时期19562019先秦(商代)汉宋明1898191919481979-19812020汉唐宋明1894-1914192719371978近三年全国2卷选择题世界史部分(32-35)考点分布323334352018古罗马16-18世纪欧洲1836年俄国20世纪60-70年代欧洲2019古希腊15世纪欧洲法国大革命时期1970年苏联2020古希腊15世纪欧洲19世纪末德国1958年美苏1.整体考点分布与往年基本一致,难度略低于往年。从考点分布看,近三年高考全国2卷每一道固定题号的选择题所考查的内容都基本一致。2020年全国2卷的唯一例外是没有在第24题考查先秦史,而是直接考查汉代历史。究其
3、原因,在于第25题借助唐代壁画实际考查史学方法,占用了一道题目,故2020年第24题实际对应往年第25题,先秦史考点缺失。从难易程度上看,整体难度略低于往年。每年的高考选择题,总会有12道值得深度思考、反复考量、值得探讨的题目,而今年的选择题几乎没有在审题和作答环节设置任何过度的障碍,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清晰分明,对于经过系统性、长期性训练且熟悉全国卷命题风格的考生来说,答起来相当顺手,这也是疫情背景下要求“平稳”的必然结果。2.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回归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一度曾是高考真题中的“固定动作”,但近几年专门考查这一部分的选择题明显减少。全国卷上一次专门设置考查史学理论
4、、史学方法的选择题,还要追溯到2018年全国1卷第34题。(2018全国1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而全国2卷更要追溯到2017年的第35题。(2017全国2卷)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
5、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所考查的关键能力与新课标倡导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契合度高、对接点多,在新旧课标衔接过渡的背景下,很可能将逐渐走向常态化,成为选择题命题的一大特色。二、41题(25分)近三年全国2卷41题考点信息考查角度设问材料字数答案字数2018中西方横向(中美大豆)(1)特点和作用(2)原因(3)意义3852132019中国史古今纵向(古代近代与现代的海关税率)(1)变化和原因(2)特征和意义3591832020中国史古今纵向(古
6、代现代的大河治理)(1)措施及效果(2)特点及意义4851781.考查角度自2016年起,全国2卷分值为25分的第一道非选择题(2017年之前题号为40、2017年开始题号为41)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中西方横向对比类与中国史古今纵向对比类交替考查,即 2016年中外移民、2017年中国古今矿业政策、2018年中美大豆、2019年中国古今海关税率。而2020年这一规律被打破,延续2019年的命题角度,以中国古今的大河治理为角度进行考查。2.设问方式41题自2019年起回归两小问形式设置问题,设问方式一般为背景原因、内容特点、影响意义,并无明显变化。3.材料阅读量与答题量材料字数与答案字数的变化值得
7、关注。2020年,41题材料字数达到了485字,为近几年来最高,超出2018年100字之多。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明显增加了试题的字数,旗帜鲜明地通过增加阅读量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如果考虑到这一背景,历史41题增加材料字数恐怕也并非偶然之举。而在材料字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参考答案字数却在大幅度减少,仅为178字,为近几年来最低。材料字数增多了,答案字数减少了,显然更加突出了对考生阅读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中关于考查重点的表述是“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而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中相关的表述
8、是“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强调要“筑牢阅读理解、信息加工能力考查基础”,这一变化与上述41题的命题变化完全吻合。这对2021年高考备考有很强的指导性。三、42题(12分)近三年全国2卷42题设问方式42题设问2018提炼启示,予以说明2019对材料提出见解,说明理由2020选取三点,相互联系,展开论述42题考查形式年年在创新。对考生而言,需要认真审题,按照要求去作答,答题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史论结合。2020年全国全国2卷42题与前两年相比,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1. 审题难度加大。42题设问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
9、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对考生而言,列出所选三点不难,但列出后该写什么?是需要专门写出三点的联系后再做论述还是直接开始论述并在论述过程中阐明三点联系?设问中没有明确要求,需要考生自己理解作答。而且题面上虽要求选取三点,但并非可以任意组合,需要选择三个能够形成关联的点,这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2.史论结合难度增大。42题材料所呈现的欧盟三支柱分别为“欧洲共同体”“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内务合作”。对考生而言,“欧洲共同体”内容相对熟悉,能结合的史实较多;“司法与内务合作”内容极为生疏,除了材料中所呈现的信息外,能结合的史实几乎为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相关史实
10、也很少。因此,考生只能在“欧洲共同体”部分结合所学进行一定的阐述,而另外两个支柱部分只能摘抄材料或是只有“论”没有“史”。四、选做题近三年全国2卷选做题考查角度45(改革)46(战争与和平)47(人物)20181977-1981中国科技体制改革1943-1945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三娘子(中国明代)2019日本明治维新二战中国战区司马相如(中国汉代)2020王安石将兵法改革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竺可桢(中国近现代)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选做题一向以中国史为主要考查点。2018年及之前,所有考查内容均脱离课标和考纲。2019年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将改革内容回归到课标和教材。
11、而2020年以王安石变法为考查内容,表明改革选做题回归课标和教材已成趋势。在2021年高考备考中,应重点关注旧课标涉及的九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以及2018年版考纲涉及的六大改革(从九大改革中删去了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选做题的考查内容也一向脱离教材,但通过在课标范围内挖掘历史细节进行考查。从命题规律看,围绕“和平”主题命题较多,围绕“战争”主题命题较少。2020年全国2卷更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为角度进行考查,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命题规律。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物评说选做题的考查内容也一向脱离课标和教材,但在人物选择上始终坚持中国历史人物。近年来,高考历史在命题上进一步增加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考查人物的选择上,会更加倾向于对中国制度、科技、文化等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