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

上传人(卖家):saw518 文档编号:56330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8.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讲o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中医学的特点o整体观念整体观念o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整体观念o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o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活动整体观念整体观念o若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变,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异常外,还常常影响到别的脏腑,甚至造成整体功能的紊乱。整体

2、观念整体观念o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o天人相通、天人相类天人相通、天人相类o 四时季节气候四时季节气候o 昼夜晨昏昼夜晨昏o 地方区域地方区域整体观念o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念是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穿到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整体观念o 重视整体,是中医学的突出特点,这样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一特点在现代医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辨证论治辨证论治o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是机体在疾

3、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括。o辨:分辨、判别。辨:分辨、判别。o辨证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o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o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法。o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o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疗

4、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o“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辨证论治o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其治疗方法有异,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同病异治o 是指同一疾病,因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疾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反映出来的证候也不同,因而可采用

5、不同的治疗方法(1)同病异治o 如麻疹在其不同的阶段,则属不同的证候,初期(12天)疹未出透,治当发表透疹;中期(24天)肺热明显,治当清解肺热;恢复期(47天)余热未尽,肺胃阴伤,治当养阴清热。春季感冒,多为风热,宜用辛凉解表;夏季感冒,多为暑湿,宜用清暑化湿;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宜用辛温解表。(2)异病同治o 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胃下垂等,是不同的病,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辨证论治o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既区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疗法,也区

6、别于那种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疗方法。第二讲阴阳在中医学中是怎么应用的?(一)(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是对自然界相关相关事物或现象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对立双方属性的属性的概括。概括。所以,阴阳并不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方的属性意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二)(二)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的基本特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阴阳贯穿于一切事

7、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的分类归纳。1.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 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2.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

8、互关联的基础上。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属性特征3.3.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阳

9、阳 体体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阴阴 体体内内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属性特征4.4.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

10、阳之中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所具有的所具有的普遍性普遍性、相关性相关性、相对性相对性和和可分性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三三)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属性特征(四)(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对

11、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 立、相互排斥的关系。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返回

12、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互根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的前提和条件。互用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

13、生,独阳不长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3.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含义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原因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 导致阴阳皆消皆长。导致阴阳皆消皆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皆消皆长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

14、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含义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

15、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转化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四)(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一)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应也”素问素问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

16、应与四时寒、热、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阳 表 上 左 外侧腰背 背胸 六腑 心肺 手足三阳经 阴 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阳

17、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阴阳失调失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

18、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正常正常实寒证实寒证虚热证虚热证实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虚寒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

19、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属性归类阴阳属性归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1 1)损其有余损其有余: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

20、之。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性方药)(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性方药)(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

21、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补其其不不足足(2 2)补其不足)补其不足: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 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

22、虚外寒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阴病治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明张景岳张景岳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病的热象。温、热属阳,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

23、象。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1)归纳药性)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 2)分析五味:)分析五味:五味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滋味不同,药效不同。滋味不同,药效不同。辛、甘辛、甘属阳属阳;酸、苦、咸酸、苦、咸属阴属阴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第三讲 五行在中医中是怎么应用的?一、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

24、归类 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行”,指运动和变化。,指运动和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所谓“五行五行”,如同,如同“阴阳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中医学不过

25、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1.1.木曰曲直木曰曲直木的特性: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木”。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2.2.火曰炎上火曰炎上火的特性: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现象,都归属于“火火”。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

26、点返回知识点(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3.3.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土的特性: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现象,都归属于“土土”。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4.4.金曰从革金曰从革金的特性: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现象,都归属于“金金”。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5.5.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水的特性: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

27、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水”。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对金木虽然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象的涵义。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二)(二

28、)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三)(三)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归类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点的认知方法。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无法以直接归类法纳入五行之中,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中,因此古人运用间接推演法。五行的

29、归类方法,在历史上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五行的归类方法,在历史上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牵强附会的局限性一面。牵强附会的局限性一面。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自然界五 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谷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角平旦酸 青 麦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爪 怒 泪 魂 呼徵日中苦 赤 黍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舌 脉 面 喜 汗 神 笑宫日西甘 黄 稷 化 湿 中 长夏土 脾 胃 口 肉 唇 思 涎 意 歌商日入辛 白 谷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30、鼻 皮 毛 悲 涕 魄 哭羽夜半咸 黑 豆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耳 骨 发 恐 唾 志 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三)(三)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归类(四)(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相克: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31、 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2.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土 水克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3.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制,是制约、克制;化,是生化、变化。五行制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 生克协调配合关系。生克协调配合关系。木木火火土土生生生生克克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生我”、“我生我生

32、”和和“克我克我”、“我克我克”四个方面关系,任何四个方面关系,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4.相乘、相侮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反常现象。相乘: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

33、金、金乘木相乘原因:相乘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虚衰(被克方)本身虚衰/不足,如土虚木乘;其二是五行不足,如土虚木乘;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太过,如木旺乘土。木木水水金金土土火火乘乘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相侮: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

34、、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侮原因:相侮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反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其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克制弱者,强,强者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如金虚木侮。木木水水金金土土火火侮侮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

35、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克制关系,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克制关系,在人体为生理现象;在人体为生理现象;相乘是异常情况下的过度克制,在人体则为病理现象。相乘是异常情况下的过度克制,在人体则为病理现象。相乘和相侮均为异常相克,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而相乘和相侮均为异常相克,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而相侮则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而且对于某一行(太相侮则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而且对于某一行(太过或不及)来说,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时出现。过或不及)来说,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时出现。如:木过强(太过),则木亢乘土、木亢侮金如:木过强(太过),则木亢乘土、木亢侮金 木过虚(不及)

36、,则木虚金乘、木虚土侮木过虚(不及),则木虚金乘、木虚土侮小结:小结: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生理现象(一)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

37、: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特性。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相克: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土克水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金克木肾水上承以

38、制心火之亢烈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水克火本脏之气太盛,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他脏之气补之本脏之气太盛,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他脏之气补之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生:相生:肝藏血以济心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水生木 (二)解释病理传变(二)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

39、。主要为“母母病及子病及子”和和“子病犯母子病犯母”两种类型。两种类型。母病及子(顺传):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及肝。子病犯母(逆传):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到母脏,如心病及肝。如心病及肝。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相乘: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

40、,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木旺乘土”和和“土虚木乘土虚木乘”。相侮:相侮:指反克为病。指反克为病。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木火刑金”。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脏病变可以相互影响,传变有一定规律,但在五脏病变可以相互影响,传变有一定规律,但在临床上,有时病证的传变规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临床上,

41、有时病证的传变规律并不完全遵循五行生克的次序进行,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生克传变规的次序进行,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生克传变规律来认识病理,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辨证分析,具律来认识病理,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辨证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注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指导诊断疾病(三)指导诊断疾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心

42、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水凌心 确定五脏的确定五脏的 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四)指导临床治疗指导临床治疗(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相生是母子关系相生是母子关系 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如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如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如肝旺泻心法,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如肝旺泻心法,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1.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掌握疾病发

43、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传变,防患于未然。2.2.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异常相克(相乘、相侮)是强弱关系异常相克(相乘、相侮)是强弱关系 抑强:抑强: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扶弱:扶弱:扶助功能虚弱之脏扶助功能虚弱之脏 如抑木如抑木扶土法,指通过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法,治疗肝气犯胃。扶土法,指通过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法,治疗肝气犯胃。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

44、医学中的应用相生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泻心火滋肾阴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讲o脏、腑、奇恒之腑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主要功能?脏、腑、奇恒之腑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主要功能?o 脏与腑的区别

45、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其特点为实质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其特点是为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正如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此外,将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称为奇恒之腑,“奇”是异的意思,“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同于腑,功同于脏,故有其特殊性。其中胆,有一般腑“泻而不藏”的共性,故为六腑之一,但其排泄的胆汁,并非糟粕,而是精汁,又与一般腑有所不同,故又属于“奇恒之腑”。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

46、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花,外有心包护卫。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的生理与病理(一)心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位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本节首页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1.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的作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返回本节首页返回本节首页 气血运行通畅,脏

47、腑机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心气充足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 红,红,脉和缓有力。脉和缓有力。血脉空虚,脉虚无力。血脉空虚,脉虚无力。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唇舌紫暗,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唇舌紫暗,脉结代。脉结代。(1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生理:生理:病理:病理: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返回本节首页返回本节首页生理: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病理: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心主血脉和心主神

48、志关系密切。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神神广义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即心主即心主 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狭义狭义: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返回本节首页返回本节首页(1 1)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喜”有关。有关。(2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

49、。(3 3)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对舌的观察,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4 4)心在液为汗:)心在液为汗:“血汗同源血汗同源”。2.系统连属系统连属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返回本节首页返回本节首页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二)肺的生理与病理(二)肺的生理与病理位置: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叶,

50、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返回本节首页返回本节首页(1 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 主主 气气 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 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司呼吸司呼吸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生理:生理: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呼吸通畅,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基础).ppt)为本站会员(saw5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