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使弈秋诲二人弈 _ (2)非然也 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 (2)一人虽听之 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虽与之俱学 _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
2、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参考答案:1.(1)教,教授。 (2)这样。 (3)引,拉。 (4)因为。2.(1)的。 (2)指弈秋的教导。 (3)它,指鸿鹄。 (4)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3.A4.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5.说明了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言之有理即可)(二)北京的春节(节选)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ji
3、n jin),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jio ju),都要守岁。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
4、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 姿势)与娴熟(技艺 技能)。1.用“”再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2.选文按照_顺序,分别描写除夕和初一的特点。除夕的特点是_,初一的特点是_。(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3.除夕的活动具体有哪些?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4.“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部。 “鞭”在词典中的解释有:鞭子;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成串的小爆竹。请给下列加点的“鞭”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5、快马加鞭( ) (2)放鞭( ) (3)教鞭(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句,在文中起_的作用。6.古今文人曾写下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请你试着写出一句。_参考答案:1.jin jio 姿态 技能2.时间 热闹 休息3.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4.B 革 (1) (2) (2)5.过渡 承上启下6.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
6、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找出文段中一个表示看的词语:_。2.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心里也许在想:_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_。参考答案:1.瞅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略4.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四)匆匆(节选)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
7、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匆匆的作者是_。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 句中“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是指_“赤裸裸的回去”是指_。 3.选段中的画线句子把“过去的日子”比作_和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4.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者在抱怨这个世界,埋怨自己,觉得白来世界走了一遭。B.这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
8、内心独白。5.“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设问句,思考人生的价值 B.反问句,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C.否定句,心情十分无奈和沮丧参考答案:1.朱自清2.婴儿光着身子降临到这个世界 毫无作为地离开人世3.轻烟 薄雾 时光易逝,不留痕迹的特点4.B 5.B(五)表里的生物(节选)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显现 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 爱护)着,还被一
9、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恐怕)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2.选段中的加点部分“心也加速跳动”写出了作者_的心情,生活中我也有过心跳加速的情形:_3.用“_”画出作者看到的表里的世界。4.对选段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表现了“我”十分贪玩的特点。 B.表明“我”对表充满无限的好奇。 C.说明“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 D.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不满。参考答案:1.划去:拔 显现 爱护 恐怕2.激动 示例:马上就要轮到我上台演讲了,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不停地问自己:上台后会
10、不会忘记要演讲的内容?会不会我的心莫名地加速跳动着。 3.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4.BC(六)选段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选段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
11、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1.以上两个选段出自_写的_。2.请将选段一中司马迁的名言补充完整,填在横线处。3.下列对“死得其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死得比鸿毛还轻。 B.死得比泰山还重。 C.死后得到了所有的东西。4.关于本文的写作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使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B.这是篇演讲稿,也是篇说明文。文中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不同的人死的价值是不同的。 C.这是篇演讲稿,也是篇议论文。作者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作比较等方法逐层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表达更有说服力。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 的人有焦裕禄、_等;“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有_、 _等。参考答案:1.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2.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3.B 4.C5.示例:李大钊 秦桧 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