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课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1.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情况下,那里的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做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贝壳等,也伴随着泥沙慢慢的变成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中的那些柔软的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痕,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遗迹的石头就叫做化石。化石
2、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她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依据这些特殊文字,人们能够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2.课后活动:(1)比较一下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第一个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材和狩猎用的木棒,B 是刮削器,用来刮削木棒,C 是尖状器用来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第二课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耕生活1.问题思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
3、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也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相同。2.课后活动(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该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需要在骨耜上添加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第三课,远古的传说1.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答:由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
4、交往、交流中逐渐融合而成、2.问题思考(1)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呢?答: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古代传说并非完全1无据,这些发明创造主要体现了人民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一定根据的。(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大禹什么样的精神?答: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3.课后活动(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
5、者之间既有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第四课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材料研读: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答: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是代替为己有,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2.问题思考(1)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课后活动(1)下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答案: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
6、,自上而下的分别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答: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第五课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后活动(1)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答案:酒器、炊具、礼器(2)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答案:第一个:人,第二个:水,第三个:亥(猪)第六课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动荡的春秋时期1.材料研读: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答: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状态。2.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7、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3.课后活动(1)按照西周时期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有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使用了九个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呢?2答:这反映出了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出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第七课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怎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答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2.材料研读:从材料
8、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答案: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3.材料研读:想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答案;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4.课后活动(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答案: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却没有被废止,您认为这说明了什么?答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9、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将会被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的肯定。第八课第八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材料研读(1)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的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你认为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答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困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在这里强调做人要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
10、神2.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呢?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了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在这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的促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个高峰。3.课后活动(1)请说出下列孔子言论,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答: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要向那些不如我们的人请教,要经常将复习旧知和探索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
11、指导意义,3(2)请你谈一谈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答案;在面对生死毅力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第 9 课:秦统一中国,1.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答:在同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材料研读: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我达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
12、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或物质的交换,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畅通,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深远影响。3.课后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答,: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的统一便利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
13、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材料研读,(1)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的残酷,(2)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人才,不采纳范增的建议。2.问题思考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措施有怎样的关系?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措施的反抗。3.课后活动,Q: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起具有什么样的历
14、史意义?4A: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其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材料研读: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答: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二,课后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一方面,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社会安
15、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2):与秦朝的政策相比,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的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第 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问题思考: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汉武帝继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家强力的,在
16、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2.材料研读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又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结果3.课后活动(1)材料分析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什么问题呢?答: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都超越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答: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
17、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而他们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消除,烧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了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5(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一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指的是什么内容?答: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家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指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核心。第 13 课,东汉的兴亡1.材料研读: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答:材
18、料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2.算算这些东汉皇帝继位的年龄平均是多少岁?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继位时的平均年龄为 9.5 岁,平均寿命为 24 岁。3.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的响应?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第 14 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1.材料研读: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答: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称为凿空之行,张骞第一次开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的友好往来,所以
19、称之为凿空之行。2.问题思考,张骞曾经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3.课后活动(1)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答: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下列图片的食物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他们为什么都以胡命名呢?你知道他们现在的名字吗?第一个是胡豆,今天叫蚕豆,第二个是胡麻,今天叫芝麻,第三
20、个是胡桃,今天名叫核桃。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他们最初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物品,还有胡椒,胡萝卜等等。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材料研读: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6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105 年,东汉和帝刘肇,第二个年号叫元兴,用了九个月,公元 264 到公元 265 年,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公元 402 到 404 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元兴,显然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 105 年。2.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指人总是会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的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
21、义。2.问题思考(1)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答: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2)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答:第一,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文化成就,纸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和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二、将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第 16 课,三国鼎立。1.问题思考: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
22、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一说你的想法。答: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的进行文学创作,这些内容自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当然,这些内容在另外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而生动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因此我们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的结合,就应该了解真实的历史。2.结合蒿里行一诗思考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结合步出夏门行一诗分析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蒿里行描绘的是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
23、等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的势力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败,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想一想这两个战役战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材料研读: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7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2.问题思考(1)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和实
24、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答: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一方面从制度上来讲,西晋大封同姓诸侯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同时也埋下了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帝时期陆续派遣诸侯王镇守州郡重镇。从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大大提升,势力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认识到是西晋糟糕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也是引发八王之乱的原因之一。3.课后活动(1)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王朝实行过分封诸侯,想一想,分封诸侯,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答: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分封制统治
25、之下,朱受封的诸侯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卫国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由于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权力,造成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间接祸直接的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难之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0)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少数民族主动认可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例如鲜卑族曾经说过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族自称为大禹的后代,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呢?答:少数民族贵族首领如此之做,是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
26、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第 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材料研读(1)想一想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首先是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次,当时江南地区比较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最后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课后活动Q: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于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十分落后,商业不发达,而宋书中描绘的是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十分发达。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问题思考
27、Q: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呢?8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互相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习俗上,各民族互相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和民族偏见都在逐渐的减少。2.课后活动Q:右面三幅图画描摹了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进了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融,民族交往,民族交流,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Q: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 20 课。南北朝
28、的科技与文化1.材料研读。Q: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土壤的条件进行农业生产,他提到要顺应天时,估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如果仅凭主观违反客观规律,就会无劳而获,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的收成,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失农时和因地制宜的道理。2.想一想北方的农民品种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说明了什么?自西晋之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在这一时期出现在了南方,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3.中国在 1986 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请你试着为纪念币中的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他学识渊博,主要著作有缀数、并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了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