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孔乙己【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2.通过分析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主旨,解析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4.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5.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有关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2.教学难点: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鲁迅、小说文体的资料,与本文相关封建科举制度、咸亨酒店的资料。【课时安排】
2、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小说,了解小说的结构层次。2.研读描写人物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希望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当属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那么,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教师板书课题:5 孔乙己(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
3、不足。预设:(出示课件4)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坚韧的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2)课文相关知识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1:封建科举制度(出示课件5)封建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选
4、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名。光绪三十一年,行新学,废科举。在此之前,清朝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预设2:咸亨酒店(出示课件6)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里的咸亨酒店。呐喊里的明天也发生在鲁镇,小说中的人物(群众)常去喝酒的地方也叫咸亨酒店。另外,风波中也有鲁镇和咸亨酒店。鲁迅喜欢把旧中国的社会及群众缩小成一个鲁镇,又把焦点放在咸亨酒店,以此来表现旧社会的各种症结。由此,咸亨酒店就变成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3)文体知识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有关小说的相关知识,为同学们理解本
5、文内容做准备。预设:小说基本常识(出示课件7) 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8)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然很猖獗。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
6、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就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中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其创作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9、10)(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11)(3)辨一辨形似字。(出示课件12)(4)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13)格局:结构和格式。大抵:大概,大都。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恳
7、求:恳切地请求。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间或:偶然,有时候。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4)1.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哪儿?(出示课件15)(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1:环境咸亨酒店。教师追问:本文主要人物是谁?(出示课件15)学生2:人物孔乙己。教师又问: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课件15)学生3:印象酸腐、悲惨。2. 通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出示课件16)(学生默读课文,自主讨论回答。)学生:第一部分(第1-3段):通过叙述者“我”的描述,
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时代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第二部分(第4-12段):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孔乙己的遭遇。第三部分(第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7)1.找出概括孔乙己身份的语句,其特殊在哪里?(出示课件18)(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教师:同学们,这个语句反映孔乙己什么身份?(出示课件18)学生2:反映了孔乙己的身份特殊。教师:这句话如何反映孔乙己身份特殊?(出示课件18)(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1:“站着喝酒”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
9、着喝。学生2:“穿长衫” 表明他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学生3:“唯一”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的,他和来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怜的人。2.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断?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并说说理由。(出示课件19)教师:同学们读课文,勾画出反映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断的语句,并进行分析。(出示课件19)(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分析。)语句出示: 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段)学生1:人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笑声里蕴藏着悲凉的意味。学生2:这句话还刻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无聊的嘴脸,反映了封建
10、社会的黑暗冷酷。语句出示: 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第6段)(出示课件20)学生3: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耻辱。学生4:别人毫不留情地直戳他这块精神上的伤疤,正是击中了他的要害。语句出示: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段)(出示课件21)学生5:孔乙己受尽了成人的取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跟孩子说话。学生6:他把毫无用处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当做学问来炫耀,说明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很深。语句出示: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第8段)(出示课件22)学生7:刻画了孔乙己善良而又迂腐可笑的形象。教师追问:这有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学生8:他只有在年幼无知
11、的儿童面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这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独。教师:同学们,我们参照前面的分析,概括下面两个片断,并说说你们的评析。(出示课件23)语句出示:侧面交代孔乙己 ;(第10段)孔乙己最后一次 。(第11段)(学生默读第第10、11段,讨论评析归纳。)预设1:侧面交代孔乙己 被打折了腿;(第10段)预设2: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第11段)3.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在文中画描写他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作简要赏析。(出示课件24)(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归纳。)外貌描写语句出示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12、(出示课件24)(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教师:同学们,孔乙己“青白脸色”,反映他当下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学生1:是他食不果腹的象征。教师追问:“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反映他当下处境怎么样?学生2:孔乙己是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教师又问:“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反映什么呢?学生3:是岁月的记录,更是潦倒的象征。教师归纳:表现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四肢不勤,时常受欺凌。语句出示2: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出示课件26)教师:同学们,孔乙己“又脏又破”,又反映孔乙己什么样的身份?学生1:“又脏又破”的长衫是贫穷的标记,也是孔乙己作为读书人的清高的证明。学生2:表现了孔
13、乙己穷酸,爱面子,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语句出示3: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出示课件27)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孔乙己穿着分析一下此时的他处境怎么样的。学生:孔乙己的穿着与姿态,生动诠释了这个时代贫苦人困窘的生活状态。教师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这是贫困与被打后病痛的折磨所致的。教师归纳:孔乙己外貌的改变是他悲惨遭遇的写照,他不仅精神被毒害,连身体也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却至死不悟。语言描写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对于孔乙己语言的描写,讨论一下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描述默读课文,勾
14、画语句分析。)语句出示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出示课件28)教师:从上面孔乙己语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他怎样的性格?学生:表现了孔乙己喜欢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且迂腐不堪的性格。教师补充:这句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语句出示2: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出示课件28)教师从上面孔乙己语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他什么样的心理?学生:死要面子。语句出示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出示课件29)教师: “绽”反映出此时孔乙己什么样的神态?学生:逼真地刻画出孔乙己急于争辩的神
15、态,使人感到孔乙己额上暴起的青筋似乎清楚可数,刻画出他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教师追问:那么,语句中“窃”和“偷”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学生:“窃”和“偷”本是同义词,只是口语与文言的区别,他企图故作斯文,为自己开脱,反而落得哄堂大笑,这反映了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语句出示4:“不要取笑!”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出示课件30)教师:这两句句反映了此时孔乙己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1:分明是遭受残害,他却还要口口声声辩解说是“跌断”,这揭示了孔乙己痛苦、懊丧、爱面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学生2: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他
16、却麻木不仁,至死不悟,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动作描写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描写孔乙己动作的语句,讨论一下这样的语句反映他怎么样的精神状态与心理。语句出示1: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出示课件31)教师:我们一起对比分析一下这两句话。学生1:“排”字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 学生2:这一个“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他掩饰自己贫穷的虚荣心理。学生3:“摸”字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 。学生4: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语句出示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
17、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出示课件32)教师:同学们,从这句孔乙己的动作描写中,看出他有什么样的意图?学生:一个“罩”字生动地写出了贫穷、饥饿而又善良的孔乙己在那群天真无知的孩子面前,为了护住那仅有的一点儿下酒菜可笑而又寒酸的动作。语句出示3: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出示课件33)教师:同学们,从这句孔乙己的动作描写中,看出他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学生1:此句照应上文“打折了腿”,反映了孔乙己遭遇的悲惨。学生2:说明孔乙己好喝(酒)成性,即使腿断了,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教师追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是封建教育毒害了无数个读书人 。教师又
18、问:上句中的一个“走”字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学生4:“走”字说明孔乙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神态描写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孔乙己神态的语句。语句出示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出示课件34)教师:“不屑置辩”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学生1:表明他的骄傲、自负、自命清高。教师:“不屑置辩”“颓唐不安”相对比,反映了什么样的孔乙己心理和精神状态?学生2: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动,写出了孔乙己被别人奚落没有“进学”时的
19、精神状态。教师:一个“笼”字又反映什么情态? 学生3:“笼”字揭示了他心灵疮疤被戳痛时骤然变色的情态。4.说一说:文中有一段内容是插叙,是哪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35)学生:第5段,补充交代了孔乙己的: 份“读过书”; 况“愈过愈穷讨饭”; 气“好喝懒做”; 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教师补充:这一段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5.我们讨论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课件36)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学生1:四体不勤,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学生2:好喝懒做,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学生3:穷困潦倒,死要面子。学生4:自命清高,热心、善良、诚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探究
20、造成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原因。2.分析把握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3.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他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手法。(出示课件37)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一)教师:同学们,文中除了介绍孔乙己外,还描写了哪些人物?孔乙己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课件38) 1.孔乙己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出示课件39) 教师点拨:孔乙己就是在这样咸亨酒店社会环境下生活的。2.同学们,文中除了介绍孔乙己外,
21、还描写了哪些人物?(出示课件40)(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学生:短衣帮。教师追问:短衣帮有哪些特点?学生1:穿着短衣。学生2:柜外站着喝酒。学生3:喝酒地点是柜台外。学生4:喝酒目的是去寒解乏。教师又问:课文还写描写了哪些人物?学生:长衫客。教师:同学们,我们看看长衫客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1:长衫客穿着长衫。学生2:长衫客喝酒方式是坐着喝。学生3:喝酒地点店面隔壁房里。学生4:长衫客喝酒目的是消遣享受。教师总结:通过上面短衣帮和长衫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贫富悬殊、阶级对立。教师:课文还描写了哪些人物?学生:掌柜。(出示课件41)教师追问:掌柜对人态度怎么样? 学生1:对小伙计,
22、认为“他”“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学生2:对长衫客,极尽奉迎,恭敬、周到。学生3:对短衣帮,是千方百计的剥削。教师总结: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嫌贫爱富,唯利是图。学生:课文还描写了小伙计。(出示课件42)语句出示: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要小伙计这个人物?学生: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3.本文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出示课件4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回答。)学生1:酒店里等级
23、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深刻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学生2:为孔乙己的出场作铺垫,预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二)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出示课件44)(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语句出示: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出示课件45)学生:这处环境描写紧扣“冷”字,让读者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为后面被打断腿后穿一件破夹袄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激起读者对孔乙己的同情、怜悯之心,也增添了孔乙己命运的悲剧色彩。教师指导:环境描写及作用(出示课件46)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
24、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出示课件47)(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学生:文中有四处写到了众人的哄笑。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第一处的“笑”。语句出示: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学生1: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学生2
25、: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课文的第二处“笑”。 (出示课件48)语句出示: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学生1: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学生2: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哄笑起来。 教师:接着,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第三处“笑”。(出示课件49)语句出示: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
26、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学生:这里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第四处“笑”。 (出示课件50)语句出示: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学生: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的穷酸尽显。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教师:同学们,我们分析了课文中四处的“笑”,请说一说“笑”有什么艺术效果?(出示课件51)(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1:小说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学
27、生2:这哄笑是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学生3: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2.综合全文及背景,说说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52)(学生讨论,教师指正。)预设1: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预设2: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成了被人取笑、践踏的对象。预设3: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非但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
28、怜虫。预设4: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的社会地位,反而嘲笑不幸的孔乙己。3.读读课文第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53)语句出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归纳。)学生:承上,归结以上各个场面不同人们的笑,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启下,预示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教师追问: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学生: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教师补充: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4.同
29、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死地,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出示课件54)教师点拨:回答本题,我们除了结合本文内容来分析,还要结合本文写作背景。(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1: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学生2:科举制度造成了读书人两种不同的命运: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教师补充: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读书不过是他们获得荣华富贵的敲门砖,一旦爬上去了,他们便变成残酷的统治者。5.“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出示课件55)(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教师追
30、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抢答。)学生1:极其鲜明地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同时也暗示孔乙己穷得再也过不下去了。学生2: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3:这四次反复让人想到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偷书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去的,结果被打折了腿,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6.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56)(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回答。)学生1:“我”是一个12岁的酒店小伙计,也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显得故事真实亲切。学生2
31、: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学生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增加了作品的悲凉意味。7.孔乙己是“大约”死了,还是“的确死了”?(出示课件57)(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学生1:“终于”强调一直“没有见”;由于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推测。学生2:联系前文“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教师追问: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 学生: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做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尽而意无穷。8.课文的结尾给我们留下悬念
32、,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出示课件58)(学生讨论,教师指正。)学生: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他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乙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去同情这个社会!作者通过写了一个人,也写了一个社会。四、课堂小结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59)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述,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又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还表现了当时普罗大众的冷漠麻木,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揭
33、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60)(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1:孔乙己善良、淳朴,有自尊心,却又固守所谓“读书人”的身份,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撑与平衡,习惯于躲进那虚假而脆弱的“精神胜利法”中遮蔽外来的风雨,对自己悲惨的处境没有理性的认识,最终走向了可怜可悲的末路。 预设2: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我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为它在喜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的写作方法折服。3.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全文始终贯穿着对比。(出示课件61) 本文通篇使用对比手法。文中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两
34、个方面:一是描写社会环境时的对比。如小说开头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为孔乙己的出场点明了背景。二是人物描写中的对比。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预设2: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出示课件62) 小说通过小伙计的回忆,将人物和故事集中在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巧妙截取情节,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折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魄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令人
35、难忘。4.板书设计。(出示课件63)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64-73)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1.同学们,比较阅读下列文字,按照提示回答问题。(出示课件73-76)2.阅读传统文化资料,积累语文知识。(出示课件77)七、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78、79)孔乙己是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作者在对其进行外貌描写时运用了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概括描写,“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具体描写。请你仿照课文的写作
36、手法,自选写作对象,运用外貌描写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以分析人物形象贯穿。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为抓手,结合课文具体句段和写作手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揭示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表明作者的态度,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把握人物形象之后引导学生探讨孔乙己的结局,把孔乙己的遭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文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好处,在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课文的社会意义和悲剧内核。最后了解课文以笑写悲的手法,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深意、深入把握主题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本文的主旨理解起来较难,所以学生理解不是很透彻,还需要补充社会背景加强理解。【课后预习】1.利用工具书疏通变色龙的重点字词句,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预习阅读变色龙,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什么。3.阅读课文,勾画本文人物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