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6929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2、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卡尔萨根有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依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中,然而几乎没有人了解这些科学和技术”。应该说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我们每天可能都在接触各种人工智能的应用,但是似乎没有哪一个人完全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知识架构,似乎人工智能背后仍然是一个“黑箱”,有待于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当然,不懂人工智能并不会妨碍我们应用人工智能,因为在当前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甚至是某一个具体子领域的知识,这也是专

3、业分工使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还是需要有专家这个群体的。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从基础研究领域的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到科技应用方面的量子计算、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应该说这一系列科技词汇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发挥着支撑作用,如果我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便可能导致一些“出其不意”的后果。一方面我们对此会持有一种“不明觉厉”的认知,因为“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如果人们不理解这些科技的话,就会感觉它更像是某种魔法,“脱离了知识背景的技术离巫术本来就不远”。因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更倾向于接受某种科技的成果或者产品,而对这些成果是如何产生

4、的不太感兴趣,“一个人不必知道平底煎锅的内涂层怎么会有一种不粘的属性,对他而言只需拥有一个天真的信念:如果他付了钱,某个工厂里一位穿白大褂的巫师给这个器皿施加的魔法就会灵验”,其实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科普的一个原因。基于上述方面的结果就会导出第二方面的后果,那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把这些高科技概念宣传得神乎其神,同时用来欺骗公众,牟取不法利益。就此而论,我们就需要加强科普工作,让公众了解这些高科技概念背后的科学内涵,一方面是为了 ,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 。曾经有一句很戏谑的话,“人工智能有多智能就有多人工”,虽然有消息曾显示Chat GPT可能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无论是Cha

5、t GPT,还是其他的人工智能应用,都是通过对一些数据的输入而对程序进行预训练,然后不断修正完善的结果,因而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人的本身还有很大的差异。人类可以根据知识的输入而产生出新的知识,而人工智能离这个目标还有些距离。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但是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你给它投喂的东西决定了它的产出,因而训练数据的不透明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从科技向善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更应该把向善作为更高的追求。一方面要避免人工智能的应用给人类带来危害性的后果,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数字化社会给公众生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更要关注公平与普惠的问题,弥合技术鸿沟以

6、及数字鸿沟。(摘编自王大鹏打开人工智能的“黑箱”,从Chat GPT走红说起)材料二:文学的话语蕴藉,对于读者具有特殊的共情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言意关系。创造含蓄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情志统一”的理想状态。鲁迅在秋夜的开头曾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种陌生化的话语实际上建构了一种语境,一种氛围。读者进入到话语体系当中会感受到一种直面而来的孤单、零落感。这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文学无法创造的语言体系,它无法与作品、读者共情,因此难以开拓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话语蕴藉更有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刘亮程寒风吹彻中“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这是

7、作为执笔者“人”经过构思和语言加工形成的话语,是个体对于文学世界的凝望,对于生命的感悟。而“机器”只有自然语言处理,简而言之,第一,它是将人类语言数字化,从字符变为数字,接着进行统计,通过“词向量”的形式,使文字得以表达呈现;第二,人工神经网络通过不断训练缩小处理的误差,完善算法,提高输出结果的准确率。也因为没有“人”独有的共情力,疏离了世界对于个体的关照。毛诗大序中的“情志统一”就是说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意志。在文学活动中,“人”更能达到“情志统一”的状态,也更符合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规范。而“机械”在文学话语蕴藉中,只能利用大规模的数据来剖析读者的心理状

8、态,找到普遍的心理规律,给文本进行抒情性的加工,从而达到一种“交互”的过程。当艺术变得科学,是一种新思维方式的转变,但也使艺术能够被更加精确地观察,消解了文学语言中为了艺术而华而不实的功利性装饰,解构了人们对于艺术光晕的膜拜价值。人工智能“情志离间”的直接性,赤裸裸地拉近了读者对于文学世界的感召,不再神秘和玄幻,而是一种机械性生产。但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人的劳动和技术的产物,文学、艺术与技术不是对立的,它们需要更多的交互和博弈,以一种全新的高度存在于文学话语蕴藉当中。(摘编自夏雪人工智能文学的本质探究算法主义与文学审美的对话与博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9、A不懂人工智能背后的算法并不妨碍我们应用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的运算逻辑和知识架构只是专家的事情。B不断涌现的科技新词汇、新概念,常常被传得神乎其神,它们是科学研究成果重复叠加的结果。C因为人工智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人的本能还有很大差异,无法拥有“人”的感情,所以它们需要预训练。D文学创作中,人是用个体感悟世界,人工智能是利用大规模数据找到普遍的心理规律,两种方式各有利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的产出大多决定于人类的“投喂”,所以善恶的发展还应由人类决定。B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旦失去控制,将会使技术鸿沟与数字鸿沟的问题日益凸显。C“情志离间”能拉近读者对于文学

10、世界的感召,会比“情志统一”更受欢迎。D随着算法主义与文学审美更多的交互与较量,人工智能文学将会迎来更高层次发展。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举例论证“表达上的小中蓄大”观点的一项是()(3分)A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唐栖蟾牧童)B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唐白居易对酒)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汉孔雀东南飞)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4请在材料一第段横线处填写两条结论性语句。(4分)5微软小冰正式出版100%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诗作整体表现不俗,微软小冰将1亿用户教会她的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通过10个章节以诗词形式进行了呈现,当然,编辑们也对其

11、作了一些修正,比如,“有燃从风雪的街心随着流漫”一句中,编辑将“有燃”改成“悠然”。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遥远的回响吕新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命运消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上,却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绷。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台上的人所以消失,是因为台下的社会在急剧地动荡,风吹落叶

12、,泥沙翻滚。属于他们的表演或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与传说并未结束,不仅没有结束,相反却比他们从前在世的时候更广为人知,因为从前他们也并未张扬过,更因为他们从未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也无非就是天地之间最寻常之一人,一年年沉默做事,客居在外,到年底时偶尔短暂地回来,也不过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风雪夜归人,叫门开门的动静之小,可能连左邻右舍也很难觉察。而今天,他们更广为人知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留下的一处又一处的院落的群落,在晋省中部这片宏观上被称为盆地,微观上实为平原的土地上,那些青灰的砖瓦的院落,院落组成的群落,使无数后来者为之慨叹,震惊,驻足,流连。如果没有专门的外力打击或者蓄意的破坏,仅

13、凭自然的流逝,砖瓦以及木器铁器的寿命要远远高于人的寿命,有时即使偏远田地边的一个简易的瓜棚、茅庵,也会熬走一个又一个的钢筋铁骨雄心勃勃之人,更遑论这样精雕细琢的寄寓了几代人梦想的建筑群落,它们当然会在主人身后数百年间依然栉风沐雨,安然矗立。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涌进这些灰色的曾空寂了很多年的院落里,看他们从前住过的房子,睡过的炕榻,看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桌椅、来往书信。绣楼紧闭,阶梯蒙尘,即使不蒙尘,即使光可鉴人,下面摩肩接踵,万头攒动,也不再会有当年的小姐沿着楼梯下来了。即使一个木制的算盘,也比它的主人更能活,几代人风声鹤唳,魂飘九霄,但它们依然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和姿势,它们倒是不认

14、生,只要是一只手在拨弄它们,推动它们,它们就会动,就会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一些数字给你,似乎也不太在意是当年的主人的手还是某个完全陌生的后来者的手。它们不是看见生人就哭的小孩,它们白头皑皑,饱经沧桑,它们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眼里千帆过尽,珠子不再乌黑,不再圆润,只是自然和岁月的作用,并非它们的本意,就像人的眼睛,没有人愿意自己老眼昏花,眼波浑浊,终年干涸。八月骄阳,烈日下一名来自南方的面容与体型均极为富态的男子举起一瓶水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掉半瓶,之后把水递给他的母亲,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后,富态男对母亲提议,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母亲当然没

15、问题,各位股东们的住处都看了,哪能不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千里迢迢地来了,就是为了把该看的都仔细地看一遍,不要漏了任何地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母亲早已健步前趋,排闼直入,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但是他的小孩却不愿意进去,说里面有霉味。童言无忌,小孩没有瞎说,里面确有霉味,成年人实际也闻到了,只是不说,因为眼见到的景象更甚于对于空气的计较或忽略。其实又何止霉味一种,像这世上所有的百年以上的老宅一样,无论身处南北,它们都包含了太多太复杂的时间之骸与人生况味。迄今为止,一代晋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的诚实守信的品行,那是做人之道,也是他们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

16、这样的一种品行,原本发轫于人心人性,后来却被频频呼唤和寻找,它是什么时候从生活中惊飞远走,竟成为一种理想甚至幻想。今天的一群人站在一个老戏台下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或一种传说一样谈论着这样的一种品行,谈论时面色严峻,痛心疾首又心向往之,但甫一出门,即又被其他景象牵引,在匆匆拥向下一个地方的过程中,脑子里也在飞快地运转着,构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一会儿去哪吃饭,今夕宿于何处。在一道距今大约三百多年的高墙下,一个人正在打电话,屋檐上各种兽首与砖雕的花草是否精美,已经不重要了,打电话的人先是疾呼听到一句真话之难,他用了一个比喻:比登天还难。他所说的登天,当然是指一个人靠一己之力徒步攀登,独自出现在

17、天上,与乘坐飞机或其他各种飞行器无关。之后,电话的主要内容便是通话双方互相声讨,都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事情的缠绕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他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更重要的是对方同样也在怒斥他背信弃义,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其中的层次陡然多重多义起来,不再单一畅晓。此时此刻,一部功能齐全的电话,就是用来亮底和绝交的。诚实守信真的是一种理想或者幻想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然而对于这些灰色院落当年的主人们来说,却又并不是,因为那不过是他们最自然的日常行为,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两个独句段道出了“台下人走散”与“台

18、上人消失”的原因,用语虽短,却颇为耐人寻味。B晋商虽“消失于历史的风雨”,其院落虽“曾空寂了很多年”,但如今他们的故事与传说“更广为人知”,其院落也迎来“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说明后人已然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追慕并铭记他们。C第段以“绣楼”“阶梯”两个典型场所的“紧闭”“蒙尘”,写出晋商院落被冷落遗忘了很久,是段首晋商院落“空寂了很多年”的一个很好的注解。D富态男的母亲“像一颗传说中避水珠一样”,意在呈现她挤入人群去参观的过程。形象的语言中包蕴着些许讽刺的意味。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既有对来参观晋商院落群落的人的群像描写,又有对如富态男子一家及打电

19、话人的重点刻画,点面结合,更好地表现出了现今之人的形象特点。B语言整体较为质朴,又不乏形象与意蕴深刻之语,如“另一种埋葬的方式”“风吹落叶,泥沙翻滚”“风声鹤唳”等。C本文在主旨的揭示上并未故作深沉,而是较为显豁,直接集中在尾段的点拨之语中,这样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D本文从一代晋商退出历史舞台着笔,先后写了晋商大院的广为人知、晋商可贵的品质,中间穿插对当代人的描写,最后以疑问句的形式收束全文,形散神聚。8本文运用多种方法以取得语言生动形象的效果,请从不同角度在文中找三个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9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写到百年老宅,但在“理”与“情”上各有侧重,请结合两文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材料二: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21、,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

22、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颜率A曰B不敢C欺D大国E疾F定G所从H出I弊邑J迁鼎K以L待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

23、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美好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永保无疆之休”的“休”意思相同。B九鼎,相传为大禹时所铸,夏、商、周三代将之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C危国,意思是面临着危险的国家,与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的意思相同。D弊邑,意思是偏僻的小城,常用于对自己国家或守地等的谦称,文中是指周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楚王的无理询问,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C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伐殷获九鼎,运输耗费大,为此替齐王担忧,以解决其难题。D

24、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14材料一中王孙满的回答,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江红洪适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封岭。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

25、罢酒来时,风吹醒。【注】洪适,字景伯,南宋高官,官至右丞相。洪适欲厉兵秣马,早日收复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辞官归隐。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这首词即是此间所作。坡轮:夕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将散文的笔法融人词作中,如“吾老矣”,这反映了宋代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B“曲水”两句化用兰亭集序的语句,两者都写了暮春的风光、及春日宴游之事。C本词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巧妙结合,既有动景,也有静,描绘出美丽的田园风光。D“吹竹”两句对比了“吹竹弹丝”与“焚琴煮鹤”的行为,并用反问写出当时的社会心态。16本词画线句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无人会、

26、登临意”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善于调动外界资源,来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_,_”,这当是我们每个人应具备的素质。(2)春水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果没有“春来江水绿如蓝”,没有“春水碧于天”,江南会失去多少秀色?如果没有“_,_”,李煜的愁怨何处寄托?如果没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的深情何处寻觅??(3)洲、渚,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常有禽鸟飞翔、栖停于其上,古代诗文中对此多有描写,例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27、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不少学校的校训发生了变动。据某市126所中小学的校训统计,保持10年以上不变的不到20%,绝大多数学校都是510年更改一次。_导致有的老师根本不知道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校训体现了学校一以贯之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不宜频繁变动。校训是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是学校传统最便捷、最直观的反映形式,不宜经常变动。近现代中外名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_。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自办学以来,从未变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当然,校训不频繁变动,并不意味着校训一成不变。如果原来校训内涵已经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_。总之,校训的修

28、改必须慎之又慎。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某校拟修改校训,请根据材料内容,用含有条件关系的句子提一条建议,不超过3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 之时,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缩头的簪子在地下坯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

29、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 ,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 ,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A】“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

30、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B】“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近期多所高校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一些学校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B一个木牌将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C福临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D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

31、,充满生机”。22文中【A】【B】两处是贾宝玉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得出的心理推断,请写出他推断的结论。(4分)【A】根据猜出的蔷薇花的“蔷”字,贾宝玉推断:【B】根据看见女孩画的几千个“蔷”,贾宝玉推断: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明确指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材料二:有少年人说:要我读时间简史,我很开心;要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就会看不入心。有成年人说:

32、如果不懂科学,人类就无法生活;而不看红楼梦,对生活没影响。材料三:据说在英国人的家中常常会看到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联系现实生活,以高一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复兴中学“人文阅读节”的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D 2C 3C 4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人工智能能凭借数据输入,使艺术被精准观察,能够

33、创作优秀诗歌。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激发和个人思考,利用人类独有的语言体系,改善人工智能文学。科学与艺术并不对立,是不断交互和博弈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因此人工智能的运算逻辑和知识架构只是专家的事情”错,原文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还是需要有专家这个群体的”。B.“它们是科学研究成果重复叠加的结果”错,原文是“应该说这一系列科技词汇的背后都有着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发挥着支撑作用”,并未说是“科学研究成果重复叠加的结果”。C.“因为所以”因果倒置。原文“都是通过对一些数据的输入而对程序进行预训练,然后不断修正完善的结果,因而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人的本

34、身还有很大的差异”,可见因为人工智能是“预训练”,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人的本能还有很大差异”。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会比情志统一更受欢迎”无中生有。原文“情志统一就是说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意志。在文学活动中,人更能达到“情志统一”的状态,也更符合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规范”“人工智能情志离间的直接性,赤裸裸地拉近了读者对于文学世界的感召,不再神秘和玄幻,而是一种机械性生产”,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二“话语蕴藉更有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刘亮程寒风吹彻中落在一个人一生中

35、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这是作为执笔者人经过构思和语言加工形成的话语,是个体对于文学世界的凝望,对于生命的感悟”可知,“小”中蓄“大”是指内容看似简单或者语言看似浅显,但蕴含着对世界、对生命的凝望和感悟,道理深刻。A.通过对牧童的描写,暗含对自由自在生活的人生向往,能够体现“小”中蓄“大”。B.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能够体现“小”中蓄“大”。C.告

36、诫世人要记住他们的悲剧,避免再次发生。用直白的议论表达对焦仲卿和刘兰芝悲剧的同情,没有“小”中蓄“大”的特点。D.写红药年年复生,扬州的繁华却再也不见。蕴含着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能够体现“小”中蓄“大”。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由“如果我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便可能导致一些出其不意的后果”“一个人不必知道平底煎锅的内涂层怎么会有一种不粘的属性,对他而言只需拥有一个天真的信念:如果他付了钱,某个工厂里一位穿白大褂的巫师给这个器皿施加的魔法就会灵验,其实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科普的一个原因”可知,公众如果缺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就可能被蒙在鼓里,因此可知,加强科普工作

37、,让公众了解这些高科技概念背后的科学内涵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由“基于上述方面的结果就会导出第二方面的后果,那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把这些高科技概念宣传得神乎其神,同时用来欺骗公众,牟取不法利益”可知,加强科普工作,让公众了解这些高科技概念背后的科学内涵的目的之二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微软小冰正式出版100%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诗作整体表现不俗”,而材料二“当艺术变得科学,是一种新思维方式的转变,但也使艺术能够被更加精确地观察”,可见人工智能能凭借数据输入,使艺术被精准观察,能够创作优秀诗歌。题干中“编辑们也对其

38、作了一些修正,比如,有燃从风雪的街心随着流漫一句中,编辑将有燃改成悠然”,而材料二“文学的话语蕴藉,对于读者具有特殊的共情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言意关系,创造含蓄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情志统一的理想状态”,可见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激发和个人思考,利用人类独有的语言体系,改善人工智能文学。题干中微软小冰和编辑共同完成了优秀诗集,而材料二“文学、艺术与技术不是对立的,它们需要更多的交互和博弈,以一种全新的高度存在于文学话语蕴藉当中”,可见科学与艺术并不对立,是不断交互和博弈的。6B 7C 8选择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对象。如“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

39、后”中“咕咚”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喝水的情形。使用比喻等修辞,如“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用生活中日常现象描述抽象道理。如说诚实守信对晋商来说,“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 9项脊轩志重在志物怀人(抒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家庭变迁的感伤和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本文重理性思考,通过现代人对晋商表面的追捧,表达对晋商精神缺乏理解和传承以及诚信缺失的思考。【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说明后人已然认识到他们的价值”错误。原文“富态男对母亲提议,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

40、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电话的主要内容便是通话双方互相声讨,都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事情的缠绕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他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更重要的是对方同样也在怒斥他背信弃义”可知,并未真正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追慕并铭记他们。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直接集中在尾段的点拨之语中”不完全对。原文“一代晋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的诚实守信的品行,那是做人之道,也是他们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但甫一出门,即又被其他景象牵引,在匆匆拥向下一个地方的过程中,脑子里也在飞快地运转着,构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一会儿去哪吃饭,今夕宿于何处”“事情的缠绕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他在怒斥

41、对方背信弃义,更重要的是对方同样也在怒斥他背信弃义”可知,除尾段的点拨之语外,对参观者的文字刻画等其他地方亦有表露。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由原文“烈日下一名来自南方的面容与体型均极为富态的男子举起一瓶水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掉半瓶,之后把水递给他的母亲,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后”中的“咕咚”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喝水的情形,选择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对象。由原文“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它们不是看见生人就哭的小孩,它们白头皑皑,饱经沧桑,它们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眼里千帆过尽,珠子不再

42、乌黑,不再圆润,只是自然和岁月的作用,并非它们的本意,就像人的眼睛,没有人愿意自己老眼昏花,眼波浑浊,终年干涸”可知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形象和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由原文“此时此刻,一部功能齐全的电话,就是用来亮底和绝交的”“诚实守信真的是一种理想或者幻想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然而对于这些灰色院落当年的主人们来说,却又并不是,因为那不过是他们最自然的日常行为,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如说电话此刻的作用是“亮底和绝交”,如说诚实守信对晋商来说,“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用生活中日常现象描述抽象道理。9本题考查学生

43、分析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和生活中的细节,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变迁的感伤和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本文由“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台上的人所以消失,是因为台下的社会在急剧地动荡,风吹落叶,泥沙翻滚。属于他们的表演或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涌进这些灰色的曾空寂了很多年的院落里,看他们从前住过的房子,睡过的炕榻,看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桌椅、来往书信”“各位股东们的住处都看了,哪

44、能不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千里迢迢地来了,就是为了把该看的都仔细地看一遍,不要漏了任何地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今天的一群人站在一个老戏台下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或一种传说一样谈论着这样的一种品行,谈论时面色严峻,痛心疾首又心向往之,但甫一出门,即又被其他景象牵引,在匆匆拥向下一个地方的过程中,脑子里也在飞快地运转着,构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一会儿去哪吃饭,今夕宿于何处”“此时此刻,一部功能齐全的电话,就是用来亮底和绝交的”可知,本文重理性思考,通过现代人对晋商表面的追捧,表达对晋商精神缺乏理解和传承以及诚信缺失的思考。10BEI 11C 12C 13(1)我东周君臣内部尽力谋划,(认为)将

45、九鼎交给暴秦,不如送给大国(您)。(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 14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贵国。大王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敝国随时听候命令迁出九鼎。” “颜率曰”,主谓结构,“曰”引出后面说话内容,此处断开;“不敢欺大国”,为省略主语的主谓宾结构,单独成句,后面断开;“弊邑”作“迁鼎以待命”的主语,前面断开。故三处句读为BEI。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德行美好光明/永远保持无尽的美

46、善。B.正确。C.“意思相同”错误。危险;正直。句意: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正确。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为此替齐王担忧,以解决其难题”错误,结合原文“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可知,颜率并非真正替齐王担忧,设身处地帮齐国解决运鼎难题,颜率是让齐王知难而退,巧妙地将违约责任推给对方。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内”,内部;“计”,谋划;“不若”,不如。(2)“纵”,即使;“何途之从”,宾语前置句,从哪条路;“私”,私下。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可概括出,在德不在鼎,认为君王贵在修德;结合“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邴,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可概括出,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到达洛水边,在周王的疆界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鼎的大小与轻重。王孙满说:“这决定于君主的道德而不在于鼎的本身。往昔夏朝正当有德的时候,远方的人把各种东西画成图像,九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模拟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