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1、用作一般代词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他们)、(他们)、“它它”(它们)、(它们)、“这件事这件事”。例:例:二世杀二世杀之(他)悉以咨悉以咨之(他们)2 2、用作指示代词、用作指示代词(之(之+名词)名词)可以译为可以译为“这这”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之械(械(这)一、用作代词一、用作代词愿终守愿终守之(它)故以怪故以怪之(这件事)之之二、用作助词二、用作助词1 1、结构助词、结构助词 (定语定语+之之+中心语中心语)定语的标志定语的标志,可译为可译为“的的”。2
2、2、结构助词、结构助词(宾语(宾语+之之+动词)动词)提宾标志提宾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无实义,译时应省去。例:例:燕雀安知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之志(志(助词,的助词,的)域民不以封疆域民不以封疆之之界(界(助词,的助词,的)例:例:宋何罪宋何罪之之有?(有?(无义,提宾标志无义,提宾标志)3 3、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主语(主语+之之+谓语)谓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4 4、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时间词(时间词+之)之)或或(不及物(不及物动词动词+之)之),无实义,可不译。,无实义,可不译。不知太守不知太守之之乐其乐(乐其乐(无义,取消
3、句子独立性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公亦尝闻天子公亦尝闻天子之之怒乎(怒乎(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顷顷之之,一狼径去(,一狼径去(无义,凑音节无义,凑音节)鸣鸣之之而不能通其义(而不能通其义(无义,凑音节无义,凑音节)三、用作动词 动词动词(主语(主语+之之+宾语)宾语)可译为:去、往。可译为:去、往。又间令吴广又间令吴广之之次所旁(次所旁(去,往去,往 )例:例:(陈涉)辍耕(陈涉)辍耕之之垄上(垄上(去,往去,往 )而而1、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而而+主谓)(形主谓)(形+而而+形)(动形)(动+而而+动)动)相当于相当于“而且而且”、“又又”、“和和”或
4、不译。或不译。例例:名微名微而而众寡(众寡(表并列表并列)望之蔚然望之蔚然而而深秀者(深秀者(表并列表并列)3、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而而+动词),动词),相当于相当于“着着”、“地地”等,或不译等,或不译。例:例:夺夺而而杀尉(杀尉(表顺接表顺接)乃记之乃记之而而去(去(表顺接表顺接)2、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而而+动词),相动词),相当于当于“而且而且”、“并且并且”、“就就”或不译。或不译。临溪临溪而而渔(渔(表修饰表修饰)佣者笑佣者笑而而应曰(应曰(表修饰表修饰)时时时时而而间进(间进(表修饰表修饰)4、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而
5、而+句子),相句子),相当于当于“然而然而”、“可是可是”、“却却”。例:例:而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表转折)人不知人不知而而不愠(不愠(表转折表转折)1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用、拿、把、按照”以以君为长者(君为长者(把把)寡人寡人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用、拿)策之不策之不以以其道。(其道。(按照按照)一、用作介词一、用作介词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因为因为”以以中有足乐者(中有足乐者(因为因为)例:例:不不以以物喜,不物喜,不以以己悲。(己悲。(因
6、为因为)2 2、表示凭借,译为、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凭、靠”君君以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五十里之地存者(凭、靠凭、靠)固国不固国不以以山溪之险山溪之险(凭、靠凭、靠)二、用作连词二、用作连词 1 1、表示目的,译为、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来、用来”2 2、表结果,译为、表结果,译为“以致以致”3 3、相当于相当于“而而”例:例:以以光先帝遗德(来)光先帝遗德(来)例:例: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例:计日例:计日以以还(相当于还(相当于“而而”)三、动词三、动词例:例:作动词,译为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以为、认为”臣臣以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
7、认为)1、扶苏以数谏故、扶苏以数谏故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6、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以光先帝遗德、以光先帝遗德 ()9、因以为号焉、因以为号焉 ()10、以其境过清、以其境过清 ()因为因为靠靠把把以致以致“而而”按照按照认为认为来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 作连词作连词;来、以致、而;来、以致、而作动词:以为、认为作动
8、词:以为、认为因为因为把把例:例:曹操比曹操比于于袁绍(袁绍(与与)每自比每自比于于管仲、乐毅(管仲、乐毅(跟跟)1 1、引出对象,译为、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对、对于、向”例;例;万钟万钟于于我何加焉我何加焉(对,对于对,对于)未尝不叹息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于桓、灵也(桓、灵也(对对)胡不见我胡不见我于于上(上(向向)2 2、相当于、相当于“与与”,也译为:,也译为:“跟、同跟、同”3 3、引出原因,译为、引出原因,译为“由于由于”例:然后知生例:然后知生于于忧患而死忧患而死于于安乐也(安乐也(由于由于)于于5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
9、译为“比比”,有时可译为,有时可译为“胜过胜过”例:例:骈死骈死于于槽枥之间槽枥之间(在在)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于秦川。(秦川。(从从)箕畚箕畚运运于于渤海之尾(渤海之尾(到到)不求闻达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在在)4 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在、从、到”例:皆以美例:皆以美于于徐公。(徐公。(比、胜过比、胜过)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他(她)的他(她)的”“”“他他们们”“”“他们的他们的”“”“它它”“”“它们它们”“”“它们它们的的”。如:。如:择择其其善
10、者而从之,善者而从之,其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而改之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其一端一端屠大窘,恐前后受屠大窘,恐前后受其其敌敌其其 2.“2.“其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那个那个”、“那些那些”、“这这”、“这种这种”等。如:等。如: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复前行,欲穷其其林(林(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专专其其利三世也(利三世也(捕蛇者说捕蛇者说)3 3、“其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
11、的语气词配合,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可译为“大概大概”“”“或许或许”“”“恐恐怕怕”“”“难道难道”等,或不译。如:等,或不译。如: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前一个“其其”可译作可译作“难道难道”,后一个后一个“其其”可译为可译为“恐怕恐怕”)马马说说解释句中解释句中“其其”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百姓多闻百姓多闻其其贤(代词,代扶苏)贤(代词,代扶苏)2.殚殚其其地之出(代词,他们的)地之出(代词,他们的)3.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代词,它)(代词,它)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其上(代它的)上(代它的)5.
12、专专其其利三世也利三世也(代词,这种)(代词,这种)6.其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一)(一)“为为”用作介词,读作用作介词,读作“wi”wi”。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向”“”“对对”“”“给给”等。如:等。如: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此人一一此人一一为为具言所闻(具言所闻(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为为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可译作“为着为着”“”“为了为了”。如:。如: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宫室之美,妻妾
13、之奉。(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表示被动,译作表示被动,译作“被被”。如:。如:二虫尽二虫尽为为所吞所吞茅屋茅屋为为秋风所破歌秋风所破歌士卒多士卒多为为用者用者梅花梅花为为寒气所勒寒气所勒(二)(二)“为为”用作动词用作动词,读作,读作“wi”。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是”。如: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为东坡(东坡(核舟核舟记记)知之知之为为知之知之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此不此不为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两小儿辩日儿辩日)若若为为佣耕(佣耕(陈涉世家陈涉世家)2.“2.“为为”也可作一般动词:也可作一般动词:如:如:为为坛而盟(筑)坛而盟(筑)
14、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以丛草以丛草为为林林(当作,作为)(当作,作为)幼时记趣幼时记趣 为为人五(雕刻)人五(雕刻)核舟记核舟记(三)(三)“为为”用作名词,如: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或异二者之为为(指心理活动)岳阳楼记岳阳楼记。1.焉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哪里”。如:。如:且且焉焉置土石(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割鸡割鸡焉焉用牛刀(用牛刀(论语论语)未知生,未知生,焉焉知死(知死(论语论语)焉焉 2.“2.“焉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可译为“呢呢”。如:。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焉?(疑问语气疑问语气)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寒暑
15、易节,始一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焉。(。(肯肯定语气定语气)愚公移山愚公移山3.“3.“焉焉”用作代词,相当于用作代词,相当于“之之”。如。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捕捕蛇者说蛇者说(它,代这篇文章)(它,代这篇文章)时而献时而献焉焉。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它,代蛇)(它,代蛇)4.“4.“焉焉”用作兼词,用于动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从这里里”“”“在那里在那里”。如:。如:不复出不复出焉焉(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焉(曹判论战曹判论战)。)。【目的要求
16、目的要求】1.1.掌握谵语、郑声、夺气、独语、错语、狂言、哮、喘、短气、掌握谵语、郑声、夺气、独语、错语、狂言、哮、喘、短气、少气、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少气、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2.熟悉常见异常声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常见异常声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3.3.熟悉病体、病室气味的常见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病体、病室气味的常见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第四章第四章 闻诊闻诊 3.3.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及注意事项:(1 1)熟悉生理,以常衡变。)熟悉生理,以常衡变。(2 2)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四诊合参,综合判断。(3 3)注意人的嗅觉受性别、年龄
17、等因素的影响。)注意人的嗅觉受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4 4)注意医者感官的个体差异,心理状态、闻气味的经验、环境之不同。)注意医者感官的个体差异,心理状态、闻气味的经验、环境之不同。4 4、内容:、内容:听声音听声音声音、声音、语言语言、呼吸、呼吸、咳嗽咳嗽、(心音心音)、胄肠异常声胄肠异常声。嗅气味嗅气味病体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病室气味。概概 说说:1.1.概念概念: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2.2.原理:原理:声音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声音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由机体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组成。
18、气味由机体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第一节 听声音 依声音判病性主要在于分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和依声音判病性主要在于分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和缓急变化。缓急变化。一、声音一、声音(音哑与失音、太息音哑与失音、太息)发声自然,声调和畅,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发声自然,声调和畅,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应答自如,言与意符。依生理、性别、年龄、情志和个体差异而异依生理、性别、年龄、情志和个体差异而异 。正常声音的特点正常声音的特点(一)(一)发声发声病理声音的规律病理声音的规律 语声高亢洪亮有力而连续语声高亢洪亮有力而连续阳证、实证、热证。阳证、实证、热证。语语声低
19、微细弱无力而断续声低微细弱无力而断续阴证、虚证、寒证阴证、虚证、寒证 。(二)音哑与失音(二)音哑与失音 概概 念念语声嘶哑为音哑,语而无声为失音,或称为语声嘶哑为音哑,语而无声为失音,或称为“喑喑”。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实证、虚证、妊娠。实证、虚证、妊娠。新病新病(金实不鸣金实不鸣)风寒、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风寒、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辨辨 证证 久病久病(金破不鸣金破不鸣)肺肾精亏,阴虚火旺。肺肾精亏,阴虚火旺。妊娠妊娠(子喑子喑)胎压脉络,肾精不能上荣胎压脉络,肾精不能上荣。值得提出的是值得提出的是:失音与失语的鉴别失音与失语的鉴别:失音是神志清楚而声音不能发出,即语而无声;失音是神志清楚而声
20、音不能发出,即语而无声;失语为神志昏迷或欠清,不能言语,多见于中风或脑外伤之后遗症。失语为神志昏迷或欠清,不能言语,多见于中风或脑外伤之后遗症。音哑、失音是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一个症状。有病在喉者,有病在脏腑音哑、失音是多种急慢性疾病中一个症状。有病在喉者,有病在脏腑 而及于喉者。而及于喉者。(三)鼻鼾(三)鼻鼾(四)呻吟(四)呻吟 均参教材均参教材P P8888(六)惊呼(六)惊呼(七)喷嚏(七)喷嚏 突发喷嚏,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者,属外感风寒之突发喷嚏,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者,属外感风寒之“表寒证表寒证”。若是久外感或阳虚之人突发喷嚏,则是阳气回复,病趋好转之兆。若是久外感或阳虚之人突发喷嚏
21、,则是阳气回复,病趋好转之兆。(八)太息(八)太息 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为肝气郁结所致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为肝气郁结所致。二、语言二、语言 概念概念指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病机病机邪热内扰神明邪热内扰神明(实证实证)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热入心包热入心包;阳明腑证阳明腑证;痰热扰心。痰热扰心。(一)(一)谵语谵语 概念概念指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病机病机脏气衰竭,心神散乱脏气衰竭,心神散乱(虚证虚证)。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病之晚期、危重阶
22、段。病之晚期、危重阶段。概念概念指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的症状。指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的症状。(三)夺气(三)夺气 病机病机宗气大伤。宗气大伤。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病之晚期、危重阶段。病之晚期、危重阶段。概念概念指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病机病机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癫病癫病;郁证郁证 。概念概念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病机病机虚因心气虚弱,神气不是虚因心气虚弱,神气不是;实因实因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临床意
23、义临床意义虚者见于虚者见于久病体虚,年老体衰久病体虚,年老体衰;实者见于实者见于邪盛患者。邪盛患者。(二)郑声(二)郑声(五)错语(五)错语(四)独语(四)独语三.呼吸 闻呼吸的要点是:呼吸快慢、通畅程度、气息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如:呼吸气粗,疾出疾入热证、实证。呼吸气微,徐出徐入寒证、虚证。【上气】肺气不得宣降,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者称之。概念指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叫骂詈的症状。病机痰火互结,内扰神明(阳证、实证)。临床意义狂病;伤寒蓄血证。概念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的症状。病机风痰阻络。临床意义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六六)狂言狂言(七七)言謇言謇 概
24、念概念喘即气喘、喘息。指呼吸因难,甚则张口抬肩喘即气喘、喘息。指呼吸因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鼻翼煽动,难以难以平平卧的症状卧的症状。病机病机病因复杂病因复杂,概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概分为外感内伤两类。(病在肺肾,涉及心脾病在肺肾,涉及心脾)概念概念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病机病机痰饮内伏,遇感引触,痰壅气道,肺失宣降。痰饮内伏,遇感引触,痰壅气道,肺失宣降。(病位在肺病位在肺)共同点共同点二者均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二者均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不同点不同点喘以气息急迫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常呼吸困难为主,常不兼哮不兼哮;哮以喉间哮鸣声为
25、特征,常必兼喘。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常必兼喘。概念概念指呼吸气急而短促,气短不足以息,数而不相接续的症状。指呼吸气急而短促,气短不足以息,数而不相接续的症状。病机病机虚者多因体质虚弱或元气虚损所致虚者多因体质虚弱或元气虚损所致;实者多因痰饮、胃肠积滞、气滞、血瘀所致。实者多因痰饮、胃肠积滞、气滞、血瘀所致。概念概念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力的症状。病机病机久病体弱或肺肾气虚。久病体弱或肺肾气虚。鉴别鉴别1.1.喘喘 2.哮哮 3.3.短气短气 4.少气少气 咳嗽,是指肺失肃降而上逆所表现的一种症状,有咳、嗽和咳
26、嗽之不同称谓。咳嗽,是指肺失肃降而上逆所表现的一种症状,有咳、嗽和咳嗽之不同称谓。除肺咳以咳嗽为主症外,几乎所有肺来疾病均可见到咳嗽,它脏腑病变亦可影除肺咳以咳嗽为主症外,几乎所有肺来疾病均可见到咳嗽,它脏腑病变亦可影响到肺而伴见咳嗽。故响到肺而伴见咳嗽。故素问素问咳论咳论有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的记载记载。临床上首先应注意分辨咳声和痰的色、质、量的变化,其次要参考时间、病临床上首先应注意分辨咳声和痰的色、质、量的变化,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等,以鉴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史及兼症等,以鉴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A.夜间咳甚夜间咳甚 B.咳声不扬咳声不扬
27、C.咳声低微咳声低微 D.咳声重浊咳声重浊 E.天亮咳甚天亮咳甚 1.肾水亏之咳嗽,多表现为(肾水亏之咳嗽,多表现为(A)2.脾虚之咳嗽脾虚之咳嗽.多表现为(多表现为(E)少气少气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气少不以息,纯虚无实。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气少不以息,纯虚无实。短气短气呼吸粗急短促,气若有所窒,有虚实之呼吸粗急短促,气若有所窒,有虚实之分。分。区别区别 咳声重浊沉闷咳声重浊沉闷实证(外感风寒或寒痰湿浊聚肺)。实证(外感风寒或寒痰湿浊聚肺)。咳声轻清低微咳声轻清低微虚证(久病肺气虚损)。虚证(久病肺气虚损)。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不易咯出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不易咯出热证(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28、。热证(热邪犯肺,肺津被灼)。干咳无痰或少痰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燥邪犯肺;阴虚肺燥。阴虚肺燥。咳有痰声,量多易咯咳有痰声,量多易咯痰湿阻肺。痰湿阻肺。【顿咳、白喉的咳声特征顿咳、白喉的咳声特征】顿咳顿咳咳声短促,呈现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咳声短促,呈现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 断,咳后有鸡鸣样回断,咳后有鸡鸣样回 声,并反复发作声,并反复发作(百日咳百日咳)。风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风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白喉白喉咳声如犬吠,伴声音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咳声如犬吠,伴声音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多见于白喉。五、心音五、心音(参教材参教材
29、P93)咳嗽咳嗽六、胃肠异常声音六、胃肠异常声音 (一一)呕吐呕吐概概念念指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指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有呕吐、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有呕吐、吐、吐、干呕之不同,一般常合称。干呕之不同,一般常合称。病病机机胃气不降。(或曰胃气不降。(或曰“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虚寒证。虚寒证。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稠黄水,或酸或苦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稠黄水,或酸或苦实热证。实热证。呕吐呈喷射状呕吐呈喷射状热扰神明热扰神明;头颅外伤。头颅外伤。呕吐酸腐味的食糜呕吐酸腐味的食糜食滞胃脘。食滞胃脘。注注:呕吐症因复杂,外感
30、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呕吐症因复杂,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致胃气上逆,致胃气上逆而而呕吐。一般来说,实证易治,虚证及虚实夹杂证难疗,且易反复呕吐。一般来说,实证易治,虚证及虚实夹杂证难疗,且易反复发作。发作。辨辨 证证 (二二)呃逆呃逆概概念念是指气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是指气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 的症状。俗称打呃,唐以前称的症状。俗称打呃,唐以前称“哕哕”。病病机机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实证。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实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虚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虚证。新
31、病呃逆,其声有力寒邪或热邪客胃。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寒邪或热邪客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偶发呃逆,无其他病史及兼症偶发呃逆,无其他病史及兼症 不属病态。不属病态。值得提及的是值得提及的是:呃逆一症,轻重预后较大。如属偶发的单纯性呃逆呃逆一症,轻重预后较大。如属偶发的单纯性呃逆,大都轻浅,大都轻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若出现在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病情大都较重若出现在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病情大都较重;若见于重病后期,声低若见于重病后期,声低而频,气不得续,饮食不进,多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而频,气不得续,饮食不进,多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辨辨 证
32、证(三三)嗳气嗳气 概概 念念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俗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俗 称打饱膈,古称称打饱膈,古称“噫噫”。病病机机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宿食内停宿食内停(实证实证)。嗳声频而响亮,因情志而作嗳声频而响亮,因情志而作肝气犯胃肝气犯胃(实证)。实证)。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味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味胃虚气逆(虚证)。胃虚气逆(虚证)。嗳声频作,兼脘腹冷痛嗳声频作,兼脘腹冷痛寒邪客胃或胃阳不足(寒证)。寒邪客胃或胃阳不足(寒证)。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不属病态
33、。注意注意:呕吐、呃逆、嗳气三者之鉴别。呕吐、呃逆、嗳气三者之鉴别。辨证辨证(四)肠鸣(四)肠鸣 肠鸣,又称腹鸣,是气体或液体通过肠道而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肠鸣,又称腹鸣,是气体或液体通过肠道而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或沸泡音。或沸泡音。病理表现是鸣声高亢而频急或肠鸣音减少或消失。病理表现是鸣声高亢而频急或肠鸣音减少或消失。病变原因有病变原因有“水饮停胃水饮停胃”、“中气不足中气不足”、“胃肠虚寒胃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感受风寒湿邪”、“胃肠气虚胃肠气虚”、“胃肠气滞胃肠气滞”、“肝脾不肝脾不 调调”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嗅气味嗅气味 嗅气味,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体、分泌嗅气味,
34、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体、分泌 物、排出物,如口气、汗气等。物、排出物,如口气、汗气等。气味由机体散发而来,故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情况,其一般规律是气味由机体散发而来,故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情况,其一般规律是:气味酸腐臭秽气味酸腐臭秽实热证。实热证。微有腥臭微有腥臭虚寒证。虚寒证。一、病体气味一、病体气味 (一一).).口气异常的一般意义,如:口气异常的一般意义,如:一般口臭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一般口臭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 口气酸臭,伴纳差,脘腹胀满食积胃肠。口气酸臭,伴纳差,脘腹胀满食积胃肠。口气腐臭,兼咳吐脓血内有溃腐脓疡口气腐臭,兼咳吐脓血内有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牙
35、龈腐烂牙疳。口气臭秽,牙龈腐烂牙疳。口气臭秽胃热。口气臭秽胃热。(二二).).汗气异常的一般意义,如:汗气异常的一般意义,如:汗出腥膻汗出腥膻风湿热邪久蕴皮肤。风湿热邪久蕴皮肤。汗出臭秽汗出臭秽 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三三)痰、涕之气痰、涕之气;(;(四四)二便之气二便之气,均参教材均参教材P P9595(五五)经、带之气经、带之气 带下黄稠而臭秽带下黄稠而臭秽 多属湿热。多属湿热。带不清稀而腥带不清稀而腥 多属寒湿。多属寒湿。带下或崩露奇臭带下或崩露奇臭 常见于癌病。常见于癌病。二、病室气味二、病室气味 臭气触人
36、瘟疫类疾病。臭气触人瘟疫类疾病。腐臭气味溃腐疮疡(脱疽)。腐臭气味溃腐疮疡(脱疽)。尿臊气味水肿病晚期(氨味,尿毒症)。尿臊气味水肿病晚期(氨味,尿毒症)。烂苹果味消渴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消渴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尸臭气味脏腑衰败,病情重度。尸臭气味脏腑衰败,病情重度。蒜臭蒜臭 味有机磷农药中毒。味有机磷农药中毒。1.咳声如犬吠样,可见于:(咳声如犬吠样,可见于:(B)A.百日咳百日咳 B.白喉白喉 C.感冒感冒 D.肺痨肺痨 E.肺痿肺痿2.唐代以前所称的唐代以前所称的“哕哕”,是指:(,是指:(A)A.呃逆呃逆 B.嗳气嗳气 C.恶心恶心 D.干呕干呕 E.噫气噫气3.下列哪
37、项不属于四诊中听声音的内容:(下列哪项不属于四诊中听声音的内容:(E)A.错语错语 B.呃逆呃逆 C.嗳气嗳气 D.咳嗽咳嗽 E.耳鸣耳鸣4.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D)A.郑声郑声 B.谵语谵语 C.错语错语 D.夺气夺气 E.独语独语5.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称为:(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称为:(C)A.喘证喘证 B.哮证哮证 C.上气上气 D.短气短气 E.少气少气 6.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D)A.气滞血瘀气滞血瘀 B.气不摄血气不摄血 C.气随血脱气随血脱 D.气血两虚气血两虚 E.气血失和气血失和 7.语言謇涩的病因多为:(语言謇涩的病因多为:(D)A.风痰阻络风痰阻络 B.热扰心神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心气大伤 D.心气不足心气不足 E.痰火扰心痰火扰心 8.顿咳常见于:(顿咳常见于:(C)A.青年青年 B.老年老年 C.小儿小儿 D.女性女性 E.男性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