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6952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中考议论文经典题型全整合议论文论点四看: 看标题、首尾段、看关键词、看高频句(总的来说、启示、所以、这就是、我认为、我深信、我期盼)论点定义:观点和主张,“证明什么”分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统率与被统率特征:非常明确的判断句(肯/否),或肯定陈述句。标志词“是”“应该”“必须”“要”等主要提出方式/位置:1.标题和开篇(段首)处直接提出论点;2.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名言引出论点; 3.文章结尾(段尾)总结出论点常见题型1-概括论点常见问法:1.典型: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主要观点。2.变式:1)为文章拟写标题;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论述观点的?3)谈谈对

2、文章中某个(中心句)的理解;4)选出与中心论点相关词汇;5)结尾补写句子;解题方法:1.中心论点看标题、开头、结尾;分论点看段首、段尾;2.根据分论点概括中心论点。根据论据概括分论点。【题】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何为英雄?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悲,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许身国成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輻射的

3、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的一种高尚的品质。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在突遘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而言,

4、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 。都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答案】我们要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追求常见题型

5、2-开头生活现象/名言警句作用常见问法(1)选文第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2)文章第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答题语言(1)内容:写了(概括内容),(为XX论据,论证中心论点)(2)结构:引出论题/论点(3)表达效果:吸读/引起关注/引发思考【题】本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俗话说“书呆子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学习,不言而喻,就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使生活更加便利,工作更加轻松;玩是一种娱乐方式,是结合学习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学和玩协调统一,才能事半功倍。首先,我们不能光学不玩。学习生活就像弯弓搭箭,一触即发,但总是紧绷也容易断线,适时松开弯弓的手,放下紧握的线,不失为

6、一种更好的选择。记者采访过一名十岁考上北大的孩子,当记者问他:“你是不是每天一直不停地看书、学习?”他却以奇怪地目光望着记者:“不是的,我也经常和同学们玩游戏,我认为玩游戏不仅能提高智力,丰富业余生活,还能缓解人体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泽斯沃硕德也曾经说过:“学七小时玩一小时总是比学八小时效率高。”可见不能光死读书,要学会读书的方法。光学习固然效率不高,可是如果光玩,结果也不会好。玩太多了我想大家都知道许多,的确,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长期着了迷反而会休息不好、成绩下降,据报道称一个小孩在电脑上打了3天电子游戏,结果暴死在游戏机旁;有人玩暴力游戏输了被别人嘲笑,结果用刀刺死了对方可见玩太

7、多了也不行。正如顾拜旦在体育颂中的一句话:“要看他是被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养,使二者和谐统一。”现在我们倡导的是和谐社会,更注重的是个方面的协调,各方面的结合,学与玩亦如此。【答案】开头引用俗语,阐释了学和玩的内涵,引出了“学和玩协调统一,才能事半功倍”的观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节选自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l 根据第段的内容判断,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8、么?(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解析】根据第段的内容,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说明一个道理”之后的部分,即“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l 文章第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答案】引用“二王”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其作用有: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以故事开头的还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文章开头引用“二王”勤奋练习书法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作为事实论据引出并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论据定义: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分类:事实论据:事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1、 根据要求选择或补充论据;主观题设题形式例: 这段话可不可以作为论据?/从XXX和XXX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作为论据 你认为这句话放到文章中的哪一段比较合适? 请你补充一个论据(无格式论据补充题/按格式论据补充题)基本答题步骤:1)判断/选择;2)阐述1:本文/段的论点是;3)阐述2:材料/事例的观点是;4)总结:故材料/事例可以作为论据。道理论据选择可能个别选项看不懂,选最确定的2、阐述论

10、据的作用常见设题形式:文章引用了某观点/从某事写起,有什么作用?(一般是考查文章开头所列举的事例)作用:引出中心论点(题);充当文中论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结尾一般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发起呼吁或号召。【题】俗话说“书呆子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学习,不言而喻,就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使生活更加便利,工作更加轻松;玩是一种娱乐方式,是结合学习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学和玩协调统一,才能事半功倍。首先,我们不能光学不玩。学习生活就像弯弓搭箭,一触即发,但总是紧绷也容易断线,适时松开弯弓的手,放下紧握的线,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记者采访过一名十岁考上北大的

11、孩子,当记者问他:“你是不是每天一直不停地看书、学习?”他却以奇怪地目光望着记者:“不是的,我也经常和同学们玩游戏,我认为玩游戏不仅能提高智力,丰富业余生活,还能缓解人体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泽斯沃硕德也曾经说过:“学七小时玩一小时总是比学八小时效率高。”可见不能光死读书,要学会读书的方法。以下哪个选项适合作为第3段的道理论据?( B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B.对人的头脑而言,过早的学习与过多的学习比完全不学习危害更多。爱默生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题】这个世界需要你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请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适合充当文

12、段论据的一项( )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C.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答案】C【解析】该题

13、为补充道理论据类题目。选段所表达的分论点是“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A、B项表达的观点是多读书对写文章是有益处的;D项表达的观点是只读书是不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实践;C项表达的观点是读书可以改造人的灵魂,加强自身的修养。故选C。【题】按格式论据补充题举例(即按要求仿写):下列不适合作为例题答案的一项是( )例题: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A.周敦颐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安心治学,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明净澄澈。B.曾点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不慕物质享受

14、,才有了“浴乎沂,风乎舞雩”的悠然愉快。C.庄子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不愿陷身朝野,才有了“乘桴浮于海”的潇洒适意。D李白因为有了淡泊之心,才能不断攀登文学的高峰,创作出一篇篇动人的作品。【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补写论据的句式必须由人物、事迹和引用三部分组成。D项缺乏引用的内容。【题】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B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快”,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C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

15、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D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答案】C【题】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节选自假如汉字会说话,2018年5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如果把下面这段话作为本文第段的论据,你觉得可以吗?请简述理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中文。去年,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

16、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了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参考答案】示例:我认为可以。这段文字的观点是如今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特朗普的外孙女从小就学中文,能用中文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足以证明这一论点。(如果认为不可以作为论据,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题】其次,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易者难。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很多时候,所谓的坚和难,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为我们所夸大。很多事情,不能因其艰难我们就不去做,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更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力戒拖延症,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并且在干中逐步完

17、善提高。很多人总想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或者在更好的条件下再开始,总想以更完美的姿态迈出第一步,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使得梦想最后只成了梦和想。最后,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需要般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既然是攻坚克难,就要做好攻克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遇到困境、逆境乃至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时怎么办?回答只有两个字: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日出云开。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段还是第段中?请阐明理由。(3分)A、第段 B、第段时代铁人王启

18、民,栉风沐雨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无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可以放在第段。新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的事迹与第6段“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相符;王启民不断失败,没有怨天尤人,面是持续付出,终获成功,与第6段“需要毅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相符。王启民的事例能够全面而充分地证明第段论点“攻坚克难,要有坚切不拔的精神”,故可

19、以放在选文第段中。论证定义: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么证明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l 举例论证:特征: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的观点,使论证更客观,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l 道理论证:特征:引用名人名言、古语、谚语、俗语等;多用引号标明,有时也会直接揭示,如“某某曾说过”作用:引用的名言,充分有力的论证了观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使论证更具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l 比喻论证:特征: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易被人接受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论证

20、生动形象,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l 对比论证:特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作用: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观点更鲜明、更有说服力,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题】请将下列文章内容与其所用的论证方法匹配。1)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比喻论证2)郑渊洁,虽然小学三年级便被迫辍学,但是,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每天往返于家和图书馆之间,夜以继日地学习写作。( )举例论证3)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尖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

21、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务实。” ( )道理论证4)无数有天赋的人的失败,就是因为缺少务实精神而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梦想只有转化为现实,才有存在的意义。(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根据几种论证方法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判断即可。常见题型1-论证方法作用常见问法:文章引用了某观点/从某事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题步骤:1)明手法:判断选段/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释运用:具体描述这一论证方法;3)答两表:论证方法有力/清晰/XXX地证明了什么样的论点。【题】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

22、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毛泽东17岁以诗明志,25岁成立党组织,28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18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29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伟人青春奋斗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常见题型2-论证逻辑论证逻辑-常见问法文章某段和某段的顺序能否调换/某些论据的顺序能否调换/某些论据能不能不写,为什么?论证逻辑-解题方法1)阅读文段,判断内在逻辑关系。

23、一般都不能交换顺序。递进关系的标志词: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更是。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此类题目的考查方向都为不能交换,交换影响理解。2)亮明观点:不能调换位置/删除;3)根据逻辑关系说明理由中考议论文常见论证逻辑:递进关系:意义上更进一层,如从身体到思维、从行为到精神等。范围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家与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民族等。从抽象到具体:先介绍概念,再介绍示例。时间顺序:关注时间词,或其他表示发展的词。从原因到做法。论证逻辑-答题模板答案构成表态 概括段句故事的主要内容(非必须)分析与前后文论点(总领句)的对应关系/段落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思考原来安排顺序的好处。基本模板不能交换。文章第X段

24、/句讲了,第X段/句讲了,与第X段的(中心)论点相对应;且第X段/句与第X段/句之间层层递进(是递进的逻辑关系)/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更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因此不能交换。【题】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

25、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节选自在劳动中淬炼成长)请选出选文中最能体现两段关系的一句( )A. 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

26、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B. 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C. 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D.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答案】 C【解析】 C项位于两段中间的位置,前半句写段“劳动技能”,后半句写段“劳动精神”,最能体现“从技能培养到精神培育”的关系。选文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答案】 不能。段是从“劳动技能的提升”角度论述的,段是从“劳动精神的培育”角度述的。二者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或答:与第段的首句相对应),所以不能互换。【解析】 考查议论文段落的调换。解题方法:先看这两个段落与前面段落之间有没有照

27、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从时间上、逻辑上等。由第段“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是第段谈的内容,“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是第段谈的内容,“不仅更”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段是不能调换顺序的。【题】下列文段间的逻辑关系属(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

28、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诤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A. 时间顺序 B. 从原因到做法 C. 递进关系 D. 由小到大【答案】B【解析】第一段阐明“信”的重要性,人为什么要守信;第二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之所以不是递进关系,是因为从第一段到第二段并没有意义的深入,而是讲了两个不同维度的内容。常见题型3-分析某段的论证思路中考

29、议论文论证思路题会从段落和全文两个角度出题,考查的是学生概括、理解、分析议论文文本的能力论证思路题审题关键词:“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如何阐述”“如何论证”。(1)解题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这一角度分析全文,梳理出文章的论述结构。结构分析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依次串联;从哪几个方面,以怎样的论证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进行论证。使用关联词如“首先、然后、其次、再、最后”等串联。(2)答题语言首先,提出“_”的观点(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举_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运用道理论证,引用_的话,强调了_。运用比喻论证,把_比作_,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运用对

30、比论证,通过_的事例,从正/反面进行论证;通过_的事例,从正/反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强调“_ ” 。(发出了_号召)【题】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求极限往往使人痛苦,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节选自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分论点,(1分)然后用航天员精炼的事例进行证明,(1分)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1分)

31、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1分)【题】下列对议论文各部分可能的典型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直接引出中心论点;举例引出中心论点;反例/对比引出中心论点B. 结尾:总结中心论点;提出倡议;提出分论点C. 正文:论述一个分论点;论述怎么做;举反例【答案】B【解析】议论文结尾已经到了总结和收束的环节,典型作用不包括提出分论点。非核心题目:注重知识迁移近两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中,不以三要素为考查点且形式更加自由的题目占比逐年增加。此类题目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关键词、划线句、段落含义等都有出现;二是根据论点和链接材料(如有)谈感悟、谈启示,或是结合

32、生活实际提建议等。这种非核心题目的难度一般都不高,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1)文章内容理解题虽然形式有别,但议论文中的理解题也是以三要素为根本进行出题。也就是说,理解文章内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根本要求。但换个角度讲,只要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目没有困难。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从记叙文阅读含义理解题实现迁移,答案的核心一定在文章论点。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拥有一身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理想。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聚集更多正能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我们的理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3、!(节选自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案】 拥有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实现理想。【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使用比喻论证,论证的是前一句“拥有一身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理想”,可据此作答。(2)谈感悟、谈理解:在议论文中出现时,采分点在结合文章内容,紧扣论点,结合自己的生活。1)作答原则: 与论点联系紧密 作答内容必须体现出中心论点。 价值观正确 此处的“正确”指答案价值观尽量符合中心论点的内容。 与生活联系紧密 绝大部分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因此在回答此类题目时,

34、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当中找答案来源。2)答题步骤:阐明文章中心论点自己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明白了什么道理。根据要求,从生活中或者阅读经历中找到相关的事例进行说明。谈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可选)。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张凡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35、“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喭,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

36、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请选出选文中

37、最能体现两段关系的一句( )A. 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B. 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C. 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D.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答案】 C【解析】 C项位于两段中间的位置,前半句写段“劳动技能”,后半句写段“劳动精神”,最能体现“从技能培养到精神培育”的关系。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答案】示例:读了本文我意识到劳动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校组织大扫除,我很反感,认为耽误学习。现在我明白了,劳动不仅可以锻炼我的劳动技能,还可以锻炼

38、我的意志品质,以后我会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于石5月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28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备受人们关注。体重仅有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励志女孩”所传递出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这启示我们,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长航道,勉励每个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39、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毛泽东17岁以诗明志,25岁成立党组织,28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18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29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_ , _。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当代青年更应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

40、中,既涌现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时代榜样,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烽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才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难免也有人丧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罔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网络,得过且过;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人眼球要知道,丧失理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

41、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吧!这样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2日,有删改)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4分)【答案】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用李娟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由“励志女孩”李娟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2. 第段画线句运

42、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伟人青春奋斗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也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对比论证有突出论点的作用,比喻论证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论证论点的。第三段画线句列举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青春奋斗的事例,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的观点3. 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

43、2分)【答案】现如今的时代光景,同样激励当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横线前后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来补写。分析第三、四段的内容可知,“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_”是一个过渡句,前半句承接第三段的内容,后半句引出第四段的论述。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补写为:现如今的时代光景,同样激励当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做新时代奋斗者。(2分)【答案】 结合“胸怀理想”“不懈奋斗”两方面回答,合情合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

44、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结合“胸怀理想”“不懈奋斗”两方面来回答,做到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的责任罗家伦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

45、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作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它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

46、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A. 知识分子应担负起知识的责任B. 知识分子应担负起学术的责任。C. 知识分子应担负起社会的责任。D. 知识分子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经典题型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