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高考传统文化经典 复习攻略复习攻略考纲解读考纲解读n2014年年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中的第中的第10点:点: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的理解和评价价”。n2016年年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n解读分析:解读分析: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先的先的论语选读论语选读题将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题将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扩大了扩大了考查范考查范围围。考试题型及分数考试题型及分数1、题型:、题型:
2、主观题主观题 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 也有可能也有可能2道简答题道简答题2、分值:、分值:两道题,两道题,5分(分(2+3)2015年高考样卷年高考样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n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子莫大乎与
3、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n23.这一段中除了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外,还有成语“”也源于此。(也源于此。(2分)分)n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这句话的看法。(3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23.闻过则喜闻过则喜 n24.主旨: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区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自己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n 看法: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
4、而从,完善自己,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自己,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社会的人。个人分析个人分析n1、论语论语共共10篇课文考了篇课文考了6年,每则都出过年,每则都出过各种模拟题,这势必给出卷者带来窘境,所以考各种模拟题,这势必给出卷者带来窘境,所以考查查范围扩大范围扩大了。了。n2、文化经典的学习有三个层面:文字、文化经典的学习有三个层面:文字文章文章文化,那么侧重考查的是文化,那么侧重考查的是文化层面文化层面。n3、样卷非常具有样板作用,材料取自、样卷非常具有样板作用,材料取自孟子孟子,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孟子荀子孟子荀子是儒家
5、学是儒家学说一脉相承的,课文涉及到,应该是复习重点。说一脉相承的,课文涉及到,应该是复习重点。文化经典主要有哪些?文化经典主要有哪些?n1、孔子及、孔子及论语论语 儒家儒家n2、孟子及、孟子及孟子孟子 儒家儒家n3、荀子及、荀子及荀子荀子 儒家儒家n4、老子及、老子及道德经道德经 道家道家n5、庄子及、庄子及庄子庄子(南华经南华经)道家道家n6、韩非子及、韩非子及韩非子韩非子 法家法家n7、墨子及、墨子及墨子墨子 墨家墨家复习建议复习建议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观点政治思想观点;2、精选各大思想家的、精选各大思想家的论著片段论著片段进行阅读训练;进行阅读训练;3、能够、能
6、够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4、重视、重视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比较各个思想家思想观点,比较各个思想家思想观点 的异同。的异同。n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孔子及孔子及论语论语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生平n孔子(公元前孔子(公元前551551年年9 9月月2828日日公元前公元前479479年年4 4月月1111日),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山东曲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教育家、政治家
7、。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儒家学派学派的创始人。的创始人。n孔子曾受业于孔子曾受业于老子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十四年,晚年修订年修订六经六经,即,即诗诗书书礼礼乐乐易易春春秋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儒家经典论语论语。n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世
8、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之首。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n1 1、仁是礼的精神内核;、仁是礼的精神内核;n2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n3 3、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一)政治思想(一)政治思想n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礼”与与“仁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为政以德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用道德和礼
9、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德治”或或“礼治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没有消除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划分为统没有消除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划分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治者与被统治者。(一)政治主张(一)政治主张(二)经济思想(二)经济思想n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重义轻利”、“见见利思义利思义”的义利观与的义利观与“富民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n孔子所谓孔子所谓“义义”,是一种社会道德
10、规范,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义”、“利利”两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义”。他认为。他认为“义然后义然后取取”,即只有符合,即只有符合“义义”,然后才能获取。,然后才能获取。(三)教育思想(三)教育思想n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有教无类。n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n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六
11、经(六艺)、以“文行忠信文行忠信”作为施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n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学”与与“思思”的关系的关系n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四)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四)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有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的特
12、色n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n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n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n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宽容包纳,和而不同(五)修身养性:君子(五)修身养性:君子n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n2、安贫乐道、安贫乐道 n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n4、直道而行、直道而行 n5、与人为善、与人为善n6、文质彬彬、文质彬彬 论语论语中几道重要的中几道重要的 探探 究究 题题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P5n 孔子说孔子说“均无贫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这个是否和历史上
13、农民起义的口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的的“均均”相同?相同?“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含义不同。含义不同。“均贫均贫富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者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均贫富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主张维护等级制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2、仁者爱人仁者爱人P25 同
14、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张在“亲亲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说,说“爱人者,人必从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是无父也”?n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
15、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30n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但只是主张“见利思见利思义义”,反对,反对“见利忘义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大利”。而后来的儒家则走。而后来的儒家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
16、利利”,排斥,排斥“利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道不计其功”。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
17、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又要遵守道德、正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儒商”,无论是,无论是“徽商徽商”还是还是“晋商晋商”都以都以“诚信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为本。到现代,如日本的的商人、企商人、企业家都奉业家都奉论语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中的道德为本
18、,大力提倡言“利利”而不而不忘忘“义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还有不少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还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义 利 观中庸之道中庸之道P68n“中庸中庸”“”“和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折中主义”,你,你认为符合实际吗?认为符合实际吗?n不是。不是。“中庸中庸”与与“和和”是通过做事是通过做
19、事适度,在矛盾中寻求统一。中庸不是适度,在矛盾中寻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模拟训练模拟训练1n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5-6题。(题。(5分)分)n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论语语述而述而)n 子曰: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
20、患得之。既得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论语阳货阳货)n 子路问于孔子曰: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孔子曰:“君子,其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荀子子道子道)5根据根据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
21、的心态。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2分)分)6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3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5.5.乐以忘忧乐以忘忧 患得患失患得患失n6 6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的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某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君子追求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君子追求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们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患得患失
22、的狭隘境地。模拟训练模拟训练2n阅读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阅读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1-12题。题。(5分)分)n 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节选自论语论语微子微子)n 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
23、下也。非以贪天下也。n (节选自汉蔡邕(节选自汉蔡邕琴操琴操河问杂歇河问杂歇箕山操箕山操)n1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2分)分)n1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11.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路认为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路认为“不仕无义不仕无义”,许由却坚决表明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下非以贪天下”的志向。的志向。(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n1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会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会责任感。许由拒绝荣禄
24、、谦让隐退,听从内心的责任感。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的呼唤,回归自然。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呼唤,回归自然。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n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孟子及孟子及孟子孟子孟子生平孟子生平n孟子孟子(约公元前(约公元前372372年年-公元前公元前289289年),名轲,字子舆,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邹县东南部人),距离东南部人),距离孔子孔子的故乡的故乡曲阜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
25、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试图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孔子“仁仁”的思想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仁政”思想,被称为思想,被称为“亚圣亚圣”。孟子孟子n一
26、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同编撰而成。n孟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
27、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孟子与与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合在一起称合在一起称“四书四书”。相关资料相关资料n1 1、学过的课文:、学过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n2 2、名言名句:、名言名句:n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尽心下)n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告子下)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公孙丑)n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尽心上)n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后
28、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离娄下)n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尽心上)n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公孙丑)n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尽心上)n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滕文公)n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主要思想:仁政、民本、性善主要思想:仁政、民本、性善n1、仁政思想:仁政思想:孟子继承
29、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亲亲”、“长长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n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n3、性善说:性善说:孟子的孟子的“性善说性善说”,主要
30、发挥孔子,主要发挥孔子“仁仁”的观念。认为的观念。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仁、义、礼、智。他十分。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模拟试题模拟试题1:王何必曰利王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孟子对曰:“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何以利吾国吾国?大夫曰?大夫曰何以
31、利吾家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1.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根据文意,请分别解释“仁仁”、“义义”的含义。的含义。(2 2分)分)2.2.孟子认为孟子认为“未
32、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所以,“王亦曰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韩非子认为韩非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大利”。(见。(见韩非子韩非子 六反六反)。请你对此二人的观)。请你对此二人的观点作分析和评论。点作分析和评论。(3 3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1.“仁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是: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各种善的
33、品德的概括,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互亲爱。“义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2.2.孟子孟子主张重义主张重义,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另外,孟子的主张会调和君与臣、人利;另外,孟子的主张会调和君与臣、人与人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与人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而这也正是孟子所要追求的而这也正是孟子所要追求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础。的基础。韩非子完全是韩非子完全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他把人们的。他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对化,这种主张可以
34、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效,但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破坏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破坏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模拟题模拟题2:n(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取之而燕民悦
35、,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选自(选自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n23上述文字中,除了上述文字中,除了“箪食壶浆箪食壶浆”外,还有成语外,还有成语“”也源出于此。(也源出于此。(1分)分)n24.请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战争观请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
36、战争观的看法。(的看法。(4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23.23.水深火热水深火热 (1(1分分)n24.24.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意愿的战争。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民本”(或(或“仁政仁政”)思想;)思想;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通的。通的。(共共4 4分。分。能从能从“反对反对”与与“支持支持”两两方面回答方面回答2 2分,只答出一方面分,只答出一方面1 1分;若回答分;若回答“燕民燕民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悦,则取之;燕民不悦,则勿取”1 1分。分。写出写出“民本民本”或或“仁政仁政
37、”1 1分。分。写出写出“辩证辩证”或或“变通变通”等意思等意思1 1分。分。)模拟训练模拟训练3n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7-1817-18题。(题。(5 5分)分)n 孟子曰: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国斯二者是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国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选自(选自孟子孟子离离娄上娄上)n 注注 节文:
38、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17.17.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2分)分)A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B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C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D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
39、了厌恶的情绪。消除了厌恶的情绪。18.18.孔子曾说过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孟对于“礼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3 3分)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n 孟子说: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
40、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手舞足蹈起来。”模拟题模拟题3n17D(文中说乐于做(文中说乐于做“仁仁”和和“义义”两方面的两方面的事,就产生的快乐,抑制不住这种快乐,就手舞事,就产生的快乐,抑制不住这种快乐,就手舞足蹈起来了)足蹈起来了)n18.两人都认为两人都认为“礼礼”与与“仁仁”密不可分(或:密不可分(或:“仁仁”是是“礼礼”的思想核心:或:的思想核心:或:“礼礼”的实质的实质是是“仁仁”)。)。孟子讲要依照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孔孟子讲要依照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孔子也讲到子也讲到“礼礼”是离是离不不开开“仁仁”单独存在
41、的。单独存在的。模拟题模拟题4n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9-20题。(题。(2分)分)孟子曰: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我能为君约与国,战盛克。国,战盛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
42、居也。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选自(选自孟子孟子告子下告子下)注】与国:盟国。注】与国:盟国。n1919当时的当时的“良臣良臣”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_、_、_三方面的才能自诩。(每空填三方面的才能自诩。(每空填2 2字)字)(3(3分分)n2020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3分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n孟子说:孟子说:“如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如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后说如今所说的好臣子
43、,正是古代后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方设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想方设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今所说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仁行,却去想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道德,不立志仁行,却去想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当今的风帮助夏桀。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
44、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19.军事、外交、财政(财经、经济)军事、外交、财政(财经、经济)n20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仁政仁政和和王道王道思想。孟子思想。孟子认为,如果君王不以正道和仁德为追求,臣子认为,如果君王不以正道和仁德为追求,臣子只一心帮助君王搜刮民脂、开疆辟土,这无异只一心帮助君王搜刮民脂、开疆辟土,这无异于残害百姓。这样的君臣,即使把天下都给他于残害百姓。这样的君臣,即使把天下都给他们也是坐不长的。们也是坐不长的。n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荀子及荀子及荀子荀子荀子的生平荀子的生平n荀子(约公元前荀子
45、(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战国末期末期赵国赵国人(今河人(今河北邯郸)北邯郸)。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人尊称“荀卿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荀”与与“孙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于今山东兰陵县)令。n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的思
46、想荀子的思想n1、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人道有为,提出了,提出了“制天命而用制天命而用之之”的思想。的思想。n2、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礼。n3、在人性问题上,提倡、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n4、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劝学劝学n5、提倡霸道:、提倡霸道:“君人者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重法爱民而霸。民而霸。”相关资料相关资料n学过的课文:学过的
47、课文:劝学劝学模拟训练模拟训练1n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2题。(题。(5 5分)分)n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夹是之谓
48、人师,是王者之法也。夹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节选自节选自荀子荀子王制王制n1.1.请写出请写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一句话。(的一句话。(2 2分)分)n2 2荀子又认为秦国荀子又认为秦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勰勰(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不可胜校也,勰勰(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轧己也”。(。(荀子荀子强国强国)。结合选文有关内容,)。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请简要评析荀子的国家请简要评析荀子的国家“统一观统一观”。(3(3分分)参考译文参考译文n 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规定好
49、赋税等级,管理好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规定好赋税等级,管理好民众事务,管理好万物,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对民众事务,管理好万物,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对于农田,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税;对于关卡和集市,进于农田,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税;对于关卡和集市,进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山林湖堤,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考察土地的肥沃贫瘠来分别征税,区别道路的远收税。考察土地的肥沃贫瘠来分别征税,区别道路的远近来收取贡品。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近来收取贡品。使财物、粮米流通,没有滞留积压;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各地互通有无
50、来供给对方,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近处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远处的人不厌恶奔走所以近处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远处的人不厌恶奔走的劳苦,即使是幽远偏僻的国家,也无不乐于前来归附的劳苦,即使是幽远偏僻的国家,也无不乐于前来归附听从役使。这种君主叫做人民的师表。这就是奉行王道听从役使。这种君主叫做人民的师表。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法度。的君主所实行的法度。参考答案参考答案n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n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赢得全国统一,也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赢得全国统一,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