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961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古 诗 文课标要求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复习指引 背诵课标推荐必背的古诗词和教材要求必背的古诗词。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古诗文的朗读主要注意以下两点: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在古诗文中,有些字虽然是常用字,但读音与现今汉字的 发音完全不同,所以学习时,首先要注意读准字音。2.读出韵律。读出韵律。诵读古诗,除遵循一般的朗读规则外,还要注意结合诗句 的意思,读出节奏和音韵。(1)五言诗节奏:五言诗节奏:二/二/一(三拍);二/一/二(三拍);三/二(两拍)。(2)七言诗的节奏:七言诗的节奏:

2、二/二/二/一(四拍);二/二/一/二(四拍);四/三(两拍)。(3)单句和双句的节奏要一致。单句和双句的节奏要一致。一、一、古诗文朗读与理解古诗文朗读与理解古诗文朗读古诗文朗读理解古诗文主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古诗文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敲字义。推敲字义。古诗文由于受固定格式的限制,一般用字用词非常 严密、准确,许多古今词义大有不同。所以要运用 多种方法加强对字、词的理解。2.理解诗句。理解诗句。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一般 要求直译,使诗文中每一个字的意义都在译句中反 映出来,并尽量保持诗文的原意和结构。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理解理解古诗文主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古诗文主要注意以下

3、几点:3.了解背景。了解背景。了解诗人与他生活的时代,也是理解诗文的重要条 件。了解诗人的爱好、思想、写作特点,当时的社 会现实、文学发展、民俗习惯等都有助于理解古诗 文,我们要善于搜集和积累这方面的知识。4.体会感情。体会感情。准确体会古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文的 最终目的,它有利于我们学习用精练生动的语句,用新颖巧妙的技巧抒情表意。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理解例例1 下列诗句连读正确的有下列诗句连读正确的有()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此题是对古诗朗读中

4、的连读知识的检测。正确掌握古诗不同的读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诵读古诗,除一般的朗读要求外,还要结合诗意注意节奏,不要把该连起来的地方割裂开来,也不要把该分开的地方连在一起。(具体注意点见古诗文朗读与理解“知识要点”部分中的“读出韵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ABC古诗文朗读古诗文朗读下列诗句连读,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诗句连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 B山色/空蒙/雨/亦奇C闲敲/棋子/落/灯花 D秦时/明月/汉时/关A例例2 结合注释把下面的一首诗译成现代文。结合注释把下面的一首诗译成现代文。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粟:谷

5、子。四海:泛指全国各地。犹:仍旧,还。_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不少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理解古诗,要通过理解字、词,了解时代背景,反复诵读去完成。必要的字、词的意思在注释中已经提供。理解这首诗,还可以联系我们熟悉的李绅的另一首悯农,虽然内容不同,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古诗的学习,除了依靠一定的方法外,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这首诗主要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民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理解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剑外忽传收蓟北,_。却看妻子愁何在,_。_,青春作伴好还乡。即

6、从巴峡穿巫峡,_。(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_。(2)解释诗中加粗词的意思。妻子:_青春:_(3)这首诗中,作者因_而高兴,全诗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便下襄阳向洛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妻子和孩子指明丽的春天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 对古诗文积累的检测是当前学校各类考试命题的一个热点。由于古诗的数量、篇目、种类的丰富性,古诗文积累的考题也多种多样。无论题型如何变换,关键在于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去学习、积累古诗文。要能熟练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的75篇古诗文,并按不同角度归类积累。二、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7、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古诗文积累 古诗文凝练的表情达意效果,是它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在日常口语表达和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能较好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有时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诗文运用古诗文运用例例1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填空。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填空。(1)_,只缘身在此山中。(诗题_)(2)草长莺飞二月天,_。(作者是_)(3)山外青山楼外楼,_。(诗题_)(4)_,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是_)不识庐山真面目题西林壁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古诗文识记古诗文识记例例2 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在括号里写出。(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要善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去判断。如:“霜”,只有秋季才有;“梅子黄”是夏季;“九月初三”在秋季。另外,有些诗句要联系全诗来判断,如第2、4两题。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古诗文理解与积累古诗文理解与积累例例3 读句子,填古诗。读句子,填古诗。(1)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 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请写出一个古代诗歌中表现友情的句子:_,_。(2)在古诗中,“月”常常被用来作为诗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9、感 情的载体,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_”,苏轼的“但愿人长久,_”。本题中第(1)题引用当代名人于丹的一句关于朋友的话,引出古诗中表现友情的句子;第(2)题用在中国文学中作为思乡、思亲的意象的“月”来引出古诗中相关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明月何时照我还千里共婵娟古诗文理解与积累古诗文理解与积累按要求写句子。按要求写句子。(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绘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2)卢纶在和张仆射塞下曲一诗中描写汉朝大将军李广的神力与箭法精熟的诗句是:_,_。(3)李贺在马诗中抒发了自己想干一番事业的情怀的诗句是:_,_。(4)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一

10、句话是:_,_,_。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根据情境填诗句。根据情境填诗句。(1)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_的诗句“_,_”来教导我们不要浪费粮食。(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_,_”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宋代诗人_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就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4)古人常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个人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有两句诗体现了这种追求,这两句诗是“_,_”。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留取

11、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每逢佳节倍思亲答独在异乡为异客古诗巧运用古诗巧运用根据情景填古诗。根据情景填古诗。(1)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2)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阶段,我们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以下几点:1.将文言文读通、读熟。将文言文读通、读熟。初读文言文,总感觉很

12、别扭,这是因为 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词义及表达上有很大差别。所以,初接触一 篇文言文时,首先要逐字逐句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要借助 工具书,读准字音,抓准字义。三、三、简单的文言文简单的文言文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字、词意义的变化。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字、词意义的变化。文言文中常用到“之”“乎”“者”“也”“矣”“其”等词,它们的意义很丰富,变化很多。如学弈中的“之”字,在“虽与之俱学”中是指“前一个人”,在“一人虽听之”中指“弈秋的教导”。对这类词的意义,平常要注意积累。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1)通读全文,整体领悟大意;(2)结合注释,逐词逐句理解;(3)结合

13、上下文,逐词逐句译出全文。例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解释下列加点词。(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去()(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3)孔子不能决也 决()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及其日中如探汤。译文:_以为距离到决断,判定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

14、热水里一样。3读完此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认识?读完此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认识?_ 阅读文言文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完成这类考题,首先要熟读短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二是逐字逐句细读,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探究重点词句的意思。三是想想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文中所写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但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值得我们学习。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看到路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跟从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021小升初总复习07第七章-古诗文-.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