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30(8 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 m 1g 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CO 气体极难溶于水,铁锈按氧化铁处理)。(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 。(选填序号)。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浓溶液 澄清石灰水(3)上述实验过程中, CO 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 CO
2、 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 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 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 8 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 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 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2)为证明 NaOH 溶液与 H2SO4 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
3、反应,所用的试剂有 NaOH 溶液、H2SO4 溶液、 CuSO4 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 A 的名称是 (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Cu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 pH 试纸测定 NaOH 溶液的 pH,再滴加 H2SO4 溶液,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 pH,如果测得的 pH 逐渐变小且小于 7,则证明 NaOH1溶液与 H2SO4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 pH 小于 7”的理由是 。33( 10 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
4、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 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A硝酸钠 B磷酸氢二钙 C硝酸钾 D硫酸镁(2)将此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天平的指针将会向 (选填“左”或“右”)偏转。该实验装置研究的是 。(3)该装置中有一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 s,若游码的质量为 m,天平的臂长为 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 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
5、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坛内蔬菜是以 C和H 元素为主的化合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的有限空间里 CO2 浓度大。 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的液体(主要成分是 H2
6、O)。【评价检测】(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 CO2 浓度大的实验(用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正确的测定方法是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31(6 分)面疙瘩、手擀面、馄饨等常作为主食被端上人们的餐桌,其主要原料是面粉,此类食品的美味程度除了与烹任手艺有关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面粉的新鲜程度, 因为面粉久存后,2在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等作用下、会生成有机酸而产生酸败的现象。要判断面粉是否新
7、鲜,用很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作出结论,下面就是小张同学的实验过程:步骤一:取甲、乙两只均盛有 40mL 自来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 5g 新鲜的面粉和 5g 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面粉液中不存在任何面团。步骤二: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入 3 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步骤三:如图所示,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锥形瓶内的物质显浅红色; 并且在 12 分钟内不再褪色为止。 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数量(滴数) N 甲、N乙。(1)关于配好的面粉液,小张认为:该面粉液就是溶液,因为此时面粉液中已不含任何面团。你认为小张的观点是 的。
8、(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小张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 N 甲、N乙来判断面粉是否新鲜, 若 ,则面粉已不新鲜了。(3)你认为小张的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 。33( 10 分)小华对奶奶使用的“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如图 1),产生了兴趣,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原理 (如图 2):制氧剂甲剂是一种白色固体, 催化剂乙剂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甲剂与乙剂在反应仓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制造出氧气。【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吗?【实验与结论】小华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
9、是一种钠盐后,接着进行以下实验:(1)用甲剂和乙剂制取氧气。根据图 2 原理,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填字母)。(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出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具有 和 的性质。3(3)小华通过实验得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他的方法是 (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4)通过上述实验,小华得出结论:甲剂就是过碳酸钠。小华的结论表述不够准确,准确的结论应该表述为 。(5)请你评价图 2 装置:优点 (写一条) ;不足 (写一条) 。30. (8 分)查阅资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 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0、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且已知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步骤:如何检查图甲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SO4( 浓) +Cu CuSO4+SO2+2X 则 X 的化学式为 ,C的作用 。熄灭酒精灯后, 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31(12 分)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含有 MnO2、ZnCl2、NH4Cl 、C,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 (一)流程操作:操作
11、I 和过滤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如何证明滤液 C中含有氯化铵 。为测定固体 A 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该兴趣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CO2 来进行分析测定(假设每步反应完全)。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二)中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碱石灰的作用是 _ ;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_ _ (用 abc 等字母表示) 。若称取 5.0 g 固体 A 进行实验,图中氢氧化钠试剂瓶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1.1 g ,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_ _ (填计算结果)。33. (5 分)春夏之交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手足口病、风疹、水痘、流行
12、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因素不断增加, 托幼机构与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要勤晒衣被,抵抗力较弱的老人4及儿童可到预防接种门诊有针对性的接种风疹、水痘、流感、肺炎等疫苗,增强对相关疾病的免疫力。从免疫角度分析,这里风疹、水痘、流感、肺炎等疫苗属于 。免疫类型为 (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保持室内通风降低疾病感染几率的原因是 。杀灭病原体一般采用消毒液, 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 84 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溶液等。对空气中的病原体除了消毒液可以直接杀死外,还有什么办法现有质量分数为
13、 1%的过氧乙酸 C2 H4O3 的稀溶液 7600g,则该溶液中所含氧元素 克(保留整数)。31. (10 分) 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 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 (或铁单质 )和CO2现利用下图 1 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2注:图 1 中的仪器甲是一 种加热仪器,图 2 中 A 、B 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1)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 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 8001200。实验室要利用图 1 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_ _(填“酒精灯 ”或 “酒精喷灯
14、 ”;) 若完全反应后图 1 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 图 l 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 _。(2)利用图 2 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在 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 _ _图中 x=_ _g试据图计算并推断 A 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 (要求有计算过程 )32. (8 分)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甲同学取 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当加入硫酸至 10mL 时试管中溶液的温度最高,其根本原因是 。乙同学按乙图装置实验,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 。丙同学按丙图实
15、验,可以根据 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请说明原理533. (7 分) 无土栽培是利用化学溶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营养液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1)无土栽培温室棚晚上一般要求温度低些,原因是(2)菜叶类蔬菜可以适当多施 肥(3)营养液是多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其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某种作物在进行无土栽培时,需含氮、钾等元素的中性或弱酸性营养液,下面能用来配制营养液的是A.KCl ,( NH4)2SO4,NaOH B.NH 4Cl ,KCl,K2SO4C.Na2CO3,K2CO3,Ca3(PO4)2 D.NH 4HCO3,NH4NO3,(NH4) 2SO4(4)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
16、,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1 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 根据实验 1、实验 2 推测写出原营养液的组成的所有可能3 若测得原营养液中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数目之比为 1:3,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溶质是30( 9 分)某同学为了证明某白色晶体是( NH 4)2SO4,他设计了两步程序:第一步: 为了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 必须的操作步骤是 ,当观察到现象时,证明有铵根离子存在。第二步:为了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该同学设计了三种方案:先加入 BaCl 2 溶液,再加
17、稀硫酸;加入过量盐酸酸化了的 BaCl2 溶液;先加过量的盐酸酸化再加 BaCl2 溶液。你认为上述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一种方案是 ,简述理由 ,并书写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10 分)右图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1)在此实验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性。(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强调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通氢气前气体必须验纯;导气管需要通到试管底部;这两个步骤是由于氢气具有 的化学性质,为此还有一实验步骤需要注意,实验开始先 ,再 ,防止发生爆炸。6(3)某同学按照要求规范的进行实验,在实验后发现所得的固体中除有一种红色光亮物质外,还有一种砖红色物质,后在查阅有关资
18、料时,找到这样的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氢气 + 氧化铜氧化亚铜 +水 第二步:氢气 +氧化亚铜铜 +水(砖红色)根据这个知识, 请分析该学生在这次实验中所得该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部分氧化铜没有被还原 反应中加热时间不够 停止加热后,又被氧化为氧化亚铜。33(10 分)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 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几个实验:(1)实验甲中的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此反应的实质是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
19、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 _ _(填 “乙”或“丙 ”。)(3)证明实验丙中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除滴加酸,还可滴加试剂 _(化学式 )。(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一种反应物即可,书写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0(8 分)实验室常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时会有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因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某小组经研究, 用右图所示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 CO(2 反应物为稀
20、硫酸和石灰石)。当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在硫酸溶液中加入的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其目的都是 。改进实验是为了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按上图的方法, 你认为相比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 其改进的出发点是 。731(8 分)小刚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第一次实验: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同时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此实验证明绿色粉末中含有 离子(填符号)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在老师的提示下, 小刚同学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
21、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如右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 A 装置中装入一定量的绿色粉末。关闭 K1,打开 K2、K3,持续通入适量 N2。关闭 K2,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观察到装置 A 中绿色粉末变黑色,装置 B 中的白色粉末变蓝色, 装置 C 出现了白色沉淀。 继续加热直至装置 C 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 K1 和 K3,熄灭酒精灯。待 A 冷却后,打开 K1、K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装置 A 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装置 B 无明显变化,装置 C 沉淀量又增加了。 ,当 A 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 K1。实验步骤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22、 ;根据第二次实验可知,绿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元素。实验分析与反思: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上述装置有一个缺陷,老师建议装置 C 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做实验步骤 (选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中点燃。33(10 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 ( 说明: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的生长有关。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实验步骤: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 ( 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 ) ,分别标号甲、乙。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 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 C 的情况。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小强同学认为用叶片 C 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谁做研究对象?为什么? 。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小军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