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篇高考情景式默写(高中篇)(学生补充版)班级: 号数: 姓名: 成绩: (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的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5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6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
2、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8.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9.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从“看事物”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内容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10.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往望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 , 。”11.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12.荀子在劝学中,“ , ”用比喻表明了君子博学并且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而行为没有过错。13.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
3、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 。14.刘禹锡诗云:“芳 林 新 叶 催 陈 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的“ ,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15.“ , ”,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 , ; ,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
4、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
5、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10. 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11.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12. 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说的句子是“ , ”。13. 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14.逍遥游一文中,“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扶摇直上”。15.逍遥游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 。16. 逍遥游中阐述真正的逍遥游的诗句是: , , ,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
6、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择师的标准是: , , ,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 。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7.在师说中,韩愈以“ , ”这两句,颠覆了老师胜过学生这一传统观念。8.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
7、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9.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10.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11.师说中作者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 。(四)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 ; ,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 ;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8、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 。 ,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 。1
9、1.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12. 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告诫世人应以历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13. 阿房宫赋中,杜牧以“ , ” 两句极写秦人视六国宝物如土石,突出表现秦王朝的纷奢。14.杜枚在阿房宫赋中用“ , ”句子,写秦王一丝一毫都得搜括进来又随意无度地挥霍。1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1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国君懂得关心六国的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两句是“ , ”17.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
10、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 。18.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呜呼, , 。19.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20.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1.阿房宫赋用16个字“ , ,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22.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23.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 。 , 。”24.阿房宫赋
11、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 , ? , ?(五)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 , , 。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 , ,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 。8.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10.写月
12、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 ,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 ; ,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 , ,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17. 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
13、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 , 。23.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24.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5. 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表达了作者感慨人生短暂,向往永恒的情感。26. 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
14、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27.苏轼赤壁赋中“ , ”,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2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9.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缓慢移动的状态,逼真传神。30.“ , , , 。”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六)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15、。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 , ; , 。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 ,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 。12.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 。1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 , ”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15. 诗经氓中“ , ”两句,表现女主人公天天
16、早起晚睡地操劳家务。 16.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17.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心里委屈,兄弟却不理解,甚至嘲笑她,孤独无奈的她只能是“ , ”。18.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在婚姻走到尽头时,反思婚姻,回想当年与男子在一起的欢乐场面的两句是“ , ”。19.诗经氓中,女子认为自己在这样痛苦的婚姻中无法与男子白头偕老,想起以前白头偕老的愿望就怨恨的两句是“ , ”。20.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 , ”。21.诗经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嫁到男方家后从早到晚操劳的两句诗是“ , ”。22.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
17、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2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2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 , 。25.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26.反映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的句子是 , 。(七)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
18、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 。3“ ,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11.
19、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
20、不如隐退的两句: ,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 ,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 , 。30.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31.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